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2、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
A、秦 B、西汉 C、唐 D、隋 3、唐太宗革除唐初“民少吏多”弊政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宰相人数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合并州县 D、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4、下列 不属于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是(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纵情享乐 B、地方边将势力的强大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 D、宦官专权,朝政黑暗 5、下列朝代中,宦官专权比较严重的有( )①东汉②隋朝③唐朝④明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元世祖时,开凿的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运河是( )
A、通惠河 B、会通河 C、江南河 D、邢沟 7、元朝的海运出发点是( )
A、杭州 B、刘家港 C、直沽 D、广州 8、“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主要描述了( )
A、唐朝长安的繁华 B、北宋东京的繁华 C、南宋临安的繁华 D、元朝大都的繁华 9、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于( )
A、宋元时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后期 D、清前期 10、明代居全国制瓷业首位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松江 D、南京 11、下列人物中是水利专家的是( )
A、李春 B、祖冲之 C、沈括 D、郭守敬 12、《资治通鉴》是一部(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 13、下列作者与作品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一组是( )
A、辛弃疾---《示儿》 B、欧阳修---《醉翁亭记》
C、关汉卿---《窦娥冤》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4 、六七世纪时,生活在色楞河一带的少数民族是( )
A、突厥 B、白族 C、 D、回纥 15、史称“海东盛国”的是( )
A、半坡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渤海文化 D、河姆渡文化 16、唐太宗时管理西域的离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北庭都护 D、伊犁将军
17、唐朝时和中国通商的国家有( )
A、10多个 B、50多个 C、70多个 D、100多个 18、唐朝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中以哪国人最多( )
A、日本人 B、新罗人 C、波斯人 D、大食人 19、下列对交往的政策,不是唐朝采取的是( )
A、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B、不许官吏加重对外国商人的税收
C、允许大批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 D、允许外国人在中国任官,但不许和中国人通婚 20、华侨最早到南洋一带谋生是在( )
A、明 B、元 C、宋 D、唐 21、唐朝由强盛转向衰弱的标志是( )
A、天宝危机 B、安史之乱 C、开元盛世 D、开元之治 22、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是在( )
A、汉 B、清 C、唐 D、元 23、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
A、废丞相 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 24、我国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前提条件是( )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郑和下西洋 C、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D、封建经济的繁荣 25、元世祖重视农业的表现不包括( )
A、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州圈占农田做牧场 B、治理黄河 C、推广棉花种植 D、减轻赋税 26、元朝建立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重大制度是( )
A、科举制 B、民族融合 C、行省制度 D、宣政院 27、明朝在思想方面加强君权的措施( )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 C、八股取士 D、设厂卫特务机构 28、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废行省,设三司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29、由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了( )
A、军机处 B、科举制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内阁制度 30、10世纪初,与中原,汉族政权并存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 )
A、夏 B、辽 C、金 D、元 二、材料解析题 1、(10分)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角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材料二:19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文风后,许多知识分子仍心有余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对知识分子的什么做法?
(2)清政府为什么这样做?
(3)结合材料说明这种做法对当时的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阅读材料:(9分)
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末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隋形成,但到唐代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
(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
(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目的相同,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请回答(1)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是谁?对谁负责?
(3)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题(24分) 1、如来佛问孙悟空:“你这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大普尊位?”孙悟空干脆回答说:“常言道:‘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结合明朝社会情况,想想看,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2、有人说: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是件好事。有人说: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砍伐山林,破坏江南的植被,对江南的开发没什么好处。 你认为呢?
3、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明朝时,郑和的船队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大的。但到清朝时,大型船队已绝迹。 想想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4、有人说: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好事,因为双方的边境贸易得以开展。有人说:澶渊之盟要求每年都给对方钱物,所以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