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坐井观天》

来源:伴沃教育
12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识记“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学写“观、喝、渴”等8个生字。

2.读通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教学重难点:

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一、补写课题,引入新课。

ɡuān

1.教师出示课题《坐井____天》,让学生填空。

2.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教师补写课题。

3.教师示范写“观”,说明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又”第二笔是长点,“见”首笔竖紧贴田字格的竖中线,下端过田字格的横中线。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然后评议。

5.出示象形字“观”,帮助理解字义: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 6.教师介绍寓言特点。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来理解字义。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1)教师读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

(2)出示课件(课文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随文认读“井沿”。 ①指一指课件中的“井沿”。 ②识记“沿”。

③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④观察课件,和同桌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相遇。

2.学生自由朗读第2至7自然段,感知3组对话。

要求:正确朗读课文,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1)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2)课件出示句子,读句子,识记句子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识记生字“答”;比较生字“渴、喝”的部首区别,“口渴”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读准多音字“哪”的轻声。“错”字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交流“弄、际”的识记方法。

(3)同桌认领角色,进入情境,再读课文。 (4)出示课件,读后完成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

青蛙坐在( ),看到的天只有( )。 小鸟落在( ),看到的天(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认领角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文识字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记,把字的音形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去识记,可以大大提高识字兴趣,优化识字效果。 四、指导书写,运用生字。

指导书写“喝、渴”。

(1)观察对比,书写“喝、渴”。

(2)教师范写,提示: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里面先写“人”字,再写“竖折”。 (3)学生练写“渴、喝”,后评议。 (4) 学以致用“喝、渴”。 出示课件:

喝 渴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 )了,下来找点儿水( )。 1.认读生字及词语。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

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吗?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初读感受,使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五、朗读对话,读懂对话。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1次对话。

1.和同桌对读青蛙和小鸟的第1次对话,对比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1)与同桌读对话,体验小鸟的生活环境。 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②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它。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出示课件,拓展想象:

小鸟飞过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这天大得很! (2)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

2.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指名读,师生评读。

(二)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2次对话。

1.学生朗读第2次对话,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1)出示课件,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2)读懂青蛙的观点。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 ②认读“弄错”,感受争论。 (3)读懂小鸟的观点。

①结合构词规则,推测“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 ②出示课件:

“际”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边缘或交界的地方。②彼此之间。③指某个特定的时候。 1.“无边无际”中的“际”应选第( )种意思。 2.“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

A.一眼望得到边。 B.没有边,很大。

③还有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课件出示小鸟飞过大海、草原、平原、沙漠等图片。 2.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 (1)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 (2)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3)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3次对话。 1.课件出示句子:

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2.指名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天天、一抬头”想一想: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猜一猜青蛙这时候会想些什么。 4.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读书活动层次不同,形式多样:通过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有多大的争论。通过分角色读,感受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了寓意。 六、整体感悟,理解寓意。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3.同学们,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4.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进一步理解: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他?

5.总结: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