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臭氧(O3)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2.验证目的
微生物室使用臭氧灭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为确保臭氧灭菌的有效性,减少对员工身体健康的损害,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微生物室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微生物室内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并通过沉降菌试验,确定臭氧对微生物的消毒效果。因此,制订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3.验证职责 3.1品研部化验员
3.1.1负责做好各种检测的准备、取样及测试工作 3.1.2负责记录并整理数据 3.2品研部主管
3.2.1负责监督验证方案的实施 3.2.2负责对验证方案有效性的确认 4.仪器
臭氧检测仪:FX6000L-0型固定式臭氧检测仪,生产厂家:深圳市华利奥电子有限公司。测试原理:检测管测试采用电化学原理,直读分析数据。检测范围:0~50PPm。分辨率:0.01ppm。
5.验证内容
5.1测试一:微生物室臭氧浓度达到消毒浓度所需时间 5.1.1臭氧消毒浓度要求
微生物室臭氧浓度达到20mg/m(即9.33ppm)的消毒浓度。 5.1.2测试方法
臭氧发生器开始工作时计时,期间每隔5分钟记录当下的臭氧浓度,微生物室臭氧浓度达到消毒浓度(9.33ppm)后继续监测10min后关闭臭氧发生器; 5.1.3连续监测2次
3
5.1.4数据记录,见附表1
5.2测试二:臭氧浓度降低到作业现场允许浓度所需时间 5.2.1允许人员进入作业的臭氧浓度要求
臭氧浓度降低浓度0.2mg/m(即0.93ppm),为允许人员进入作业的浓度要求。 5.2.2测试方法
臭氧达到消毒浓度20mg/m(即9.33ppm)后关闭臭氧发生器,期间每隔10分钟记录当下的臭氧浓度,臭氧浓度降低到作业现场允许浓度(0.93ppm)后继续检测20min,停止数据记录; 5.2.3连续监测2次 5.2.3数据记录,见附表2
5.3臭氧消毒效果验证 5.3.1验证方法 5.3.1.1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培养基制备: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却至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1。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环境中存放,存放时间不可超3天。 5.3.1.2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16~28℃;相对湿度45~65%;室内无外界强气流,无强烈阳光照射或其他热辐射。消毒时关闭排风设施,使整个被消毒的微生物室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管形成循环,臭氧发生器开始工作。 5.3.1.3测试步骤
5.3.1.3.1沉降菌的对照试验
在臭氧发生器开启灭菌前,关闭微生物室的排风设施。依据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确定采样点和采样数。在微生物室内取3个采样点放置3只培养皿,放置点离地0. 8m左右,打开培养皿盖,暴露30分钟后,盖上培养皿,取出所有培养皿,倒置放置。 5.3.1.3.2灭菌后沉降菌测试
依据5.2臭氧浓度降低到作业现场允许浓度的时间,进入消毒间。参照5.3.1.3.1的采样点和采样数进行测试。
5.3.1.3.3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箱中30~35℃培养48~72小时,观察结果并将结果记录。 5.3.2数据记录见附表3、4 5.3.3验证效果判定标准
依据GB 50457-200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沉降菌: 1万级,沉降菌≤3个/皿;10万级,沉
33
降菌≤10个/皿判定为合格。沉降菌: 1万级,沉降菌>3个/皿。10万级,沉降菌>10个/皿,判定为不合格。
微生物室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报告记录
附表1
臭氧浓度达到消毒浓度记录表
臭氧浓度与时间监测 测试 测定日期 温度湿度(℃) (%) 监测时臭氧浓监测时臭氧浓度间(min) 度(ppm) 间(min) (ppm) 5 ① 2014-7-2 23 51 25 2014-7-6 8.04 30 监测时臭氧浓度间(min) (ppm) 15 监测时臭氧浓间(min) 度(ppm) 20 6.74 测定人 1.05 10 2.54 4.25 35 11.28 40 12.45 9.85 5 22 51 25 1.12 10 2.45 15 4.30 20 6.59 ② 7.98 30 9.88 35 11.24 40 12.49 达到设计浓度平均时间(min) 开启臭氧发生器30min时,两次检测臭氧平均浓度为 9.87ppm (设计臭氧消毒浓度标准为9.33ppm)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确定微生物室臭氧消毒从开机至达到设计臭氧浓度(9.33ppm)的平均时间为 30分钟。 确认日期 结论 确认人 附表2
臭氧浓度降到作业现场允许浓度记录表
臭氧浓度与时间监测 测试 测定日期 温度湿度(℃) (%) 监测时臭氧浓度间(min) (ppm) 10 ③ 2014-7-8 23 51 50 监测时间(min) 20 臭氧浓度(ppm) 6.24 监测时臭氧浓监测时臭氧浓间(min) 度(ppm) 间(min) 度(ppm) 30 5.24 40 3.24 测定人 8.60 70 0.75 80 0.65 1.25 60 0.90 ④ 2014-7-9 22 10 50 50 8.58 20 6.22 30 5.20 40 3.18 1.20 60 0.89 70 0.72 80 0.61 达到设计浓度平均时间(min) 臭氧达到 浓度后,关闭臭氧发生器60min时,两次检测臭氧平均浓度为0.90ppm,即降到作业现场允许浓度 (降到作业现场允许浓度标准为0.93ppm) 结论 确认人 确认日期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确定微生物室臭氧消毒从关机降到作业现场允许浓度(0.93ppm)的时间为60分钟。
附录3
臭氧消毒效果监测记录表
沉降菌(测试③验证)
取样点编号 对照组(cfu/皿) 试验组(cfu/皿) 取样日期 报告日期 实测值 平均值 实测值 0 6 0 0 0 平均值 判定标准 (万级:沉降菌≤3个/皿) 备注 1 2 3 2014-7-8 2014-7-8 2014-7-8 2014-7-10 2014-7-10 2014-7-10 5 7 6 试验组平均菌落数≤3个/皿 标准 按照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且该微生物室操作室的洁净度为万级,(万级:沉降菌≤3个/皿判定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结论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确定微生物室臭氧消毒效果有效 检复
测核
人人
::
日日
期期
::
附表4
臭氧消毒效果监测记录表
沉降菌(测试④验证)
取样点编号 对照组(cfu/皿) 试验组(cfu/皿) 取样日期 报告日期 实测值 平均值 实测值 平均值 0 7 0 0 0 判定标准 (1万级:沉降菌≤3个/皿) 备注 1 2 3 2014-7-9 2014-7-9 2014-7-9 2014-7-11 2014-7-11 2014-7-11 7 8 6 试验组平均菌落数≤3个/皿 标准 按照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且该微生物室操作室的洁净度为万级,(1万级:沉降菌≤3个/皿判定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结论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确定微生物室臭氧消毒效果有效。 检复
测核
人人
::
日日
期期
::
结论:
微生物室臭氧浓度验证报告结论
通过对微生物室开启臭氧发生器,设定重复两次进行臭氧浓度测试,验证微生物室内臭氧浓度达到标准浓度所需的时间;在关闭臭氧发生器后,重复两次测试微生物室臭氧浓度降低到人员可进入作业所需的时间。并通过沉降菌试验,确定臭氧对微生物的消毒效果。
由以上附录1至附录4的数据记录表可得,微生物室臭氧发生器开启到达到臭氧消毒浓度9.33ppm时需要30min,降低到人员可进入作业的臭氧浓度0.93ppm时需要60min,且沉降菌试验表明消毒有效。
最终确定微生物室臭氧灭菌开启时间为30min,关闭臭氧发生器后60min后,人员可进入作业。
报告者: 核准者: 日期: 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