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 合,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实践的过程。 此外,对学生来说.还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 他们不仅要掌握获取信息。占有材料的本领。更要提高辨析和 判断材料的能力;不仅要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更要学会善于 提出问题。培养质疑能力;不仅要锻炼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还 要培养自己的直觉和想像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活 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力戒脱离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生活。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手中有很多其他地区的 研究性历史阅读模式作为一种 新的课程模式.是师生共同完成高 中阶段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伴随 着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如何才能真 正改变传统课程模式,培养良好的 阅读方法.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呢?本文 以教学过程的实践为例,谈谈研究 性历史阅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 用。 试点材料。怎样“拿来”,怎样有效地进行吸收和消化,是摆在 每位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很重要。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课题的选择 就必须贴近学生生活.不能脱离他们的实际。 3、力戒偏重结果。重视过程体验。 研究性学习活动毕竟和“研究”有着区别.它仍是一种学 习,只不过是一种“像科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形式是“研 究”,但本质是“学习”,一种综合性学习。这种活动更多强调的 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研勿住 史国镍模式 “如何 做”、“怎样做得更好”等,这个过程允许失败,允许犯错。只要 能让学生从中获益,使自己的素质得到磨炼和提高。就算达到 在敖 程中的 用 应有的目的。并不强求每个活动都有创新性的成果。因此。不 龙岩二中邱春莲 能片面追求论文的水平和成果的质量。评价应重过程、重实践 参与、重体验、重应用。否则。时下社会正被打击的学术腐败的 种子又会在学生身上滋生。如.为了写出超过学生自身努力所 能达到的水平的文章。学生们必定会拿起剪刀和浆糊,剽窃、 抄袭别人的文章.这一切将使“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目标化 为泡影。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4、力戒学科分块。提倡交叉综合。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 视野必然是多元和开放的。若研究性学习仅停留在学科分块 的层面上。则使活动内容狭窄且枯燥无味,不符合当前素质教 育的要求。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提倡物理、化学、生 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问适度的交叉与综合.拓宽思维 活动的领域,使学生能从更新更宽的视野来看待问题。 翱翔源于展翅。成功源于失败,成熟源于幼稚。通过五年来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们认为:学生们的研究虽然是稚嫩的, 但我们不难发现,它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有着积极意义。研究性 学习,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研究性学习是催化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研究性学 习是舞台.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学 习,在探究中收益。我们相信,经过我们持续地努力,“研究性学 习”之花在我校会越开越灿烂。越开越鲜艳,必将大大提高我校 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把我们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责任编辑:黄睦和) 一、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 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 针对目前学生史料阅读能力普 遍较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一套行 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上比较 盲目的现状.为了让学生掌握处理 各种史料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我们 选用了教参、中学历史教学等杂志 的相关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方 法的学习。具体的方法有: (D破题法:指从节、目的标题出 发。对节、目标题多角度提问的方 法.常见的角度有:是什么?为什么? 还有什么?(性质、启示、意义、作用和影响) ②比较法:分内比和外比。内比指本节教材内相似的历史 事件、历史现象异同比较或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结构的不同部 分(背景、原因、目的、过程、内容、作片j、影响…)本身的主次比 较。外比指本节内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其他章节、目相 似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异同比较。 ③整合法:指按照某一标准对本节内容中重要历史事实进 行归类。整合标准常有:时问、地点、人物、性质等角度。 ④理解法:指理解本节内容中的概念和结论。侧重于准确 理解概念的含义,结论的依据。 ⑤联系法:立足本: 某知识点进行多角度联系。可分为知 识性联系、德育性联系。知识性联系有历史学科内的联系、史地 联系、史政联系(包括与现实的联系);德育性联系,立足本节知 识,联系具有提升学生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容。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研究性历史阅读模式 的教学实践 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掌握的章节: 在进行研究性历史阅读模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 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通过课前粗读、课堂精读、课后回 读、构建知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实践,逐步变填鸭 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实施的步 骤是: 1、课前粗读——是什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读出知识点 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目标: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培养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具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研究性学习 实施过程为:在上课前让学生通读全文。对历史发展的过程进 行自主分析和认识,归纳整理本节主要内容,形成初步的历史 认识。 2、课堂精读——为什么(阅读教材的重点段落。课本史料, 重点问题的小字说明来解决问题1 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升华。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充分认识历史课 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但要把自 己列入受教育的行列中。而且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 生自觉地走向知识的精神殿堂。” 目标:让学生感悟历史,以自我为主体,联系现实,以史为 目标:以问题探讨为策略.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 有效性,强化思维品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问题 鉴。在历史阅读中汲取智慧,使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促进人 格的自我完善。以本节谍为例,学生至少在阅读中做到以下两 点: 推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在这一阶段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 题——阅读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实施过程 是: f1)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历史阅读 I ̄P'E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充分 运用历史学科的认识指南.阅读教材.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培 养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比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 中曲折发展》一节中,对总路线的内容、实质的阅读分析应渗透 经济发展应适应客观规律的哲学原理。“大跃进”的分析应渗透 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哲学原理。“人民公社化运动”应体现生产 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 (21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1)教师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把学习内容转为 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有质疑、 解疑的思维过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问题 要有启发性.比如课本中没有现成答案。必须重组教材内容或 通过联系有关知识.综合思考后才能回答的问题.或者在史论 结合点上提问,或者通过补充材料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这样 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 历史阅凄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感悟历史,联系现实。以史为 鉴。在课后回读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科学的态度和全面、客 观、辩证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正确阅读史料,分析历史、认识历 史的能力。例如:对中共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正确的探索 及其十年建设成就的阅读学习中应让学生明白“中共是一个敢 于承认错误的政党,十年建设时期,尽管有失误,但成就是主要 的,正是十年建设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才奠定了社会主义新 展》这节课,我所设计的问题有: a、把握经济建设方针确定的背景、过程、内容和意义。思 考: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应如何辨证地统一? 、 b、把握总路线的内容、实质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 动”产生的背景、错误的实质与危害;思考:5O年代末.有诗云: “肥猪赛大象”。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影响? 0、把握“反右倾”斗争的背景、实质和三年经济困难的原 因、表现。思考:1959年的庐山会议本是纠左却成了纠右.这是 时期经济建设的基础。”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 现行高一历史过渡教材相关的阅读课文共8篇.针对这些 阅读课文,研究性历史阅读模式采取的方法是: 1、各班组建以四人为单位的历史学习小组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的阅读课文,进行知识整合.建立 知识树。 为什么?有何危害? d、把握八字方针和七千人大会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及 其十年建设的成就、原因。思考:中共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政 党,十年建设时期。中共是如何纠正左倾错误的? e、十年建设的成就如何?十年建设时期.中共在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哪些是正确的.又出现哪些失误? (2)问题提出后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a、阅读时,首先应让学生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能 力层次和问题类型。因为问题类型不同。解决的方式也是不同 的。阅读时,先进行问题类型的定位有利于阅读方法的选择和 阅读范围的确定。 具体实施过程为: (1)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列出知识点,并寻找知 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树。这一过程由学生亲自完成.让学生 在梳理知识的同时有所发现。构建知识树应注意以下几个要 求: a、展示知识点,特别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要求从 背景、内容、经过、结果、意义或影响等方面进行构建 b、体现重难点(更加详细具体)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 重点:指对当时或以后的历史发展进程影响重大的历史事 件、历史现象 难点:指概念不清或无法理解的内容。如过去性的历史事 件、历史现象 c、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条理性 b、在阅读过程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点明解 决问题的角度,减少阅读的盲目性,让学生自由提问、讨论。最 大限度地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深层潜能和创造 性。 c、教师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具体阅读实践。促使学生的阅读 方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并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阅 读方法。 (3)教师做简要评价、纠正,得出正确答案。 3、课后回读——还有什么(课本知识的巩固、消化、吸收和 延伸拓展、 (2)教师让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并讲明知识结构、历史 线索 (3)全班同学分析、比较,教师说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陈 述原因及其内在联系,师生共同讨论,去粗取精形成相对合理 以学生为本的研究性历史阅读模式其最终目标要使学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研究性学习 的知识框架。 素质教育提倡多年,新课程标准 的实施也基本就绪,“研究性学习”由 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节,师生共 同归纳构建的知识结构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背景—— (国际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探索中的失 误——十年建设的成就——十年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通过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线索的清晰, 重点的一目了然。通过把分散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联系 原来的提倡、实施到现在纳入新课程 标准普通高中课程的15学分,地位 越加凸显。其目的是明确的:在于改 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 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 起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 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精神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知识树形成文字上交,老师进行批阅 三、课外阅读.拓展实施研究性历史阅读模式 1、结合教材内容.收集相关历史书籍作为课外阅读辅助材 料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我们收集了一些课外阅读辅 好.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学习中 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培养学生自 霄 中 主参与、主动探索、善于质疑、乐于探 究、努力求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这是一种立足现在、放眼将来,全 助材料,主要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史纲要>、《中 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辛亥革命史 稿》、《近现代史历史人物传记>。在研究性历史阅读模式的实施 过程中.我们依据教材、结合目前史学研究的动态,根据课外阅 读辅助材料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几个专题:如“民族 林 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是 银 一海 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然而这几年来.语文教学中“少 慢差费”的现象已成为教育界的“众 资本主义的发展”、“鸦片战争”、“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孙中山 ,●与辛亥革命”,每一专题都广泛查寻适合学生应用的资料,印发 给学生.要求学生按个人或小组对相关的资料进行认真阅读和 提炼加工。 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然后,换之以全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 研究性学习 的途径和策略 新的教学模式.拯救处于疲软状态的 语文教学。不可否认,由于受各种指 挥棒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语文 回归生结 品味甘醇 矢之的”.人人都想啃其骨、吮其血, 2、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为进一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我们举办了高一年级历史 小论文的展评活动,我们先进行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指导,同时 教法改革仍放不开也不敢放开。素质 教育虽提倡多年但教学观念仍“我心 依旧”。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应用、重结果轻体验、重现实轻 未来等种种“功利”语文的怪现象依然活跃于教坛。学生从幼儿 园到高中大多在家校问徘徊、在课本与课本问跳跃、在练习与 试卷中邀游,缺乏直接经验和生活体验,只是死记硬背课文、被 选取了多篇优秀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进行欣赏与借鉴。然后要 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对相关的材料和观点进行阅读、 分析、理解.根据个人对史料知识的提炼加工及多角度、多层面 的新认识,形成文字,撰写历史小论文。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我们还选取了1O多篇优秀历史小论文进行参评, 并在年段橱窗进行展评。从学生撰写的历史小论文中。可以发 现,这些作品取材广泛,主题明确、有理有据,甚至大胆突破,另 辟蹊径,展示了新一代中学生非凡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也 有力地证明了研究性历史阅读模式学习的价值。 四、历史材料阅读题的检测与数据整理 研究性历史阅读模式实施的终级目标是从学生历史阅读现 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对其所蕴涵的意义缺少充分的理解消化, 他们的头脑基本上成了收集理论知识的“容器”。语文的工具性 特点真正成了考取高分的“工具”,语文的人文性、育人功能却 无处藏身。 “没有一个天才在教室里长大,却有很多天才在教室里死 亡”、“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变成‘训兽式’的活动。” (叶谰)这些话虽有些偏颇,但它真实地反映当今语文教学中存 在的种种弊端和不足。可以说。狭隘空洞、单调封闭的语文教学 模式已成为扼杀学生活泼个性的场所.成为钳制学生创新思 状出发。努力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并从中探索出教与学的 特点和一般规律。为此,从实施伊始,我们就有针对性地进行了 历史材料阅读题的检测与数据整理,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以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的材料题得分情况为原始数据。 2、半期考后每隔一星期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历史材料题 的阅读小测。 维、加工“标准件”的厂房。因此,如何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 处、如何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及时进行材料题的讲评、阅读方法的介绍和规律的总结。 4、数据整理:包括月考、每周历史材料题小测、半期考、期 末考等各种类型考试成绩为依据。 在历史材料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检测中。经过一学年的跟踪 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已越来越被语文界同仁所重视、认 可。 与反馈,我们发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明显提高,成绩逐步上升。 那么。如何把学生从传统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投入到 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学习中呢?无他,让学生回归生活、立足 (责任编辑:徐小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