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管、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究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如何做的,结论又是如何得出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管、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不?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实验,您想明白是个如何的实验不?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假如不小心忘了,还能够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差不多有掌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伙儿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如何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楚的
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能够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考虑: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如何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同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爱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
现和探究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如何做的。试验结果如何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2、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3、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您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估计会遭遇到什么情况,您会如何想,如何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
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如何说的,好不?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究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不?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2、考虑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您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您还明白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您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