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练习试卷2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 )。 A.RBC减少比Hb减少明显 B.粒细胞分叶多 C.MCH=32Pg
D.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E.粒细胞左移
正确答案:D
解析: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小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小于2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小于0.31。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特殊改变。 知识模块:儿科学
2. 不属于风湿热的主要表现的是( )。 A.发热 B.关节炎 C.心脏炎
D.舞蹈病E.环形红斑
正确答案:A
解析:心脏炎首发病例中40%.~50%.累及心脏,左心瓣膜最常受累,多于发病1~2周内即出现症状。舞蹈病:占风湿热总数的3%.~7%.,年长女孩多见,儿童多于成人,约40%.的舞蹈病合并有心脏损害,少有与关节炎并存者。环形红斑:在近5%.的风湿热患者中常见,呈环形或半环形红斑,时现时隐,可持续数周。关节炎:见于50%.~60%.的患者,典型者为游走性多关节炎,以膝、踝、肘、腕等大关节为主。 知识模块:儿科学
3. 同时刺激多种感官的游戏和运动,称为 ( )。 A.平衡的有氧运动 B.充分的健康教育 C.感觉整合训练
D.早期语言训练E.学龄前教育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儿科学
4. 一岁以内婴儿总能量约需每日每千克体重 ( )。 A.80kcal B.90kcal
C.100kcal
D.110kcalE.120kcal
正确答案:D
解析:小儿对能量的需要包括5个方面: 1 .基础代谢 婴幼儿基础代谢所需能量点总能量的50%.~60%.,1岁以内婴儿约需230kJ (55kcal)/(kG.d)。 2 .生长发育所需 婴儿期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126~167kJ(30~40kcal)/(kg.d),占总能量的25%.~30%.。 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 婴儿此项能量所需占总能量的7%.~8%.,而混合膳食的年长儿仅需5%.。 4 .活动所需 一般婴儿每日需62~84kJ (15~20kcal)/kg,12~13岁约需126kJ(30kcal)。 5 .排泄损失能量 通常摄食混合餐的婴幼儿这部分损失约占进食食物量的10%.,即每日损失能量33~46kJ(8~11kcal)/kg,当有腹泻或胃肠道功能紊乱时可成倍增加。 知识模块:儿科学
5. 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最后累及的部位是( )。 A.面颊部 B.胸部 C.腹部
D.臀部E.四肢
正确答案:A
解析: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病久者身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 知识模块:儿科学
6. 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9~10个月婴儿多见的骨骼改变是( )。 A.颅骨软化 B.肋骨串珠 C.方颅
D.鸡胸E.肋膈沟
正确答案:C
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好发于3个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病症。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和激期统称为活动期。骨骼改变如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小儿,由于骨样组织增生致额骨及顶骨双侧呈对称性隆起,形成方颅,重者可呈鞍状、十字状颅形。 知识模块:儿科学
7. 下列哪项不是风湿性心包炎的表现( )。 A.心前区疼痛 B.呼吸困难
C.有心包摩擦音
D.心音增强E.颈静脉怒张
正确答案:D
解析:心包炎一般积液量少,临床上难以发现,有时于心底部听到心包摩擦音,少有心音遥远、肝大,颈静脉怒张和奇脉等大量心包积液体征。X线检查心搏减弱或消失,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炼钢瓶状,卧位心腰部增宽,立位时阴影又复变窄。心电图检查早期低电压、ST段抬高,以后ST段下降和T波平坦或倒
置。发生心包炎者,一般都有全心炎。 知识模块:儿科学
8. 儿童感染戊肝病毒后,常表现为( )。 A.显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病毒携带者E.病毒清除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儿科学
9. 每100kcal热量的混合膳食产生的内生水是 ( )。 A.8ml B.10ml C.12ml
D.14mlE.16ml
正确答案:C
解析:水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体内一切生化、生理过程都需要水。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较成人(60%.~65%.)为高。年龄越小相对需水量越大,食物量多、蛋白质与无机盐含量高者需水增多。水的来源绝大部分来自饮用水及食物中含的水分,体内组织代谢及食物氧化过程中也可产生水,称内生
水,混合膳食约418kJ(100kcal)产生水12ml。 知识模块:儿科学
10.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起病前常有皮肤感染,其前驱期多为( )。 A.1周以内 B.1~2周 C.2~3周
D.3~4周E.4~5周
正确答案:C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为感染后免疫炎性反应,故起病前常有前驱感染,以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多址,呼吸道感染前驱期多为1~2周,皮肤感染前驱期稍长,约2~3周,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尿检发现无症状性镜下血尿,重者可出现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本病起病年龄多发于5~10岁儿童,2岁以下少见,起病初可有低热、头晕、呕吐、双肾区疼痛等症状。 知识模块:儿科学
11. 我国规定1岁内必须完成的计划免疫是 ( )。 A.麻疹疫苗
B.乙脑疫苗 C.流脑疫苗
D.流感疫苗E.甲型肝炎疫苗
正确答案:A 解析: 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实施程序预防病名 知识模块:儿科学
12. 疑为苯丙酮尿症的儿童初筛应做( )。 A.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B.血清苯丙氨酸浓度测定 C.尿三氯化铁试验
D.尿甲苯胺蓝试验E.苯丙氨酸耐量试验
正确答案:A
解析:新生儿期筛查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可以半定量测定新生儿血液苯丙氨酸浓度,也可在苯内氨酸脱氢酶作用下进行比色定量测定。当苯丙氨酸含量>0.24mol/L(4mg/ dl),应复查或采静脉血进行苯丙氨酸定量测定。患儿血浆苯丙氨酸通常可高达1.2mol/L(20mg/ dl)以上。 知识模块:儿科学
13. 婴幼儿少尿的标准是昼夜尿量少于( )。 A.100ml B.200ml C.300ml
D.400mlE.500ml
正确答案:B
解析:6个月婴儿每日排尿400~500ml,幼儿为500~600ml,学龄前儿童600~800ml,学龄儿童800~1400ml,当一昼夜尿量小于400ml,学龄前儿童小于300ml,婴幼儿小于200ml时,即为少尿,一昼夜尿量小于30~50ml时称为无尿。 知识模块:儿科学
14. 风疹与麻疹的主要鉴别点是( )。 A.全身症状轻
B.皮疹为全身性分布 C.呈充血性斑丘疹
D.皮疹一日内出齐E.外周血白细胞减少
正确答案:A 解析:风疹是儿童常见的较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轻度炎症、低热、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并发症少见。风疹病毒届披盖病毒科。病原体由口、鼻及咽分泌物传给他人,通过飞沫传播。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
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知识模块:儿科学
15. 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最常见的核型是 ( )。 A.46,XY,-13,+t(13q21q) B.46,XY,-21,+t(21q21q) C.46,XY,-22,+t(21q22q)
D.46,XY,-14,+t(14q21q)E.46,XY,-15,+t(15q21q)
正确答案:D
解析:易位型发生在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相互易位,其额外的21号染色体长臂易拉到另一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上。分为两类: 1.D/C易位 D组中以14号染色体为主,其核型为46,XX(或XY),-14,+t(14q21q),少数为15号。这种易位型患儿约半数为遗传性,即亲代中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核型为45,XX(或XY),-14,-21,+t(14q21q); 2.G/G易位 是由于G组中两个21号染色体发生着丝粒融合,形成等臂染色体t (21q21q),或一个21号易位到一个22号染色体上,即t(21q 21q)。 易位型患儿的双亲应作染色体核型分析,以便发现平衡易位携带者:如母方为D/G易位,则每一胎都有10%.的风险率,父方为D/G易位,风险率为4%.;绝大多数G/G易位病例为散发,父母
亲核型大多下常,但亦有21/21易位携带者,其下一代100%.为本病。 知识模块:儿科学
16. 造成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碘缺乏
B.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 C.甲状腺合成过程中酶的缺乏
D.促甲状腺激素缺乏E.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性低下
正确答案:B
解析: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病因包括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是造成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最主要的原因)、甲状腺素合成途径中酶缺陷(是导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第二位常见原因)、促甲状腺激素缺陷、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性低下、碘缺乏及新生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知识模块:儿科学
17. 奇脉见于( )。 A.右心功能不全 B.二尖瓣狭窄 C.高血压
D.大量心包积液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正确答案:D
解析:大量心包积液的体征包括心音遥远、肝大,颈静脉怒张和奇脉等。 知识模块:儿科学
18. 食物中每克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可供给能量(kcal)分别为( )。 A.4,4,9 B.9,4,4 C.4,9,4
D.4,9,9E.9,9,4
正确答案:C
解析:能量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依靠食物中的碳水化物、脂肪和
蛋白质取得,每克可供能量分别为:7kJ(4kcal),37kJ (9kcal),7kJ(4kcal)。 知识模块:儿科学
19. 小儿初次感染结核苗至产生变态反应的时间是( )。 A.2~3天 B.4~6天 C.7~12天
D.2~3周E.4~8周
正确答案:E
解析:小儿受结核感染4~8周后,做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结素反应的局部炎症主要由于致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使身体组织对结核卤及其代谢产物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 知识模块:儿科学
20. 小儿腹泻的定义是( )。 A.多为轮状病毒感染致秋季腹泻 B.星状病毒感染致腹泻
C.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致腹泻
D.食饵性腹泻E.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
正确答案:E 解析: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位于我国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第2位,以小儿排便次数增多(与平时比),大便性质改变(不消化的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主要表现。此外,还可伴有食欲低下、呕吐、
发热等。腹泻的病原主要是细菌或病毒。 知识模块:儿科学
21. 早期确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实验室检查是( )。 A.甲状腺抗体的测定 B.TRH兴奋实验
C.血清T3、T4、TSH测定 D.甲状腺扫描E.骨龄测定
正确答案:C
解析:早期确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实验室检查是血清T4、T3、TSH测定,任何新生儿筛查结果可疑或临床有可疑症状的小儿都应检测血清T4和TSH浓度,如T4降低、TSH明显增高时确诊,血清T3在甲状腺功能减低时可能降低或正常。 知识模块:儿科学
22. 卡介苗接种后所致结核菌素阳性反应是指硬结直径( )。 A.<5mm
B.5~9mm,3~5天后反应消失 C.10~15mm,一周后留有色素 D.15~20mmE.>20mm
正确答案:B
解析:一般用0.1mlPPD(每0.1ml含5个结素单位)注入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接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皮丘,48~72小时观测结果,以局部硬结的毫米数表示,先写横径,后写纵径,取两者的平均直径判断反映强度。硬结直径不足5mm为“-”;5~9mm为“+”;10~ 20mm为“++”;20mm以上或还有水疱及坏死者为“+++”;为强阳性反应。 知识模块:儿科学
23. 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 )。 A.流感病毒 B.合胞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E.EB病毒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儿科学
24. 儿童风湿热的相关发病机制是( )。 A.链球菌直接损害 B.Ⅲ型变态反应 C.Ⅳ型变态反应
D.Ⅰ型变态反应E.肠球菌的毒素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急性风湿热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炎症性疾病,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有多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抗原与发病有关:其荚膜透明质酸与人体关节、滑膜有共同抗原;其细胞壁外层蛋白质中M蛋白和M相关蛋白、中层多糖中 N-乙酰葡糖胺和鼠李糖均与人体心肌、心瓣膜糖蛋白有共同抗原。 知识模块:儿科学
25. 外周血中T细胞绝对数达成人水平的年龄期是( )。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E.学龄期
正确答案:B
解析:足月新生儿外周血中T细胞绝对计数已达到成人水平,其中CD4细胞数较多,CD4/ CD8的比值高达3~4,以后逐渐下降,2岁时到2,为成人水平。小于胎龄儿及早产儿的T细胞数量较少,对有丝分裂原的转化率较低。早产儿的T细胞数约在1月龄时上升至足月儿水平,但小于胎龄儿的T细胞数在1月龄时仍低于足月儿。 知识模块:儿科学
26. 猩红热出现皮疹多在发热后( )。 A.12小时之内 B.12~48小时 C.60~72小时
D.84~96小时E.大于96小时
正确答案:B
解析: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有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猩红热出疹期为起病12~48小时内出疹,皮疹最先于颈部、腑下和腹股沟处,通常24小时内布满全身。 知识模块:儿科学
2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发生惊厥,首选的药物是( )。 A.甘露醇 B.地塞米松 C.苯巴比妥钠
D.苯妥英钠E.呋塞米
正确答案:C
解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负荷量为20mg/kg,15~30分钟内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可加用 10mg/kg;以后每日维持量为5mg/kg。如惊厥未控制,可配合使用地西泮(安定),剂量为每次 0.3~0.5mg/kg,静脉两药合用时应注意呼吸抑制的可能性。 知识模块:儿科学
28. 男孩,1岁半。其基础代谢所需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为( )。 A.30%.以下 B.30%.~40%. C.50%.~60%.
D.70%.~80%.E.80%.以上
正确答案:C
解析:婴幼儿基础代谢所需能量点总能量的 50%.~60%.,1岁以内婴儿约需230kJ(55kcal)/ (kg.d),7岁时需184kJ(44kcal)/(kg.d),12岁时需126kJ(30kcal)/(kg.d)。 知识模块:儿科学
29. 麻疹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 )。 A.发热、流涕、咳嗽 B.有感冒接触史 C.耳后淋巴结肿大
D.手、足出现红色斑丘疹E.Koplik斑
正确答案:E
解析:麻疹黏膜斑又称Koplik斑,发疹前 24~48小时出现,位于颊内侧黏膜,白色斑点直径0.5~1mm,有时有红晕环绕,可累及整个黏膜及唇部黏膜,在皮疹出现后逐渐消失,对出疹前早期诊断极有帮助。 知识模块:儿科学
30. 小儿骨髓外造血的器官是( )。 A.卵巢 B.胆囊 C.脾脏
D.淋巴管E.盲肠
正确答案:C
解析:小儿在出生后头儿年缺少黄髓,故造血的代偿潜力甚小,如果造血需要增加,就出现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遇到各种感染性贫血或造血需要增加时,肝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末梢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感染及贫血矫正后正常骨髓造血可恢复。 知识模块:儿科学
31. 法洛四联症心脏杂音响度主要取决于 ( )。 A.左、右室之间压力差 B.肺动脉瓣狭窄程度 C.室间隔缺损大小
D.主动脉骑跨程度E.右室肥厚程度
正确答案:B 解析:法洛四联症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法洛四联症由以下4种畸形组成:①肺动脉狭窄;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大。4种畸形中以肺动脉狭窄最重要,是决定患儿病生理改变及临床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脏受阻,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肺动脉狭窄轻者,右心室压力仍低于左心室,故左向右分流;肺动脉狭窄严重者右心室压力与左心室相似,此时右心室血液大部分进入骑跨的主动脉(右向左分流),因而出现青紫。 知识模块:儿科学
32. 不符合单纯性肾病的临床表现是( )。 A.全身浮肿
B.大量蛋白尿 C.低白蛋白血症
D.肉眼血尿E.高胆固醇血症
正确答案:B 解析:我国儿科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分为单纯性和肾炎性肾病两型。单纯性肾病多发生于2~7岁,肾炎性肾病多发生于7岁以上。起病多见于感染后诱发,水肿轻重不一,多从眼睑水肿开始,呈下行性,蔓延至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可伴腹水及胸水,严重水肿患儿于大腿和上臂内侧及腹壁皮肤可见皮肤白纹或紫纹。单纯性肾病一般无明显血尿和高血压。肾炎性肾病可出现肉眼血尿和不同程度高血压,病程多迁延反复。 知识模块:儿科学
33.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常见的病原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B族溶血性链球菌
D.流感嗜血杆菌E.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正确答案:D 解析:化腑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以婴儿多见。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
菌脑膜炎患儿多见。若加上无症状者,其发生率可高达85%.~90%.。 知识模块:儿科学
3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 )。 A.年长儿可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B.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C.食欲减退,可出现异食癖
D.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E.年龄愈大,肝脾肿大越明显
正确答案:E
解析:一般表现为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大越明显。 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常有呕叶、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常有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年长儿常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低于同龄儿。 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为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感染。指趾甲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知识模块:儿科学
35. 慢性肾功能不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血肌酐增高 B.血钾升高
C.血磷升高
D.维生素D减少E.酸中毒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儿科学
36. 5岁小儿按公式计算身高、体重及头围约是 ( )。 A.118cm 22kg 54cm B.114cm 21kg 53cm C.111cm 20kg 52cm
D.108cm 19kg 51cmE.105cm 18kg 50cm
正确答案:E
解析:5岁小儿体格生长的指标公式: 1.身高 2~12岁平均身长(cm)=年龄× 7+70 2.体重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7)kg 3.头围 正常新生儿头围约为34cm,在生后的前3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增长6cm,故1周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约为48cm,5岁时约为 50cm。 知识模块:儿科学
37. 结核菌素试验72小时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直径20mm并出现水疱、坏死,判断结果是 ( )。
A.“-” B.“±” C.“+” D.“++”E.“+++”
正确答案:D
解析:一般用0.1mlPPD(每0.1ml含5个结素单位)注入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接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皮丘,48~72小时观测结果,以局部硬结的毫米数表示,先写横径,后写纵径,取两者的平均直径判断反映强度。硬结直径不足5mm为“-”;5~9mm为“+”;10~ 20mm为“++”;20mm以上或还有水疱及坏死者为“+++”;为强阳性反应。 知识模块:儿科学
38.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严重病例常发生在( )。 A.起病1~2周内 B.起病2~3周内 C.起病3~4周内
D.起病4~5周内E.起病5~6周内
正确答案:A
解析: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严重病例常发生在起病1~2周之内,有严
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功能不全。 知识模块:儿科学
39. 尿中发现大量透明管型时,提示病变在 ( )。 A.肾小管和肾盏
B.肾小管和肾盂 C.肾小管和肾小球
D.肾小管和输尿管E.肾小管和膀胱
正确答案:C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血尿、水肿、少尿、高血压,尿常规血尿伴蛋白尿,可见颗粒或透明管型。 知识模块:儿科学
40.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必有的临床表现是( )。 A.肉眼血尿 B.镜下血尿 C.水肿
D.高血压E.肾功能异常
正确答案:C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表现为水肿、少尿,水肿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为下行性浮肿,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渐蔓及全身,为非凹陷性水肿;血尿可为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或茶褐色,持续1~2周转为镜下血尿;高血压常在起病1~2周内发生,学龄前儿童大于120/80mmHg(0/10 .7kPa),学龄儿童大于130/90mmHg(17 .3/ 12 .0kPa)。 知识模块:儿科学
41. 初次感染结核,产生变态反应的时间为 ( )。 A.48~72小时 B.1周 C.2周
D.3周E.4~8周
正确答案:E
解析: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①未感染过结核;②结核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内);③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④技术误差或所用结核菌素已失效。 知识模块:儿科学
42. 奇脉最常见于( )。 A.急性左心衰竭 B.动脉导管未闭 C.大量心包积液
D.高血压E.室间隔缺损
正确答案:C
解析:心包炎的表现为一般积液景少,临床上难以发现,有时于心底部听到
心包摩擦音,少有心音遥远、肝大,颈静脉怒张和奇脉等大量心包积液体征。 知识模块:儿科学
43. 母乳喂养儿粪便中主要的细菌是( )。
A.大肠杆菌 B.肠链球菌 C.副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E.乳酸杆菌
正确答案:E 解析: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可高达98%.~99%.。 知识模块:儿科学
44. 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正确认识是( )。 A.B细胞免疫的发育较T细胞免疫早 B.IgG类抗体应答需在出生1年后才出租 C.IgM类抗体在胎儿期即可产生
D.足月新生儿B细胞量低于成人E.免疫球蛋白均不能通过胎盘
正确答案:C
解析:与T细胞免疫相比,B细胞免疫发育较迟缓。B细胞对抗原刺激在胎儿时即能产生相应的IgM类抗体,但产生有效的相应的IgM类抗体需在出生3个月后才出现。足月新生儿B细胞量略高于成人。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Ig),是B细胞的产物,存在于血管内外的体液中和B细胞的膜上,分为IgG、IgA、 IsH、IgD及IgE五类。其中IgC能通过胎盘。 知识模块:儿科学
45. 胚胎期是指受孕后的( )。 A.8周以内 B.9周以内 C.10周以内
D.11周以内E.12周以内
正确答案:A
解析: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此时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便可影响胎儿务器官的正常分化,从而造成流产或各种
畸形,故孕妇的保健必须从妊娠早期开始。 知识模块:儿科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