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名:岢岚四中 年级:七年级 主备:裴凤琴
课名 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0、 木兰诗 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1、 通过多种方法诵读达到欣赏的目的。 2、 通过合作交流准确把握木兰巾帼英雄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一、 动动脑、动动手,相信你一定行。
1.木兰诗: 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选自_________编的《 》,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的巾帼英雄。
2、乐府: 原来指古代官府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除了文人诗歌和谱配曲外,还要广泛采集民间歌谣。它还指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到了南北朝乐府已经由音乐机构变为了诗体名称。《 》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 》同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 燕山( ) 胡骑( ) 戎机( ) 朔气( ) 金柝( ) 红妆( ) 著我旧时裳( ) 傍地走( ) 4、理解感悟
《木兰诗》一文中运用互文手法教多。互文也叫互辞,是古代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里,解释是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今日积累: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唐·杜牧
《题木兰庙》) 直接导入(1分钟):
同学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流芳百世今天我们就跟着乐府诗一起走进花木兰。大屏幕板书。 检查预习(5分钟) 整体感知:
环节一 :(10分钟)
1、 分组朗读课文,教师督查。 2、 观看大屏幕朗读
环节二:疏通文意:(四人一小组借助工具书) 交流汇报(15分钟) 环节三:巩固消化(8分钟) 1、抢答题 :请快速解释下列字词
唧唧 ( ) 机杼 ( ) 惟( ) 可汗 ( ) 为市 ( ) 旦 ( ) 暮 ( ) 戎机 ( ) 度 ( ) 朔金柝( ) 铁衣 ( ) 策勋( ) 转 ( ) 强 ( ) 郭( ) 扶将( ) 霍霍( ) 著( )
扑朔( ) 迷离( ) 傍( ) 安能( ) 2、指导背诵1、2自然段 小结:(6分钟)
木兰一代巾帼英雄,妇孺皆知。他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忠孝两全。那么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行动来对待我们的亲人呢,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我们的祖国呢?(学生各抒己见。) 作业设计:
1、 根据字词理解,背诵文章3、4自然段。
2、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文章记叙了木兰的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今日积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导入:
检查、交流作业(5分钟)大屏幕放映 合作、交流、探究(20分钟) 环节一:复述故事情节
环节二:探讨木兰的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分析) 花木兰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诗歌中哪些诗句得以展现 (小组讨论)以“我从课文中___________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的句式来说 生汇报、师总结 环节三:文章主题的探讨 (学生交流)
环节四: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叙事的详略。
质疑;诗中木兰出征前置办行装,从军征战生活以及得胜归来等情节,那些写的详细?那些写的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
明确:从军的准备,还朝辞官,与亲人团聚是详细写的,战场是略写,这样写更加突出主题,是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环节五:品味语言
“文章中用到的修辞有哪些”(学生交流讨论) ①排比,如“东市”一节和“爷娘”一节 ②顶针,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 ③对偶,如“坐我”“脱我”两句等
④互文,如“东市买骏马”四句,“开我东阁床”两句“当窗”两句“将军”两句。
拓展延伸(5分钟)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任长霞。 小练笔(10分钟)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了,见到阳刚,坚毅而又千娇百媚的木兰,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吧。
交流2—3个学生的小作。
课堂小结 (5分钟)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一朵奇葩,文章精妙的艺术构思,酣畅淋漓的语言,鲜明的民歌特色吸引着我们一代代读者,望同学们以后多涉猎此类文章,好好体会民歌的特色。 板书设计: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详写) 奔赴前线, 十年征战 (略写) 还朝辞官, 家人团聚 (详写)
吟唱比喻, 赞美木兰 (略写)
巩固提升,帮你归纳
一、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 二、 古今异义词;木兰当户织 ( ) 卷卷有爷名( ) 双兔傍地走( ) 三、 一词多义
市 愿为市鞍马( ) 帖 昨夜见军帖( )
东市买骏马( ) 对镜贴花黄( ) 四、 诗句填空
①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木兰出征时旅途思亲矛盾心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 ④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⑤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表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恋荣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⑧表现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表现家人对木兰归来喜悦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⑩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其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与诗句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意境相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为本文拟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找出文中的复沓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五、写作
以“木兰还乡”为题目,将《木兰诗》中的第六段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