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用药指导
作者:刘兴娜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27期
目前,我同高血压患者总数已达11亿,占全球总数的1/6还多。虽说高血压的防治是“老生常谈”的話题,然而由于受经济条件及文化水平等限制,基层的不科学用药屡见不鲜,既有患方原因所致,也有医方原因所致。鉴于此,结合笔者20年来个人的基层临床诊疗经验,就高血压的合理用药问题谈几点建议,以飨读者。 教育患者走出“三大误区”,是合理用药的前题
误区之一:为防“药物依赖”不愿服药 当确诊为高血压病,即使是无合并内脏损害的1期高血压,在单独使用非药物疗法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心理调适等未能使血压稳定在 误区之二:无不适感不用服药 也有不少患者虽认可用药,但却以自觉症状之有无及忍受程度来取舍用药。这同样是十分有害的。临床上,一些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检测血压有明显异常或进行有关检查时才知道心、肾、脑及血管已有程度不等的损害。有的甚至可以在“毫无察觉”时突发中风、心肌梗死等致残、致死悲剧。这就警示我们,血压升高及器官受损的程度、预后与患者的自觉症状可以不一致,待到耐受不了再去服药,则晚了! 误区之三:贵药、新药与洋药效果好 目前,降压药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以有效、安全、经济为原则,迷信贵药、新药与洋药是片面的。WHO/ISH有关高血压治疗的指导意见:长效制剂要推荐,各种短效制剂也不排斥。据此,笔者以为,只要能够控制血压,就不应拘泥药之新老、贵贱和进口与否。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低且经济实惠的国产降压药有依那普利、复方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珍菊降压片以及复方降压片等。而属长效制剂的降压药多为价格不菲的进口药,尽管它有降压平稳、服用简便等优点,但对基层部分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其费用尚难以长期承受。至于弃药不用,却去笃信那些早已被医学证明无效的所谓“降压仪”、“降压鞋”之类,只能贻误病情! 把握“五要五不要”,是合理用药的关键
用药要相对稳定,不要频繁换药当确诊高血压病后,就要在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病情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生活、工作特点,因人而异地选择药物。治疗初始,一般取单种降压药,从最低剂量用起。如果对低剂量单药反应良好,但血压控制不够理想,可适当增加剂量,使血压稳定在
用药要到位,不要轻易判无效 所谓“到位”是指规范用药,有的高血压患者虽在服药,但血压控制不好,究其原因,虽选药无误,服用却很不规范。一是服药次数问题,要了解长效制剂与短效制剂的用药间隔时间不同,若把每日须服3次的短效药如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等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长效制剂,每天只服1~2次,又如何起效呢?二是剂量问题,根据血压控制情况,有的小剂量就可以,有的加大剂量才奏效。这既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也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差异有关。用药到位还要考虑到患者是否合并高脂血症和(或)糖尿病,应同时降脂和(或)降糖,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诸如此类,应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不要匆忙下无效之结论。 要联合用药,勿重复用药 高血压的现代治疗药物可分成六大类,联合用药就是指≥2类药的协同使用而不是同一类药的重复服用。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它往往是在规范使用单味药疗效欠佳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用中医术语可称其为“对药”。而同一类药的重复用药,一是疗效不佳,二是不良反应增加,为降压所忌。
要定期测血压、坚持服药,不要“一曝十寒” 有些患者在取得理想的用药效果后,就大意起来,既不定期量血压,又常常漏服。事实上,饮食起居、工作环境、人际交往各方面因素都可以影响生理、心理而发生相应变化,也使血压产生波动。如工作忙碌、情绪激动会加重血压升高;食用较多动物脂肪也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看似与高血压病毫不相干的气象因素,实质与血压波动也会有关联。凡此种种,都要求患者必须勤测血压,必要时调整药量。
注意:有些患者在持续规范用药后,偶然停药几天,发现血压仍正常,就认为“病根已除可停药”,殊不知,这只是药物的“后续效应”所起的暂时作用,故不可盲目停药。
临睡前要重“稀释”,不要过度降压 所谓“稀释”喻指用药物来降低血液黏稠度及抗血小板聚集。权威资料显示,多数人24小时血压变化呈“双峰一谷”型。即8:00-9:00时为第一高峰,5:00-6:00为一小高峰,午夜则处于低谷,夜间血压较白天血压下降10%左右。符合人体“昼动夜静”的生物钟特性。临床上,大量的心血管事件常发生在上述血压的第一高峰时段,应选用能覆盖该时段的降压药物,故用长效降压药物有其独特的优势,倘若服用短效降压药物,应注意服药的时间间隔不要过长。至于晚间用药应重“稀释”,如加强肠溶阿司匹林和中药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晚餐应清淡,还可饮用适量的白开水,旨在“稀释”血液,这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或高黏滞血症患者尤为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