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研究报告 Science and Tet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钻井液体系抑制性能评价方法改进研究①② 孙强胡进军冀腾薛凯华夏小春项涛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化研究院河北燕郊101149) 摘 要:推荐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基准物质HOLEPLUGf ̄然岩屑,引入水分校正系数中和可溶性盐校正系数u对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和计算方 法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推荐的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及计算方法。对不同的钻井液体系抑制效果差异化明显,试验方法重复性大于95%。 关键词:钻井液抑制性能 评价方法 滚动回收率HOLEPLUG 中图分类号:TE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4—098x(2013)09(b)一0005--04 1概述 滚动回收率实验用岩屑。HOLEPLUG粘土 (如KCl、KCOOH等)作为钻井液体系抑 抑制能力是钻井液体系及材料性能的 矿物相对含量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 制剂或使用盐类(如NaCOOH、KCOOH) 重要评价指标。目前国内石油行业对钻井 HOLEPLUG成份完全为蒙皂石,非常均一, 作为体系加重剂的钻井液体系滚动回收率 液及处理剂的抑制性能评价方法很多,较 具有非常强的膨胀性,适合作为岩屑回收率 评价,忽略可溶性盐的影响将使评价结果 为通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页岩滚动回收率实 实验的岩屑。H0LEPLUG外观见图l。 产生偏差。 验、页岩线性膨胀率实验、页岩体积膨胀率 2.2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及计算方法规范 本文引入了 因子对可溶性盐进行校 实验、抑制膨润土造浆实验等…。但各基准 除了基准物质外,目前业内采用的滚动 正。 因子即为待测溶液或钻井液体系滤 实验物质的同一性和方法规范性存在较大 回收率实验操作方法和计算方法也存在两 液中所含有可溶性盐的质量百分数。 差异,造成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对比 点显著不足。 例如:含有2O%可溶性盐的钻井液体 性较差。该文对页岩岩屑选择和页岩滚动 (1)目前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和计算方 系,如称取2 5 g岩屑,滚动回收得到钻屑 回收率的实验方法改进进行了详细说明。 法,大多没有考虑岩屑块中水分的存在。 湿重26 g,钻屑千重20 g,在不考虑可溶 长期放置的页岩岩屑块通常会有大干 性岩的前提下,滚动回收率为R。: 2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方法改进 10%的水分存在,而在计算过程中,这l0% m: ×100%:一2O×100%:80% 2.1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基准物——泥页 的水分被当做分散掉的岩屑处理,使得得 m0 25 岩岩块规范 到的滚动回收率数值相对于真值偏低。 如果把20%的可溶性盐 考虑其中,滚 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中的岩屑除少部 在本文中引入水分校正因子中予以校 动回收率R 为: 分来自于露头岩心外,大部分来自于钻进 正,消除了岩屑自身所含水分对实验结果的 过程中的振动筛筛除钻屑。取自不同层位 影响。 R月= 二 丝 二 100%: mo 的岩屑块,其水化膨胀性能存在很大差异; 如称取25 g岩屑,滚动回收得到20 g 另外在国内水基钻井液体系占主导的情况 20-(26-20)x0.2钻屑,在不考虑岩屑水分的前提下: ——×100%:75.2% 25 下,多数的岩屑块,都已经经历了钻井施 回收率R 为: 其中存在由体系中可溶性盐引起的偏 工过程中水基钻井液体系的污染,这两点 。: ×100%:2o×100%:80% 差: 使得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有一定的不足。 m0 25 一R。=75.2%一80%=-4.8% l997年颁布实施的行业标准《钻井液用页 如果把10%的水分中考虑其中,滚动回 岩抑制剂评价方法SY/T 6335*中,对弥 收率R 则为: 由上可见,引入岩屑水分校正因子中和 补这一不足进行了一定的努力。通过使用二 R。: ×100%:2o体系可溶性盐校正因子 必要而有效。 ×100%:80% 级膨润土人工压制粘土片的方法对滚动回 25 2.3推荐的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及计算方 0 收率试验方法进行规范。以特制的模具在 其中存在由钻屑水分引起的误差 法 1 5 MPa压力下压制成直径为5 mm、高为 一Ro=89%一80%=9% 滚动回收率实验操作及计算方法详述 5 1TIm的二级膨润土模拟岩屑。但由于二 如果在试验前对钻屑进行烘干处理, 如下: 级膨润土自身存在的差异以及低效的岩屑 往往会使岩屑块失水、干裂变脆,造成结构 (1)将待测溶液或钻井液倒入老化罐 制作方式,使得该方法的应用推广受到限 上的破坏,对滚动回收率的评价结果势必 350 m垓0度线处。 ‘ 制。 会造成影响。 (2)用电子天平称取两份(25±0.05)g 该文对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的基准物 (2)目前业内采用的实验方法和计算方 完整的HOLEPLUG钻屑,第一份记录其质 质标准岩屑进行了规范,推荐使用市场商 法,没有把浸入岩屑中的液体所携带的可 量为m0,第二份记录其质量为m1。 品化标准泥页岩岩屑块作为滚动回收率 溶性盐考虑在内。 (3)老化前将称取的第一份HOLEPLUG 岩屑。试验中,所用岩屑为天然的怀俄明 溶解于钻井液体系中的可溶性盐不同 模拟钻屑放入盛有待测溶液或钻井液的老 州钠基膨润土块H0LEPLUG,该膨润土 于其他大分子有机处理剂附着在岩屑表 化罐中,及时放入已预热到要求实验温度 块为3/8”~1/4”的天然岩块,其粘土矿 面,可以通过淋洗部分去除掉,浸入岩屑 的滚子炉中,滚动老化16 hr。 物相对含量测试蒙脱石为l00%,高于国 的可溶性盐在烘干后保留在岩屑中,计入 (4)打开老化罐,用40目标准筛筛出 内夏子街、安丘等优质膨润土矿物,具有 热滚后岩屑烘干质量中,使得所得滚动回 HOLEPLUG模拟钻屑,用清洗瓶中蒸馏水 非常强烈的水化膨胀特性,是优秀的页岩 收率数值比真值偏大。尤其对于使用盐类 冲洗HOLEPLUG模拟钻屑表面残余的溶 ①基金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研项目“AQUA—MAX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研制”(YHB12YF001)的部分研究内容。 ②作者简介:孙强(1979一),男,200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工程师,现在从事钻井液的研究工作。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5 、^ 研究报告 。。 。 。。。 。。 。,。 。 .IlI{jillI5Ill覆jlI目 图3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相关性评价 表3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方法重复性试验数据 PEM体系 项目 1# 2# 3# 4# GREENDRILL体系 5# 6# 钻屑质量,g 水分校正系数 ,% 湿重,g 干重,g 25 O.87 27.1 17.98 25 0-87 25.6l 18.28 25 0.87 26.72 l8.22 25 0.87 36.94 20.82 25 0.87 36.14 20.46 25 0.87 35.7 20.36 可溶性盐校正系数“,% 6.67 6.67 6.67 1.10 1.10 1.10 滚动回收率,% 平均值,% 偏差,% 79.87 81.80 80.94 81.16 94.9l 93.28 93.67 92.83 一1.33 1.06 0.27 1.32 —0.42 —0.90 Mw= 3一 wl Md 4一 wl (g) 果可知:合成基钻井液的滚动回收率最 高,为96.78%,三种水基钻井液体系的滚 m 一一盛有第一份HOLEPLUG模拟 钻屑湿样表面皿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动回收率分别为GREENDRILL体系为 R= 二! 二丝 ! ×中 100% m ——干燥后盛有第一份H0LEP 94.90%,PEM体系为79.86%,PEC体系 LUG模拟钻屑表面皿的总质量,单位为克 为64.88%,4%盐水溶液为4.35%。可见合 (g) 式中: 中— 正系数,% 成基钻井液体系的抑制性能最强,水基钻 井液体系抑制性能依次为GREENDRILL 作为参考基准值。从回收岩屑的外观上,可 以看到不同钻井液体系抑制性区别,合成 R——滚动回收率,% M ——H0LEPLUG模拟钻屑湿重, 单位为克(g); M ——_HOLEPLUG模拟钻屑干重,单 位为克(g); ——2.4推荐的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方法严谨 体系、PEM体系 ̄JPEC体系。4%盐水溶液 性试验评价 2.4.1试验方法有效性试验 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是评价钻井液体 基钻井液和GREENDRILL钻井液体系回 待测溶液或钻井液滤液中所含 系抑制性能的有效方法。用推荐的试验和 收钻屑外形完整、棱角分明,而抑制性相对 计算方法,对不同的钻井液体系进行了滚 较弱的PEM体系¥1]PEC体系回收岩屑则比 较破碎。在4%NaCl盐水中的回收岩屑小而 采用HOLEPLUG岩屑作为基准物质, 引入水分校正因子和可溶性盐校正因子的 可溶性盐的质量百分比,% 克(g); m 。——第一个表面皿的净重,单位为 动回收率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图2为HOLEPLUG岩屑在不同钻井液 少。 体系中滚动回收的照片,可以从回收岩屑的 外观上看到不同钻井液体系抑制性区别, m ——第二个表面皿的净重,单位为 克(g); . m。——实验前称取的第一份HOLEP LUG模拟钻屑质量,单位为克(g) LUG模拟钻屑质量,单位为克(g) m 2——第二份HOLEPLUG模拟钻屑 干燥后钻屑、表面皿的总质量,单位为克 合成基钻井液和GREENDRILL钻井液体 滚动回收率试验方法能够显著区分不同钻 系回收钻屑外形完整、棱角分明,而抑制性 井液体系的抑制性能,达到抑制性评价差 m ——实验前称取的第二份HOLEP 相对较弱的PEM体系 ̄I]PEC体系回收岩屑 异化目的。 则比较破碎。在4%Nac1盐水中的回收岩屑 小而少。 2.4.2试验方法重复性试验 分别选用PEM体系和GREENDRILL 由表2页岩滚动回收率有效性试验结 体系进行页岩滚动回收率重复性试验评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7 Iii{l2liI5I!I;圈一Sc:ience 8nd 。。 。。 . 。 。 。 。 。. 研究报告 价,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制性评价基准物质的必要性。只有在同一 28 7. 重复性试验结果可以看到P E M 的基准物质基础上,各个体系之间进行抑 [3]钟汉毅,黄维安,林永学,等.新型聚胺 钻井液体系3次重复试验的实验结果 制性评价才有意义。 页岩抑制剂性能评价[J】.石油钻探技 分别为79.8 7%、8 1.8 0%、8 1.I 6%, 术,2Ol1,l139(6):44-48. GREENGRILL钻井液体系3次重复试验 3结语 [4]张洪伟,左凤江,贾东民,等.新型强抑 分别为94.91%,93.28%,92.83%,试验结 (1)在页岩滚动回收率实验中,引入性 制胺基钻井液技术的研究[J].钻井液与 果的偏差均小于1.5%。试验方法重复性很 能均一、稳定、易得的天然怀俄明州钠基膨 完井液,201 1,28(1):14-17. 好。因为推荐的滚动回收率测试方法中的 润土块HOLEPLUG作为实验岩屑,并对实 【5]吕开河,韩立国,史涛,等.有机胺抑制 基准物质稳定而均一、试验方法科学和严 验操作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规范和拓展,引 剂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研究[J].钻采工 谨,所以试验数据反映出良好的重现性,得 入水分校正因子和可溶性盐校正因子,排 艺,2012,32(2):76—76,96. 到的钻井液体系抑制性能试验结果稳定、 除了岩屑所含水分及溶液或钻井液体系中 [6]A r v i lq_d P a t e l。E m a n u e l 可靠。 溶解性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得该方法 Stamatakis,James E.Friedheim,et 2.4.3试验方法相关性试验(如图3) 更科学、准确。 a1.Highly Ii"1hibitive Water— 实验室使用JZ2 5—1和PL1 9—3两个 (2)推荐的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方法,对 Based Fluid SYstem P rovideS 区块的泥页岩地层钻屑与H0LEPLUG钻 不同抑制性能的钻井液体系评价差异化明 Superior Chemical Stabilization 屑在同等试验条件下进行了相关性实验评 显;试验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与不同区块泥 of Reactive Shale Formations[R】. 价,从图2可以看出相同的试验方法得到的 页岩岩屑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钻井液 A ADE 0l—NC—H0—55. 滚动回收率试验结果趋势相同,说明采用 体系针对不同地区岩屑的抑制能力。 H0LEPLUG岩屑进行试验,可以反映钻 井液体系对地层泥页岩岩屑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但是不同的钻屑得到的实验结果在数值上 [1]罗春芝,曾繁涤,向兴金,等.钻井液及其 有着很大的差异。PLl9—3泥页岩地层钻 处理剂抑制性评价方法的室内研究…. 屑的分散性明显强于JZ2 5—1泥页岩地层 石油钻探技术,2000,28(1):35-36. 钻屑和H0LEPLUG钻屑。所以对于同一 【2】苏慧敏,王欣,覃和,等.某些标准中岩 钻井液体系选择不同区块岩屑所得的试验 心线性膨胀降低率测定方法存在问题 结果差异很大,这同时说明了采用统一的 的讨论【C]//2001年油田化学剂产品 HOLEPLUG页岩岩屑作为钻井液体系抑 检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9):28卜 科技资讯 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 稿件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 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 上角标出。 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 7.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 投稿说明 1.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如为打印稿,请附软盘,软盘采用Word格式。请勿一稿多投。来稿 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2.本刊已加入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 络媒体,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 3.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 者可自行处理。 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5.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8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