行政管理
1、公务行政的含义、本质特征。 含义:公共行政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公共行政包含\"公共\"和\"行政\"两个要素。
本质特征:获得公民认可、花费公共税收、管理公共事务、实施依法行政、满足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接受公共监督 2、社会产品分类 公共产品 特点 私人产品 特点 3、公务行政的原则
公正原则、法制原则、服务原则、绩效原则 4、著作
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学者研究》,第一次提出公务行政,不系统; 1900年,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完整系统。 5、西方国家公务行政发展的三个时期 --工业化初期的公共行政:
----这一时期官吏制度主要是\"政党分肥\"与\"赢者统吃\"。
----这一历史时期是公共行政学产生的酝酿时期,有影响的行政管理理论有两个:\"守夜警察\"理论和\"法治国家\"理论。
--工业化发展与完成时期的公共行政
----这一时期政府行政的特点:\"管制行政\"。
----公共行政学产生的标志:研究公共行政学的重要理论著作问世。
----这一时期的公共行政学理论称为传统行政学理论,其基本理论框架有三个:政治与行政分开的理论;理性行政组织理论;企业管理取向的行政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行政: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公共管理实践体现出这样的特点:第一,从注重程序和过程的传统公共行政,向更注重产出和责任的新公共行政转变;第二,认为公共行政应该离开经典的理想官僚制理论,使公共行政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更为灵活,第三,认识到私营部门管理的优越性,主张借用私营部门的管理人员、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来\"重塑政府\"等等;第四,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浆。
-----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行政给各国政府在观念上带来的重要变化,就是将传统的\"政府一元化管理\"模式,发展为在政府主导下,由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多元管理格局\"。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首先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对政府管理的补充作用。因为在这个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时代,社会组织已成为公共管理新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
6、行政组织的含义 含义:行政组织是指在国家机构中除立法、司法机关以外的行政机构系统,即各级行政机关。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手段,来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代表国家管理各种公共事务我国行政组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7、从80年代以来5次比较重大的行政组织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 行政组织的变革。行政组织要对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作出反应。
首先,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开支;其次,在行政组织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第三,重新
界定行政组织的职能;第四,政府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相对分离。 8、公务行政环境的含义
? 公共行政环境是指所有直接或间接作用与影响行政主体、客体行政活动的诸因素的总和。 ? 特点:复杂、变动差异、综合。 9、行政环境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行政环境是政府职能确立或转变的基本条件。具体说,政府职能要适应行政环境的性质;政府职能要适应行政环境的现状;政府职能要适应行政环境的发展方向。政府职能对行政环境有积极作用。
10、政府职能行驶中的问题 ? 越位、错位、缺位。
政府职能越位:主要是指政府干了不该干的事,管了不该管的事,包揽了本来可以通过市场进行的纯粹私人物品生产供应以及可以由政府,企业,非政府、非赢利公共组织共同参予的混合性公共物品的生产。
政府职能错位:主要指政府职能分工定位上存在交叉和混淆的情况。如:中央政府职能对地方政府职能的挤压;上级政府职能对下级政府职能的侵蚀;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因为缺乏统一协调的责任隶属关系机制而形成管理冲突与矛盾,从而导致职责行使中争夺权力、摩擦扯皮、推卸责任、降低服务效率的问题。 政府职能的缺位:主要是本来应该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 11、十六大报告中对政府职能的概括
政府的基本职能体系:政府的政治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文化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
政府的运行职能体系:一般归纳为决策、组织、协调、控制四项职能。
政府职能的定位。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我国现阶段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的基本核心。
12、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应具有的素质能力 含义:行政领导既指政府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等公共行政的决策主体和管理主体,又指公共行政活动中的领导职能和领导功能。可概括为,行政领导就是国家行政机关中的领导者依据宪法和法律授予的权力,并借助于诸多非权力因素,指挥、影响下级和广大群众,共同完成行政事务的过程。
特点:行政领导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协同性三大特点。 素质与能力:行政领导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行政领导的能力主要是: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改革和创新能力,授权和服务能力等。 13、行政领导的方法
行政领导方法大体可分为基本领导方法与日常领导方法两大类型。 基本领导方法可概括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等;
日常领导方法包括正确地运筹时间,熟练地主持会议,正确地处理公文等多方面的内容。 14、领导艺术的概念、主要内容 含义: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方法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运用。行政领导者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权、知识、才能、胆略、技巧、个性,巧妙地利用领导环境、领导条件、巧妙地利用领导规律和领导方法,针对领导对象采取合适的方略和技巧,达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工作目标的目的。这一个过程就是独特的领导艺术的展示过程。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魅力和影响力的综合体现。
内容:大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探讨行政领导艺术的内涵:用权的艺术;用人的艺术;重点分明的艺术;方圆得当的艺术;先紧后松的艺术;赏罚分明的艺术;激励艺术;沟通艺术等。 15、公共人事行政的含义
人事,即用人以治事,选合适的人,做适当的事以达到人尽其才,事竟其功。公共人事行政是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家公务员的直接管理活动,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对全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事务进行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二是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16、西方文官制度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兴起,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后,要求建立与工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事行政制度。英国等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建立了以公开竞争、注重功绩、强调法制为主要特征的文官制度。
17、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特征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职位分类,科学管理;严格考核,功绩晋升;政治中立,职务常任;依法管理,统一完备。
知识经济时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更多地以分权管理来代替集权管理;分类机制在融合;更新机制更加开放;更多地以结果管理来代替规则控制。 18、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 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务员法》,并由胡锦涛主席签发第35号主席令公布。 19、公务员法的亮点
公务员法的中的主要亮点是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四个机制 : 第一是新陈代谢机制。 第二是竞争择优机制。 第三是权益保障机制。 第四是监督约束机制。
20、公务员法中规定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21、依法行政的含义、作用
依法行政进程中的三个关节点:确立依法行政原则;对依法行政提出明确要求;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之一。
22、行政立法的含义、特点 含义:凡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就是行政立法,它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23、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 含义: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或履行国际条约时所采取的具体办法和步骤,是为了保证行政法规的有效执行,而对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事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行政执法的结果直接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仅为一次性适用,产生一次性效力。
行政许可的含义、作用
对非政府组织的理解
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
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趋于多样化,社会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是社会管理和服务中有不可忽视作用的一支力量。
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地承接政府转移的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使政府真正从具体事务中摆脱出来,回归到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协调者、监督者的角色,进行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的宏观调控、间接管理。
社会组织可以在救助帮扶中弥补政府公共服务财力不足的矛盾。政府济贫救困的财力是有限的,所以许多社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吸纳的财力就成了扶贫济困、创造慈善氛围,抚慰社会病痛的另一只手。
社会组织有助于提升公民民主意识增加社会和谐度。只有人民的组织,才会有人民的力量;只有人民的力量,才会有人民的福祉才会有人民对自己的生活和国家事务的当家作主,才会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成功的可能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