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1936年在浙江杭县(现属余杭县)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视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时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多为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良渚文化最大的特点是:除琮、璧、镯等少数玉器为单件外,多数玉器为复合件,其中有组装件、穿缀件和镶嵌件。
人类先民视玉为圣洁之物。良渚文化时期玉器得到空前发展。良渚文化玉器大致分为礼器、装饰品、组装件和杂器四大类,不仅造型端庄、品种丰富,而且有鬼斧神工的精湛技艺!
良渚玉器中的礼器(礼玉),大致有琮、璧、瑗、铖、柱、圭等器形。玉琮是良渚文化重器,有扁筒形和方柱形,雕有兽面纹,由镯演变而来,既是礼仪用器,又是统治权力的法器,还象征着墓主身份标志。璧呈圆形,多素面,是最为盛行的良渚文化器物,是献祭神明的礼器、敛尸的法器、财富的象征。
玉璧也是良渚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玉器,璧的型制呈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玉璧可能源于圆形石斧等原始工具,玉璧存在时间很长,从石器时代直到清朝,都有玉璧出现。古文记载“以苍璧礼天”,表明其具有礼器用途。良渚玉璧非常有特征,一是玉璧形体大而厚实,最大的玉璧直径达40厘米;其二是玉质纯净,多有斑斓色彩;再者玉璧多为素面无纹。一般说来良渚玉璧加工粗拙,体现在外边不圆,边部厚薄不均,璧体表面不光,璧孔对钻错位。但是少数雕琢精致的玉璧璧面光洁,边沿和孔径规整,很少留下旋钻痕迹。从出土玉璧的数量来看,玉璧在当时深受欢迎。玉璧是礼器,同时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玉钺也很有特色,玉钺源于穿孔石斧,呈扁宽近方形,一端有两面对磨的弧形刃,近肩外中间有穿孔。钺是军事首领的象征物,是标志身份的重要礼器。一般玉钺光洁无纹,但良渚反山出土的玉钺在刃部上角两边均有以浅浮雕和阴线刻的神人兽面纹,下角均有鸟纹,这些纹饰酷似玉琮上的纹饰。 玉镯是装饰品,呈圆圈形,雕刻着龙首装饰,工艺十分精湛。反山遗址16号墓中,一段残手骨中仍套着1件玉镯,是当时的腕饰或臂饰。玉璜出自墓主颈部或胸部。串饰,多由大小不一的玉管、玉珠等穿缀串连而成,功用与项链基本相同。
玉龟造型小而逼真;玉蝉正面圆鼓,并以弧线勾勒双眼和羽翼,两种玉器均用于缝缀作饰件。玉锥形器,是我国最先出现的医疗用具——砭针,是良渚文化先民的一大发明。
良渚文化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还有待文物工作者深入研究揭开谜底……
========================================
关于我们:
QQ号:504597199 个人微信号:“jinyuarts”
实体店:广州市荔湾区康王中路华林国际C6007 公司名称:瑾瑜和田玉雕艺术品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公众平台“瑾瑜和田玉雕艺术品” 微信号“jinyuart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