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问题学生 探索合理有效的教育策略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学校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如果任由这些问题学生自然发展,既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成才,更会影响班集体、学校的名誉,甚至对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本文试图以辅导员的角度对问题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索如何合理有效的转化问题学生。
关键词 问题学生;如何转化;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许多家庭的变革。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常年在外的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导致了学校里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家中或者是小皇帝或者是“没人管”。 在这些学生身上,辅导员所花的精力要比其他学生多几倍,有时还不一定见效,更有甚者还会遭到学生报复。总之,问题学生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长期以来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待问题大学生,辅导员通常的做法是“批评+检讨”,先在教室公开批评,没有效果带到办公室批评,态度不好直接通知家长到校一起批评,期间经常写检讨及保证书。这样的方法有时有效,不过只是暂时的,多用全无效果。治标不治本,不能触及学生心灵的深处。许多辅导员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学生一旦没有达到要求,就采用统一的办法,软硬兼施,权威压服,使学生就范。按照这种方法,教育永远不会走向科学,只能停留在最一般化的管理阶段,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转化“问题大学生”呢?
一、号脉寻根,觅治转化
问题学生一般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等。实践证明,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有些学生没有严格遵守纪律,学习不认真,行为表现叛逆等,辅导员就把这些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性地归结为觉悟问题,好像只要觉悟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实际上并非这样。学生许多问题并不属于觉悟问题,而常常是心理问题或者能力问题。例如,在某一方面表现出叛逆的学生,必然是在某一方面受到过严厉的指责与嘲笑,因而“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久而久之,便认为老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使自己在同学面前总是很没有面子。只有真正了解叛逆学生形成的原因,才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每当辅导员用自己的错误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茫然不知所措,只会埋怨学生不接受他们的教导,却不想想自己开的药方是否对症。
作为辅导员,一旦发现学生产生了问题,应清楚的了解问题学生有怎样的问题,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感受,积极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及现状,理性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对策,这样才可转化问题学生,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好比一把锁,辅导员不要企图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关键得找到开这把锁的钥匙。要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需因材施教,号脉寻根,触及心灵。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二、用“爱”感之,促使改进
陶行知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等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问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辅导员对学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变化的前提,没有慈母般的爱心,知心朋友似的友情,就没有问题学生的转化。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关心和爱护问题学生,这是做好问题学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问题学生是打开问题学生心扉的金钥匙。问题学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爱有加,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简单的把他们归为问题学生。我们要相信任何一个问题学生都可以用“爱”去感化他,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让我们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多给他们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成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问题学生成功转化。
三、发现闪光,及时激励
每个问题学生都不会是一无是处,再差的学生也有某方面的优点。辅导员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因为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可以成为他们转变的源泉。有些“问题学生”放任自己的行为,满不在乎的放弃学业,不讲道理。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具有某种优秀的能力。如乐观勇敢、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并拥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等等。很多辅导员往往忽视了这些优点,而只注意到其表面上的问题行为。要想解决问题,就一定要找出这些优点来,使之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教育学生时,我们一定要多激励,尽量少批评,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感受。俗话说:“一句赞扬,胜过十句责骂”,对那些平时经常被轻视、受批评、受冷落的问题生,一声赞扬将点亮他们的心灯。具体策略,就是要倍加关注他们,发掘和放大问题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找准“闪光点”,善于抓住他们的积极因素,作为转化与援助的突破口,成功地改变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而得
体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享受荣誉与赞美,享受成功的感觉,激励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自强、自尊,增强自我转化的动力,努力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当然这中间也有过反复,关键在辅导员要做好协调、引导和帮助。
四、人格熏陶,主动转化
日本教育家紫田荣义说: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意在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老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老师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贵在坚持,不管问题学生有怎样的问题,我们都要理性地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用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恒心、智慧、责任善待每一个学生。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应时刻提醒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成为金子。也许有些学生是暂时的问题生,需要我们用心把自己变成“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锁,以心换心,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使每一个问题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9).
[3]朱以财.量化管理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孙 华(1985-),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助教,硕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