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班主任的情感管理艺术

来源:伴沃教育
浅谈班主任的情感管理艺术

作者:张彩萍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11期

甘肃张掖市甘州区三闸中心学校(734000) 张彩萍

一、班主任的情感角色定位

班主任是引导、帮助和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是班级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当一个个家庭背景不同、喜好不同、性格迥异的孩子走进同一个集体中,群体之间或者是单独的个体之间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班主任应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形成与时俱进的教育思路,立足当代学生的性格行为特点,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情感角色定位,从心态上转换管理角色,摒弃程序化的班级管理、教条化的班级守则、惩罚性的纠正方法等片面的认识和简单粗暴的教学管理手段,由严肃的权威者变为充满爱心的教育者。班主任应和学生谈知心话,做知心朋友,用爱心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成长。

二、班主任的情感沟通艺术

1.以爱感人、以情动人来激励学生

一个好老师总是关爱自己的学生,感到与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人。教师一个微笑的表情或一句关爱的话语,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

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用中医诊病的方法——望、闻、问、切来具体概括),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

(1)望,就是在学校生活中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只有了解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找准谈话的切入点,提高交流的效果。

(2)闻,就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认真的倾听,才能让学生信任你,才能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

(3)问,就是互相提出问题。交流不是单向的,交流双方应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进行互相沟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被尊重和肯定的感觉,这样既能增加师生情谊,又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4)切,就是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工作中去,让每个学生融入班级生活中去,体验集体的关怀与温暖。

2.以静制动、以反说正来批评学生

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经常使用的方法,批评的语言影响批评的效果。班主任的批评,应启发学生思考与反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思过错、明得失。暴风雨式的批评只能让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多于尊重,反感多于接受。因此,班主任应该细心、耐心地对待学生,用温和的批评方式去感化学生。笔者认为,批评式的教育要注意以下两点:

(1)运用幽默的语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能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改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批评教育应把握好度。在批语学生时,不能让学生过分的羞愧和无地自容,否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名誉受损,就更不愿意去维持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形象,进而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可见,批评教育把握好度非常重要。

三、班主任的个性化评价系统

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个性特点缺失和纯真天性被抹杀。所以,班主任要充分给予每一个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过分重视成绩的好坏,班主任管理工作应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去肯定学生的优点,不能以等级制度来划分学生,要肯定学生的进步,积极鼓励学生。建立一个有效的、个性化的评价系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最为关键的一环。

例如,我们要从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角度来全面地认识、激励每一个学生,为全班每位学生建立一个综合积分册,具体操作如下。

新学期开始,每一个学生的总积分设为30分。班主任一周做一次班级工作个人总结。

(1)学习方面:不交作业,上课不守纪律,顶撞老师各扣一分。表现良好的同学每周加一分。

(2)体育方面:奖励在运动会期间为班级作贡献的同学,所有参与者加两分,获得名次者第一名五分、第二名四分、第三名三分。在此期间做好运动会后勤工作的同学也能得到加分奖励。

(3)劳动方面:破坏班级卫生的同学扣一分,不能很好地完成本周值日的小组集体扣一分,为班级卫生环境作出突出贡献的则加两分。

(4)德育方面:做好人好事、热衷于班级活动的同学各加两分;对于严重违反班级纪律,如迟到次数多于三次、抄作业、聚众打架等则酌情扣三至十分。期末奖励70分以上的学生。

以上四点,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又可以体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总之,班主任充当着“学习引导者”“行为榜样”和“思想标杆”的三重身份。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中,情感因素占主要地位,这就说明一位优秀、富有人格魅力的班主任必须要以真情实感与学生相处;要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习实际,发挥亲情化模式的重要促进作用,增强学生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幸福指数,打造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保障与促进作用。

(责编 黄春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