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来源:伴沃教育
2o18第8期I教育视点◎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马婷,杜+JIl+A 2l1170)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摘 要:创新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从顶层设计、制 度保障、课程体系、授课方式、评价标准、校园文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师生的创新思 维.提高创新能力.为“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现储备优秀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2018年3月.中美两国之间开启了一 生在中小学时代基本是“填鸭式”的教育 模式,学习的动力大多是为了考出好成绩,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基本无从谈起。这些 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俗称“贸易战”。随 后,美国商务部宣布未来7年内将禁止美 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 件和技术。美国通过“芯片”这一核心技 术.给中兴公司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 一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往往已经习惯于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动探索的能力与 意识均不足。对自己的要求也只是考试及 事件的发生.让国人对“中国制造”有 了新的认识,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只有掌 格,主动思考、寻求突破与改变的学生少 之又少。 握核心技术,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 对高等教育来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就是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 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注重创新 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引领时代 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依然还只注重理论传授和实践操作的指引, 仅仅教会学生“是什么” “为什么”和 “怎么做”,而在“如何改变才能做得更好” 方面鲜少有教师引导,缺少培养学生逆向 思维、批判质疑的精神土壤。一些学生对 高职院校的定位还局限在“学一门手艺、 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大众创新”的时代.对高职院大学生 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找份好工作”的层面上,对自身创新能力 的提升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高职院校 的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 能力的现状 鉴于前些年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学 收稿日期:2018—05—22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6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 下高职学生创业实践研究——以船舶类专业为例” (编号:2016SJB88O061) 作者简介:马婷(1982一和船舶设计 ),女,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杜训柏(1985一 ),男,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船舶建造工艺 ◎河南教育I高教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 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体制的因素 因为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这些决 定学生命运的考试的存在,在12年的基础 教育中,很多都是基于理论掌握的应试教 育。一些人早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 照着做的学习模式, “填鸭式” “灌输式” 的学习习惯已深人骨髓。进入大学后,还 是继续延用这样的学习模式.学习方式呆 板,思维僵化。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一 部分学生缺乏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没有批判 的观点,喜欢人云亦云。特别是进入大学 后,很多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习要求, 仅仅满足于考试及格能毕业就行,在学习 上缺乏钻研和吃苦的精神,对专业课丧失 了学习兴趣和热情,没有质疑、没有思考、 没有逆向思维,专业课成绩不会提高,创 新就更无从谈起了。 (二)授课方式的因素 我国传统的教育大都是延用“教师讲、 学生听”的方式,教师让学生发言学生才 可以发言,课堂上的随意发问会被认为是 破坏课堂纪律、不尊重教师的表现,师生 的互动明显不足。教师讲课的内容根据教 材的编排,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按照教学 大纲推进,看似正常的教学其实隐藏着巨 大的危机。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 “平 庸的教师是叙述,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 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课堂 上,教师习惯照本宣科,把事先备课的内 容讲完就算完成任务,学生听懂多少、哪 些地方还存在疑惑已不是其关注的主方向。 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想 法不是予以支持和鼓励,而是不断打击或 嗤之以鼻,久而久之,学生也丧失了与教 师讨论的热情,更不会在创新方面有实质 性的突破和进展。 (j)缺乏顶层设计 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创新的时代背 景下,仍有一些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创新 扶持力度不够,缺乏顶层设计和决策。有 些校领导对大学生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 总觉得是小孩子小打小闹,搞不出什么大 名堂。有些校领导明知创新在人才培养过 程中的重要性,但苦于资金、人力有限, 在大学生创新方面无法投人较多的资源, 缺乏扶持的力度。还有些校领导对国家和 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大学生创新的政策理解 不够深入,缺乏研判和深度解读,大学生 的创新工作流于形式,在高职院校内难以 形成创新的良好氛围。还有些校领导已经 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式的管 理,思维僵化、呆板,遇事谨慎、胆小, 不愿打破已有的规则,缺乏创新的勇气和 魄力。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的培养途径 (一)领导重视、顶层决策、制度保证 高职院校要想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工作, 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率先垂范,突破 常规,用创新的精神来处理校内外各项事 务。当然,还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和经费的 支持,鼓励大学生从事创新项目的研究, 扶持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将大学生创新、 创业方面取得的成果折算成学分,将创新 成果列为评奖评优的参评条件,充分调动 学生的创新热情。深入整合各院系的现有 资源,以创客空间或者1二作室的形式,让 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能尽情交流、探讨, 从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用参加创新、创 业项目的形式,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培 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营造创新文化的氛围熏陶 高职校园内,文化育人的效果不容小 觑。要想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的 局面,必须依托创新文化的氛围熏陶。学 校可以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工具,让学 生明白创新对个人发展、社会前进、国家 富强的重要性。通过讲解诸如大润发、尼 康等知名企业的变迁,学生感受到了时代 发展中创新的重要性。学校还可以通过移 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创新成果的使用现状,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只有创新才能引领世界 潮流。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大 创新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通过一个个 鲜活的事例和身边人的榜样力量,提升自 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增加创新的信心 和底气,明白只要努力自己也是可以有所 作为的。 (三)改变现有的课程和评价标准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 养方面不断努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通过MOOC(慕课)、微课、信息化教学等 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不断拓宽学 生的眼界和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新、更 前沿的成果。同时,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 系也不能再延用传统的一场考试定好坏的 方式,要通过新的考量手段,考查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过程考核 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每门课程的 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形式, 启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的授课方式, 鼓励学生用辩证、批判、理性的思维和态 度对待每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天马行空 的想法,在支持与肯定的同时也应给出指 导意见和改进措施。对于在创新创业方面 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在推优评先以及推 荐1二作时应重点考虑。 (四)培养-- ̄1:1:具有创新思维的师资队 伍 “名师出高徒”,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 思维的学生.高职院校内必须有一批具备 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成 2018第8期I教育视点◎ 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也是巨大 的。因此,高职院校在着力培养大学生创 新思维与能力的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师资 队伍创新能力的提升,避免过去“一本书 教一生”的现象再次出现 教师的照本宣 科、思维僵化将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潜力的 激发。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努 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通过查阅资料、 走访企业了解行业与市场的前沿趋势,通 过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感知专家学者在专 业领域的研究动向,通过自身在本学科领 域内的突破,进而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创新 能力。 在纪念北京大学120华诞之际,习近 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五个要求,其 中之一就是创新。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 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 争力的最关键因素。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 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 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 重要场所,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懂理论、会 操作的普通蓝领,而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 新能力的大国工匠,只有这样, “中国制 造2025”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中国制 造”才能更快更好地迈向“中国智造”。 参考文献: 【11仇瑛,梁定旭.高职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策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f6). 【2】刘丰林,张芸芸,刘竞,等.新形势下大学生 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 【3】郭一,马仁秒.陈昕苗.“互联网+”背景下 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J】.职业技术 教育,2017,(5). 责编:黎 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