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动态血糖监测对糖尿病并发症控制治疗依从性的观察

来源:伴沃教育
动态血糖监测对糖尿病并发症控制治疗依从性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03T10:23:36.23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 作者: 汤爱萍[导读]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

汤爱萍

(浙江三门县海游镇卫生服务中心浙江三门317100)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25-0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有效的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药物治疗,稍为忽视,血糖就升高,长期血糖高往往引起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逐渐形成心脑血管、视网膜、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1]。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我中心(院)2009年~2010年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77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89例,女88例,年龄48~82岁,病程8.6~28年。并发症的种类、例数、发生率见表1.

本观察177例患者中,随机分为常规血糖监测组89例与动态血糖监测组88例。入院时常规监测组和动态监测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0.2±1.9)、(10.4±2.0)m mol/L,餐后2h血糖分别为(15.1±3.5)、(15.2±3.6)m mol/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血糖监测组遵医嘱测指血血糖、频率为4次/d,测三餐前及睡前血糖,提供医生考虑选用药物治疗方式方法;动态血糖监测组采用双“C”治疗法[3],佩戴美国MinMed公司生产的皮下埋入式动态血糖监测(CG MS)全天24h动态监测血糖、频率为7次以上/d,分别为三餐前,三餐后2h及睡前等等,将血糖信息传送入胰岛素泵(CS I Continous Subcutaneousinsulin infusion)指令其供胰岛素,形成体外闭合式的“人工胰腺”[4]。所有患者在空腹血糖<7.0m mol/L,餐后2h血糖<8.0m mol/L,血糖平稳2~3d并发症治疗达要求后出院。2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综合治疗措施。 2结果

常规血糖监测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50±1.66)d动态血糖监测组(双“C疗法的CGMS监测”)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13.22±1.55)d,两组差异极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血糖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情况见表3、4.除定期复查无差异P>0.05,其他4个维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

3讨论

本观察通过监测患者血糖,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从药物治疗、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定期复查5个方面总结成总分评价DM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长短差异。

对照组为常规血糖监测,每天测定患者三餐前及睡前血糖,提供医生选择考虑药物,用药方式方法逐步微调药量和给药时间,控制患者血糖,其中60%(55/89)以上是口服降糖药物,约40%(36/89)左右的使用胰岛素,其中只有15%(13/89)左右患者采用胰岛素泵(CSII);动态血糖监测即双“C”法,是采用动态血糖监测(CGMS)自动24h监测血糖,并与胰岛素泵(CSII)联用,供药微调,控制患者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葡萄糖氧化酶与受检者皮下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外接的信息提取器每10秒发1次电信号,将5min的值平均后转化成血糖值储存起来,每天最小存储288个血糖值[6],其能揭示常规血糖测定方法不能显示的血糖漂移变化及其波动趋势,且稳定,准确和实用[7]。其将信息传送到胰岛素大洋 (CSII)微量及时供药,严格控制血糖以预防、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本观察结果,常规血糖监测(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7.50±1.66)d动态血糖监测(双“C”)组住院时间(13.22±1.55)d,两组差异及明显。(t=6.68,P<0.01);从表2看,常规血糖监测组(对照组),通过4次/d的频率监测患者血糖,将测定信息通过医生换算考虑选择用药方式方法,不断进行微调患者血糖,能使患者血糖达标,前后差异P<0.01;动态血糖监测组(双“C”治疗组)亦获得常规血糖监测组相似数据。双“C”组与对照组治疗扣不同时段的血糖比较,双“C”组稍啸聚,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采用CGMS连续动态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72h指导胰鸟素泵(CSII)治疗糖尿病患者(即本研究称双“C”法)比每日4~7次指血血糖监测方式指导CSII(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模式进行比较,控制血糖达标时间双“C”法只要1~2d,而CSII(或口服降糖药)法则起码要3d以上[8]。这就是两种血糖监测方法住院时间长短原因所在。

从本观察结果表3和表4看出,两组患者干预前和治疗后出院前的治疗依从性看,两法数据平行,治疗依从性都好、都有效,但药物治

疗维度则双“C”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分别为P<0.01和P<0.05,因为对照组只有40%患者应用胰岛素,而且只有15%左右为胰岛素泵。 参考文献

[1]Natali A. Toschi E,Baldeweg S, et al. Clustering of insulin resistance with vascular dysfunetion and low—grade inflammation intype 2 diabetes [J]. Diabetes.2006.55(4):1133~1140

[2]Skelly AH. Thomas A. Snively BM. Etal.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in a multiethnic population of rural older adults withdiabetes [J],Diabetes Educ. 2005.31(1):84~90

[3]刘广业、赵树峨、任伶等,双“C”疗法治疗糖尿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4):343~344 [4]周军、美秋红,双“C”治疗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B):23

[5]李雪琴、蔡红卫、糖尿病患者尊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0~502

[6]Mastrototaro J. The Minime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n(CGMS) [J]. J pediatr Endocrino Metab.1999.12(3):751~758 [7]周彦每、张颖、陆敏,动态血糖监测在预防高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

[8]姜宏卫、腾中杰、娄朝乖,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报),2008.26(3):190~1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