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陀螺》教学设计与反思(优质课作品)

来源:伴沃教育


《陀螺》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深刻体会。本文作者高洪波在儿时游戏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和秘笈。这篇课文,不仅文笔的优美,更是指导孩子成长法宝。 学情分析:

学生对游戏非常感兴趣,本文写游戏过程的真切感受,会引起学生共鸣。内容贴近生活,文字通俗易懂,学生可以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教学建议:

1本文语言生动,对人物心理刻画准确。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2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游戏中蕴含的道理。

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

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并在学习中提出问题。

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和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有关高洪波的录像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高洪波的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掌握词语

本课中用了很多成语,把自己喜欢的成语抄写下来。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请你从中找出描写战斗性强的词读一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2(简介作者高洪波,看多媒体课件,从这些词语中你能看出小作者有怎样特点。

3(默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三、梳理文章的脉络

根据提纲把文章分成下面几部分。 1(陀螺的名字 2(陀螺制作方法 3(陀螺的玩法 4(“我”制陀螺 5(叔叔送“我”陀螺

6(陀螺给“我”带来欢乐和自豪 7(明事理

四、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并识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1.认读字词。

否则 旋转 况且 金兵 一战即败 仍然 尤其 恨不得预料 品道 溃败 丑小鸭 自豪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随答板书:

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 二.民主导学

帅气

任务呈现:

任务一:品读课文4—11自然段,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学习策略:

1.读课文4到11自然段,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反复品读画出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自主学习:按要求读课文,勾画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展示交流:

1.第4自然段中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把快乐比作燕子。) 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板书:郁闷) 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这句好说明了什么?

(我对陀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恍惚) 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兴奋)

4.“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阵嘲笑。”突出陀螺的丑,不伦不类。士气也大受挫折。 (板书:懊恼)

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板书:自豪)

6.指导朗读。读出从郁闷到恍惚到兴奋再到懊恼最后到自豪的心情。 任务二:学习 12-13自然段

学习策略:1.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2.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

展示交流:1.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2.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板书:人的才能 品质 行为)学生齐读,学生讨论。 三、拓展迁移

做小游戏: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的动作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这位精彩的表演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道理?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

板书设计:

陀螺

郁闷------恍惚------兴奋------懊恼------自豪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教学反思:

《陀螺》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爱玩陀螺,千方百计的想制作出一只出色的陀螺都没有成功,在生日时得到叔叔送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并在之后自己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课文用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陀螺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者在游戏中的快乐。本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我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初读课文,出示几个问题,1.了解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章那几段是作者斗陀螺的感悟。3.作者的“快乐”和“自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总结出文中写出了陀螺的制作工艺和玩法——自己制作陀螺——叔叔送我陀螺——上街赛陀螺,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个整体的把握。 2.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本文的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我的陀螺个头虽小,却顽强得出

奇!”“结果呢,大陀螺在这种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地溃败了”重点语句,让学生知道这几处都是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本来陀螺是没有生命的,但是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把陀螺写“活”了,好像陀螺也有了感受和意识,这样会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陀螺的喜爱之情。有了这样的体会,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3.结合亲身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陀螺是我们儿童时期一种常见的玩具,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在玩陀螺时的感受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从一开始做不出一只出色的陀螺“乌云满布”的心情到陀螺战胜大陀螺时“快乐”与“自豪”的对比,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玩具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始终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

在教授本课时,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分成几个互助小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按照文章的结构美、内容美、语言美等方面欣赏文章。

2. 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品读文章内容。

文章的具体学习中,我运用了多种的学习方法,例如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们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3. 注重朗读,在读中感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内心的变化。

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读,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进而体会到陀螺带给作者的快乐与自豪。 二、不足之处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前准备资料不足,应让学生多查查有关陀螺的资料,了解陀螺这种游戏的起始,课前应布置让学生玩一玩陀螺,感受玩陀螺的心情变化。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先布置同学们查查有关陀螺的资料,让学生们对陀螺有深刻的了解,让学生们在课前玩一玩陀螺,说一说玩陀螺的心情,我也会查找一些有关陀螺的图片,让学生对陀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相信这样的课堂,才会更加完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