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影像增强器增强摄像机扫描而矩阵化再 经 A/D 转换成数字影像,两者相减得到减影数字影 像,再经 D/A 转换成模拟减影影像。结果消除了骨 骼和软组织结构,即使浓度很低的对比剂所充盈的 血管结构在减影图像中也能显示出来。 X 线照片对 比度: X 线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差称之为照片对比 度,又叫光学对比度。 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 眦的连线。 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目手视,下肢 并拢,足尖朝前,上肢下垂,手掌朝前并置于躯干 两旁。 X 线管阳极效应: 由于球管阳极有倾角,在 平行于 X 线管长轴方向上,近阳极端有效焦点小, X 线量少;近阴极端有效焦点大, X 线量多。在垂直 X 线管长轴方向上, X 有效焦点大小对称相等, 线量 分布也相等。以上两点称 X 线阳极效应。 光学密度: 人们把胶片乳剂膜在光(或辐射线)作用下致黑的 程度称 X 线照片光学密度,又称黑化度或摄影密度。 密度Dlg 10 / I。10为观片灯的入射光强度,I为经照 片密度吸收后的光强度。 栅比: 指铅条高度( h) 与相邻铅条间距 D 的比值,即 R h/
D 栅比越大,吸 收散射线的能力越强。 X 线摄影所用管电压
越高,应 选择栅比较大的滤线栅。 第一斜位: 患者立位,右
前胸转向前紧贴摄影架面板并使身体冠状面与面板 成 45-55 度角。右手背放于臀部,屈肘内收,左手 上举抱头,保持身
体稳定中心线:经左腋后线 T6 水 平入射。曝光前吞钡,深吸气后屏气曝光通过食管 压迹显示左房大小 心脏和大血管右前斜位 又叫第一 斜位,病人取立位,从后前位向左旋转 40- 60 度, 右前胸壁紧靠暗盒。同时服钡。中心线对准第 6 胸 椎。用以观察食管和心脏后缘情况。
CR:又称为间接
数字 X 线摄影。它是利用 IP 板作为成像介质,通过 读出装置把 X 线信息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 计算机处理得到数字影像。因为这种数字影像是通 过间接转换而得到的,所以又称计算机 X 线摄影为 间接数字 X 线摄影。 造影检查:人体组织结构中, 有相当一部分只依靠它们本身的密度与厚度差异不 能在普通检查中显影,需要将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 构的物质引入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 影,即造影检查。 声影: 声波传播途径中,因反射 吸收等因素,使声能大量衰减,阻碍声的传播,引 起回声明显减弱,如结石表现为强回声光团后方回 声减弱区。 放射治疗学:是主要研究放射线单独或 者结合其他方法治疗肿瘤的临床学科。 介入放射学: 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 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 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 行诊断的学科。
HRCT高分辨率CT,具有极好的空
间分辨率,对于显示小病灶及病灶的细微形态 学表现优于常规 CT 扫描,可作为独立的检查方法, 但多为常规CT检查的
一种补充。HRCT的基本要求: 1, CT 机的 空间分 辨 率
<0.5mm.2 , 厚度为 0.5— 1.5mm.3,图像重建使用高空间分
辨率算法。
4,应
用 512*512 矩阵,如矩阵仅有 312*312 时,可通过 靶扫描来缩小显示野来减小像素的大小。
5,扫描用
高 X 线管电压和高 X 线管电流,即 120——140kv,
170——220Ma. HRCT图像的特点是:1,空间分辨高, 2,
边缘锐利, 3 噪声较大 . CT 增强扫描可大致可分 为: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 双 期和多期增强扫描五种方法 阳性对比剂( positive contrast media) 是一种密度高、吸收 X 线多,原子 序数高、比重大的物质。 X 线照片上显示为密度高或 白色的影像CT扫描噪声是透过人体到达探测器的X 线光子数量不足,使光子在矩阵内像素上的分布不 均所致,其导致密度相等的组织或水在图像上的各 点CT值不相等。CT灌注成像是在常规CT增强扫描 的基础上,结合快速扫描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图像
后处理技术,分析脏器局部血流量的动态变化并以 图像形式显示的一种成像方法。
部分容积效应:在
同一扫描层面内,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 的组织时,探测器接受的 X线强度是穿过这些组织 后的平均值,而不再反映其中某一组织对
X线的衰
减关系,因此测得的CT值也不能代表其中某一组织 的CT值,
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CT Value:
在CT的实际应用中,我们蒋各种组织包括空气的吸 收衰减值都与水比较,并将密度固定为上限+
1000
将空气定为下限一1000,其它数值均表示为中间灰 度,从而产生了一个相对的吸收系数标尺。 CT值亨 氏定义水的CT值为
织都与它进行比较。CT值
物水OHu,其它不同密度组
1000水靶扫描:是对
感兴趣区先进行局部放大后扫描的方法。主要用于 小器官和小病灶的显示。CT平扫:CT平扫是指不用 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 MIP最大密度投影通过 计算机处理,对被观察的
CT扫描体积进行数学线束 透视投影,每一线束所遇密度值高
于所选阈值的像 素,被投影在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重组成像。
多层
螺旋CT(multi slice CT MSCT是指X线管每旋转一周, 可完成多层面的容高分辨力扫描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是通过重建图像时所采用的滤波函数形式 等的改变,
获得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 CT 图像的扫 描方法。 图像信噪比 signalto noise ratio 是指图像中的信号能 量与噪声能量之比。CT血管造影(CTA是利用CT容 积扫描技术,采集流经血管内腔对比剂信息的血管 成像技术。 螺旋扫描:又称容积扫描,由于扫描轨 迹呈螺旋状而命名。是指 X 线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 转,连续产生 X 线,连续采集产生的数
据,而被检 者随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 状的扫描方式称为螺旋扫描。 轴位扫描:指横断面 的扫描,是 X 线球管曝光扫描时,环绕被检者检查 部位一周扫描出一幅图像,然后移动一定床位后静 止, X 线球管再曝光旋转一周产生下一幅图像,周而 复始,直至所确定的检查部位全部扫描完成为止。 动态扫描:系指增强后,进行快速连续扫描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又分进床式起扫描和同层动 态扫描。 薄层扫描:是指对微小病灶和病变的细微 结构选用小的层厚进行的扫描。 高分辨力扫描 HRCT: 是指用较薄的扫描层厚(一般为 1~2mm)、较小的扫 描视野(FOV)、高空间分辨力算法(即骨组织重建 算法)重建的一种扫描方式。 靶扫描:是指在扫描 检查时选用较小的扫描视野,缩小扫描范围,以便 获得清晰放大图像的扫描方法。 加层扫描:是指在 已经扫描过的两层或多层图像中间,再进行一层或 数层的扫描,以了解某个层面的病变结构。加层扫 描的层厚,通常小于原扫描的层厚,以显示层面间 较小的病灶。 平扫:是指不用注射对比剂增强或造 影的扫描检查,是 CT 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 以应用于各个部位的CT检查。增强扫描:是指经血 管(一般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多采用团注法,即在短时间内一次将全部对比剂迅 速注入静脉血管,然后再进行CT扫描。窗口技术: 选择整个灰阶中所需要的一部分 CT 值进行显示,被 显示的这一部分 CT 值
称为窗口,选择窗口的操作过 程,称为窗口技术。 窗宽和窗位: 窗口中心的 CT 值称为窗中心,又称为窗位;窗口的 CT 值范围称为 窗宽。 层厚:由准直器设定的扫描野中心处 X 线束 的厚度。 层间隔:相邻两扫描层面中点之间的距离。 重建矩阵:重建矩阵是图像重建时所采用的代数矩 阵。视野(FOV):是根据原始扫描数据重建 CT断面 图像的范围。 螺距:螺距等于 X 线管旋转一周检查 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层厚的比值。 P=S/D. 重建间隔: 定义为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断面之间的距离。 空间分 辨力:又称为高对比度分辨力,是物体与均质环境
的 X 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大于 10%时 CT 图像 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定义为物体 与均质环境的 X 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小于 1% 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定位像扫描:定
位像扫描是指 X 线球管和探测器静止不动、被检者 随着检查床在扫描孔内匀速移动时,球管同时曝光 而得到的一幅平面图像的扫描方式。 多平面重组: 多平面重组是指利用 CT 原始断面图像的三维容积数 据在任意平面上重组二维图像,该重组层面以外的 数据则一概忽略。重组的多平面图像的层数、层厚、 层间距也可以自行确定,就好像重新做了一组其它 方位的断层扫描。 图像三维重建:指在扫描结束后, 利用一个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将一系列的连续的断 面图像经计算机运
算处理后,在 x、y 轴的二维图像 上对 z 轴进行投影转换及负影处理后,显示出直观的 立体图像的过程。 表面影像法显示:表面影像显示 要求预先设定一个 CT 值阈值,计算机将三维容积数 据各像素的 CT 值与这个阈值比较,凡是等于或高于 该阈值的像素被保留,其余的数据全部舍弃,所有 保留的数据被用于重建一个三维物体的表面,然后 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的阴影技术进行处理,从而呈现 出真实感很强的物体表面的立体图像。
碘过敏试验
方法有静脉注射试验、口服试验、眼结膜试验、舌 下试验、皮内试验。
头部摄影的基准线有:瞳间线、
常用的阳性对比
听眦线、听眶线、听鼻线、听口线 剂有硫酸钡 和碘制剂。
在X线摄影检查中,如何
尽量控制和减少运动性模糊 答:(1)固定人体(2) 选择肢体运动幅度小或静止的机会曝光 小曝光时间(4)把肢体尽量靠近胶片
(3)尽量缩 (5)尽可能
增加焦点到胶片距离 简述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6 分) 一方面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
效应(1分),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 度的差别(1分)。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 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达到荧光屏或X线 片上的X线量有差异(2分),这样可在荧光屏或X 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象(2分)。输卵管造 影的适应症有哪些? ( 4分)1>子宫
病变,如炎症、 结核、肿瘤(1分);2>子宫、输卵管畸形,子宫位 置或形态异常(1分);3>确定输卵管有无阻塞及阻 塞原因和位置(1分);4>各种绝育措施后观察输卵 管情况(1分)血流信号增高的影响因素为 A偶数 回波复相 B舒张期假门控 C流入性增强效应 叙述 散射线的产生、特点、消除方法。答:散射线的产 生:原发 X 线经过被照体后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 为反映被照体信息的有用射线;另一部分为方向不 定的波长比原发射线长的散乱线,称之为散射线。 影响散射线含有率的因素主要有: ① 管电压的变化。 ② 被照体厚度: ③ 照射野大小: 散射线的特点: 散射线之中,有一部分是反向前进和侧向前进的, 这就使 X 线强度减弱;另一部分是依原方向均等地 到达胶片,使照片对比度下降。 散射线的消除方法: ⑴散射线的抑制: ① 遮线器(遮线筒、缩光器) 用 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 ② 滤过 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置于球管窗口处,吸收 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的产生。⑵散射线的消除:空气隙法和滤线栅法 简 述多层螺旋 CT 的优势。 (1)扫描速度提高( 2)提 高了 X 线利用率( 3)提高覆盖范围更长( 4)扫描 了图像质量简单比较DR与CR的相
同点及不同 点。答:相同点: ( 1)两者得到的图像都是
数字图 像,成像质量高。对曝光量的灵敏度与线性都非常 高。(2)密度分辨力均明显高于屏片系统,但空间 分辨力均略低
于屏片系统。 (3)DQE 以及 MTF 性能 均较高。(4)曝光量的宽容度比较高。 (5)相对较 低的曝光量,减少了患者的射线辐射剂量。不同点:
(1)DR 是直接成像,成像时间短, 1-3 秒内可见 图像; CR 是间接成像,成像时间长,数十秒后才可 见到图像。( 2)
DR 从根本上解放了人力,明显减轻 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 CR 仍旧有许多操作环节, 仅是相对减轻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
( 3)DR 造价昂 贵,不易普及; CR 造价相对低廉,容易普及。 ( 4) DR 的 FPD 不适宜搬动,不宜作床边检查; CR 的 IP 适宜搬动,宜作床边检查。 简述脊柱摄影注意事项。 答:⑴检查前准备:除去影响成像的物品,腰椎、 骶椎和尾椎正位摄影前应清洁灌肠⑵摄影时要利用 不同的体位、姿势、中心线及斜射线来满足脊柱生 理或病理弯曲,使 X 线与椎间隙相切,减少影像失 真的程度。⑶注意使用阳极效应、高千伏摄影。
熟悉解剖标志,熟练摆放摄影体位。 ⑸用滤线器。 ⑹脊柱外伤病人应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利用中心线 和暗盒的调整 来满足摄影位置的要求。 ⑺注意防护。 数据采集并重建出多个层面的图像的扫描方法,也 称为多排CT。简述DR的操作流程? 答:1.用户登 录 2.病理录入与选择 3.核对患者资料 4.摆位及对准 中心线 5.曝光 6.接受或拒绝 7.图像后处理 8.打印胶 片 9.影像发送 3.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临床主要
⑷
应用在 哪几个方面: P145
答: 1.确定血流 2.探测血流状态 3.测定血流速度 4.测 量血流容量 5.估测压力差 6.判断反流与分流 放射性 核素显象技术中显像的类型有哪些
P152-153 答:1.
静态显像 2.动态现象 3.局部显像 4.全身显像 5.平面 显像 6.断层显像 7.早期显像 8.延迟显像 9.阴性显像 10.阳性显像 11.静息显像 12.负荷显像 B 超检查有哪 些检查方式?并解释。
1)连续平行检查法 2)立体 扇形检查法 3)追踪检查法: 4)
十字交叉检查法 胸 部的 CT 普通检查方法(说明病人体位、扫描层厚层 距、图象显示的窗口技术) 。 体位和扫描范围 病人 取仰卧位,双臂上举,以减少肩部组织及双上肢产 生的线束硬化伪影。扫描前先摄取胸部正位定位图, 在定位图上选取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隔角,由上 至下逐层连续扫描。亦可俯卧位检查,排除肺的后 部因通气不足和肺血分布的影响而造成的炎症假象, 可更好地观察肺的后外侧部位。 CT扫描前要训练病
人屏气。因为如果每次扫描屏气不是在同一呼吸相 的同一位置,容易导致漏层扫描和重复扫描。 扫描 层厚层距各为
8~10mm。图象显示的窗宽:肺窗
1000~2000Hu,纵隔窗 200~400 Hu。窗位:肺窗- 600~-800 Hu,纵隔窗+30~50 Hu。 分别说明 CT和 MRI对比剂的增
强机制(5分)CT用对比剂的增强
机制:其为含碘的有机化合物,密度高,吸收 X 线 多,所到达的部位显示为高密度结构。 MRI 对比剂 的增强机制: MRI 对比剂本身不显示 MR 信号, MRI 对比剂通过与周围质子相互作用来影响 T1 和 T2 弛 豫时间,一般是使 T1 和 T2 时间都缩短,但程度不 同,二者中以一种为主。 试分析影响CT图像质量的 变量因素。 (10分) (1)算法的选择 常用的有标准 算法、软组织算法和骨算法等。 (2) CT分辨力
CT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是判断 CT机性能和 图像质
量的两个指标。 ( 3)噪声 ( 4)部分容积效应 ( 5)伪影( 6)窗口技术 ( 7)扫描技术参数 曝光 剂量、层厚、层距、视野等。 简述 CT 图像的特点 ? 答:1CT图像是断面图像。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 多个连续的断面图像。 CT 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通 过 CT 机的图像后处理软件,还可以获得诊断所需的 多方位(如冠状面、矢状面)的断面图像。与常 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CT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厚准 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力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 干扰。2CT图像是灰阶图像。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 度来表示,反映组织和器官对 X 线的吸收程度。 CT 图像与 X 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 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
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 CT图像与X线图像相比,
CT 的密度分辨力高,即使密度差别比较小的人体软 组织也能
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 CT 的突出优点。所 以, CT 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组织器官, 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
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 值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可作定量分析。
CT CT
CT 检查的
操作步骤有哪些? 答:( 1)输入被检查者的资料 姓 名、性别、年龄、 CT 编号、检查部位及特别注释等 (2)
体位的选择 CT体位是根据CT
检查申请单的要 求,将被检者准确、安全的安置在检查床上的过程。 度 ( 3)扫描定位像 根据检查部位的特点,来确定 扫描正位或侧位定位像。
( 4)扫描检查 根据临床
医师的要求和各个部位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扫描参 数,如层厚、扫描速度、进床间隔、 kV、mA 等,以 及选择轴位扫描和螺旋扫描的模式。对于强化扫描, 应选择最佳扫描时间和扫描期相。
( 5)检查结束
按退床键降低检查床高度,送被检者出扫描室。 CT 扫描检查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注意CT扫描
检查中的放射防护,对育龄妇女和婴幼儿要严格掌 握适应证,孕妇应避免 CT检查。(2)在CT扫描检 查中,应合理的使用
kV、mA、螺距等参数,以降低
被检者的辐射剂量。对婴幼儿童扫描时的 mAs 数值,
要降低到成人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 (3)扫 描室内应禁止家属陪伴人员陪伴扫描,如果确实需 要陪伴人员,应注意陪伴人员的必要防护措施。 (4) 保证被检者的姓名和各种资料数据输入要正确无误, 保证被检者的检查部位和体位选择要正确无误。 (5) 对容易移动的检查部位和精细扫描部位要注意固定, 防止晃动而造成图像伪影。 (6)对颈椎、腰椎外伤 被检者,在搬动时要小心注意,以避免被检者的病 情加重。CT检查方法都有哪些? 答:(1)如果单纯通过是否注射对比剂来划分 CT 检 查方法,可以分为:平扫、增强扫描、造影
CT。
(2) 如果通过球管和检查床的运动方式的不同来划 分,又可分为:定位像扫描、轴位扫描和螺旋扫描。 (3) 如果通过扫描参数如层厚、图像重建算法、扫 描视野的不同又有一些特殊的扫描,如薄层扫描、 高分辨力扫描、靶扫描和加层扫描等。 窗技术包括 哪些方面?各对图像有何影响? 答:(5 分)窗技术 是根据诊断需要,调节图象的对比度和亮度的调节 技术,它包括窗宽,窗位的选择。
像层次丰富—对比度J① 少-对比度f
窗宽f—图
窗宽图像层次
窗位f—图像变黑② 窗位
图像变白CT密度分辨率的定义是什么?其主要 影响因素有哪些?( 6 分) ( 6 分)答:密度分辨率 又称低对比分辨
率,系指能够分辨率组织间最小密 度差别的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被检物体的大小 (厚度),X线剂量及噪声等。
影响普通X线照片
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 (1)胶片 Y 值( 2) X 线 质( 3)
X 线量( 4)灰雾:来自散射线、胶片与暗室 处理过程。 一张
合格的胸部正位片应具备的条件? 答:( 1)包括全部胸廓、肺野、肋膈角和下颈部( 2) 能清晰显示两侧肺纹理的细微结构( 3)透过气管能 看清 1-4 胸椎( 4)隐约可见下部胸椎与心影重叠( 5) 双侧肩胛骨要位于胸廓外( 6)片内无伪影及异物影 等。 导管顶端位置的判断常用方法有: 1,解剖位置, 2,心血管内压力值变化, 3,实验性注药,俗称冒 烟。对比剂控制:成人3—4ml/kg,儿童4—5ml/kg.
DSA的减影方式:时间减影,能量减影,混合减影。 时间减
影是常用的减影方式。
DSA 检查技术分为:
静脉法DSA动脉法DSA和动态DSA. DSA的适应症: 1,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2,肿瘤 性疾病,如:了解肿瘤的血供,范围及肿瘤介入治 疗。 3,心脏,冠状动脉疾病。如冠状动脉和心肌缺 血的诊断。4,血管外伤的疾病和介入治疗。
DSA的
禁忌证是什么? 答:DSA的禁忌证有:①碘和麻醉 剂过敏; ② 严重的心肝肾病; ③ 严重的血管硬化或 穿刺血管严重阻塞; ④ 急性炎症和高热; ⑤ 严重的 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
障碍; ⑥ 恶性甲亢,骨髓瘤。 7, 女性月经期及妊娠 3 个月内者。 常用脉冲序列一般分以下几类: SE 脉冲序列:常规 SE快速 SE序列等。IR脉冲序列:标准 IR,快速
IR,STIR,FLAIR序列等。GRE脉冲序列:常规 GRE序 列,
稳态GRE序列。EPI技术。SE脉冲序列:90 ° 脉冲后仅使用一次 180°重聚相位脉冲,则仅获得一 次回波。获取 T1WI 图像。若使用两次 180°重聚相位 脉冲,则能取得双回波,其中使用长
TR短TE取得
第一次回波,获得PDWI图像,使用长TR长TE取 得第二次回波用于产生 T2WI. SE 脉冲优缺点:优点 是 SNR 高,图像质量好,用途广,可获得对显示病 变敏感的真正T2WI.缺点是扫描时间相对较长。
SE
与GRE序列特征比较 SE GRE R脉冲翻转角度 仅 用90°可变(不用90°)重聚相位机制RF脉冲 梯度 反转 补充磁场不均匀性效果 非常有效 仅能部分补 偿信号特征 真正T2WI
T2*WI扫描时间 长短SE序列: T1WI上,脊髓呈低信号,脑
脊液高信号。
T2WI,脊髓
呈DWI:是在常规MRI序列的基础上,在 X,Y,Z轴三个 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从而获得反 应体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状况的 MR 图像。 fMRI:MR 灌注成像和 MR 弥散成像,脑功能定位成像。 MRS: 是利用质子在化合物中 共振频率的化学位移现象, 测定化合物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技
术。 回波链长度 (echo train length; ETL是指每个TR时间内用不同的 相位编码来采样的回波数,也称为快速系数。
MR 水 成像及其特点:是指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 MR 成
像技术,具有信号高,对比度大,在暗黑背景中 含液解剖结构如胆道,囊腔等呈亮白高信号的特点。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优点:答: 1.为无创性技术,无 需插管,也无操作的技术等问题
2.安全,不用对比
剂,无对比剂反映问题, 3.获得多层面,多方位图像。 4.适应症广,不适于作 ERCR排泄性尿路造影、逆 行肾盂造影等患者均可用此方法。 MR 水成像技术原 理是利用重T2加权即长TR很长TE并加用脂肪抑制 技术使含水器官显影。 黑血技术:利用反转恢复预 备脉冲技术,预饱和技术,梯度相位离散技术等, 可使图像中流动的血液呈黑色低信号,称黑血技术。 流空效应: 心血管内血液由于流动迅速,使发射 MR 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受范围以外,所以测不到 MR 信号,在
T1 或 T2 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效应,这 一效应使心脏和
大血管在不需注射对比剂时也可显 示心脏和某些血管的结构。 驰豫 粒子受到激发以后, 以非辐射的方式回到基态而达到玻尔兹曼平衡的过 程。IVP静脉肾盂造影IVP,又称排泄性尿路造影, 是利用对比剂在静脉注射后几
M-mode ultrasonographyM 型(M-mode)超声诊断法 系
利用一维声束显示界面回声和活动的超声诊断方法。
180 度重聚脉冲: SE、FSE 序列用于重聚横向磁化矢 量,生
成自旋回波,可得到 T2 对比。 各向同性: 在 体外无限均匀的液体中,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弥散运 动的快慢相同 ,称之为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各向异 性分数FA相对各向异性RA,容积比VR均代表水 分子弥散运动各向异性大小的参数,分别可建立
FA,RA,VR图,即可对每个体素分子弥散运动进行量化, 又可描述弥散方向。 产生 MRI 信号的基本条件是什 么? 1 能够产生共振跃迁的原子核; 2 恒定的静磁场(外磁场、 主磁场) ;3 产生一定频率电磁波的交变 磁场射频磁场 简述常用脉冲序列的分类 ?、答:分 以下几类:(1)SE脉冲序列:常规 SE FSE(2) IR 脉冲序列(3)GRE脉冲序列:常规 GRE相干GRE 扰相 GRE( RF 破坏、梯度破坏) 、稳态自由进动 (SSFP、快速GRE和EP。人体内血液和脑脊液的
流动状态 :1,层流, 2,紊流 3,涡流 4,滞流 MRI 检查前准备 : 1,认真核实申请单,主要包括患者姓 名,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现病史,实验室和其他 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资料,临床印象,本次检查目的和 部位。 2,认真执行 MRI 检查的安全要求。 3,应向 患者解释检查过程中制动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对讲系 统与操作人员联系。 4,接受盆,腹部检查的患者应 预先进行胃肠道准备 5,危重患者应有临床医生监护。 MRI 基本检查方法 :普通扫描,增强扫描。 MRI 血 管
成像的检查技术:1, TOF和PC法2CE-MRA3黑 血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