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标题“用事实说话”出自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焦点访谈 ” 栏目, 1998 年该栏目提出“用事实说话”的口号。用这句话做单元标题,意在提示本单元教学重点。新闻作品强调以事实为依据,要把事情的真实情况告诉给听众或读者,这是新闻的本质。
本单元所选的 4 篇课文,从体裁上看,第一篇是通讯,第二篇是特写,第三篇是新闻报道,第四篇是报告文学。从内容上看,有侧重写人的,有侧重写事的;有写历史的,有写现实的。从写法上看,有的更注重新闻性,有的融新闻性与文学性于一体。
阅读这几篇文章,应重点抓以下几点:(1)把握材料的真实性特点,了解各课的思想内容,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2)能准确、迅速捕捉基本信息,概括要点。(3)了解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的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握新闻作品的语言特色。(4)提示学生养成阅读或收看新闻的习惯,关注国内外的大事。
表达与交流方面,单元后安排的是专项写作,训练的重点是立意与选材,小作文是场面描写(第二课)。口语交际,第四课安排了一次讲述练习。
建议第一课用 1 课时,第二课 2 课时,第三课 2 课时,第四课 1 课时,写作 3 课时。 第一课 英雄潇洒走苍穹
课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选自 2003 年 11 月 10 日 的《中国青年报》。原文六节,节选的是前三节。这是一篇时文。 2003 年 10 月 15 日 ,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经过 21 小时的太空飞行,于 16 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这是当代社会的一条重大新闻事情发生后二十余天,两位记者就写出了这篇报道航天英雄事迹的长篇通讯,充分体现了新闻实效性强的特点。文章用了采访到的大量事实,真实地、多角度、多方面介绍英雄成长的经历,记录下一个当代英雄成长的轨迹,也较为充分地体现了用事实说话的新闻作品的属性。这是一篇时文。语文课属于人文学科,语文教材的选文要体现经典性和时代性。所谓的“时文”,在语文教材中,应该有一席之地,比例不一定大,但不能没有。(随着教材的修改,篇目可以调换。)我们之所以选了这一篇,并把它放在第一册第一篇的位置,因为它迅速报道的是当代中国,甚而是当今世界的重大事件,较好地体现了新闻的特点,格调昂扬,好读,文字我们也已经做了许多加工,弥补了一些作为急就章的缺陷。 在教学中,(1)可以让学生用浏览法限时阅读,然后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2)要注意文章组材的特点(一是以“潇洒走苍穹”为主线,用追叙、补叙,多角度、多层面记述英雄的成长经历,线索清晰;一是用小标题,突出重点,繁而不乱)。 (3)注意引导学生崇尚时代英雄,自觉地从英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1.《英雄潇洒走苍穹》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英雄潇洒走苍穹》报道了“神舟”五号的飞天的盛况,以杨利伟潇洒走苍穹为主线,既写了飞天、返回的情况,又写出杨利伟这位“航天英雄”为了能“潇洒”走苍穹,付出的艰辛劳动。教学时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文章组织材料的技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理解英雄的潇洒,就如同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应当向往英雄的境界,学习英雄精神,努力学习,准备迎接各自理想上的“飞天”。所以教学内容定位于以下主要两方面。 二、教学目标
1.准确、迅速地捕捉课文内的基本信息。
2.了解新闻最主要特点。感受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意义的写法。 3.学习杨利伟的刻苦精神。 三、教学教程
1.导入新课
“神舟”六号圆满成功,英雄费俊龙、聂海胜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神舟”七号正在开发当中,“英雄潇洒走苍穹”说的是“神舟”五号的飞天的盛况。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杨利伟这位“航天英雄”如何“潇洒”走苍穹。 2.初读课文
本篇通讯的题目为“英雄潇洒走苍穹”,说一说杨利伟在地面上做了哪些准备,才做到“潇洒走苍穹”的。
(这是在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也就是对全文进行初步读懂文本。) 3.研读品味
杨利伟“潇洒”走苍穹的“潇洒”劲你是如何品味出来的(再读课文,由初读到品读的过程)。
(1)“10月15日凌晨2时,杨利伟被工作人员从睡梦中叫醒。这一晚他睡得特别香。” (2)厨师怕他吃不进过硬的食物,就叮嘱他吃点面条,他说:“我还是得吃点肉。” (3)“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6秒时,杨利伟轻松自然地向地面的人们行了一个军礼。
(4)杨利伟在飞行中有202个操作动作,哪一个操作都容不得半点儿失误。比如防潮插头,万一操作失败,返回舱有可能断电。航天服气密检查不细致,航天服就会失去功效。切割主伞不及时,飞船着陆就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这些操作程序既不能早一秒,也不能晚一秒。
(5)倒数第三段的“按钮被手指磨出发亮的痕迹”的细节也向人们诉说处了“潇洒”二字的真义:莫将“潇洒”举,便作等闲看!这还是事实在说话。 „„
小结:文章就是通过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来刻划出英雄的形象(这些小结最好是通过学生自己理解出来的,这是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 4.归纳升华
(1)通讯分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本文是人物通讯,以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学写通讯(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要注意事实具体、真实,选材要集中表现主题,可以有适当的抒情议论,能集中表现主题的细节也应采用。
(2)本文是在搜集、占有大量的材料的基础这上,精心挑选出能说明主题、突出主题、具有典型性的材料。在材料上取舍上紧扣主题,紧紧围绕“英雄”二字。
(3)本文通过杨利伟顽强的行动和坚毅的语言来表现他,还结合一些典型的事件,通过具体的细节来展示人物形象。
(4)在谋篇布局方面,作者写了杨利伟飞天前的优异表现、飞天时圆满完成任务、飞天前他的刻苦训练,主要表现了杨利伟作为一名英雄,有崇高的理想境界,有无坚不摧的毅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境界、这种毅力,他才能在飞天的险境中,顺畅地“调动”“意志力”。 四、拓展延伸
如果我校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到校作题为“为圆航天梦”的报告。请根据课文材料,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包括标点符号,90字左右。)
《英雄潇洒走苍穹》教案
[教学目标]一、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二、准确、迅速捕捉课文内的基本信息。三、学习杨利伟的刻苦精神。
[教学重点]准确、迅速捕捉课文内的基本信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次日在内蒙古安全降落,这次为期21小时的太空之旅,使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当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亮闪闪地划过夜幕,所有时髦的明星都黯淡无光。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中国青年报》记者冯春梅、刘程采写的通讯《英雄潇洒走苍穹》。
二、学习通讯的相关知识
通讯分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人物通讯以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事件通讯以典型事件反映社会风尚或群体的精神风貌。学写通讯,要注意事实具体、真实,选材要集中表现主题,可以有适当的抒情议论,能集中表现主题的细节也应采用。
学习写通讯,首先要注意积累素材。为了保证事例的真实要注意实地采访,采访的对象除了当事人,还应包括与事件相关的领导、群众。其次,根据材料思考可以表现什么样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材组材,按写通讯的要求整理成篇。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充沛(pâi)绥中(suí)磐石(pán)烧灼(zhuó)默契(qì)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概括每一个小标题下文字的主要意思。(可用文中原话,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提示:第一个小标题“一连串的满分记录”下的主要内容: 不足800字的文字,叙述了杨利伟从“十八岁”入招“飞行员”,到被“选定”“执行飞行任务”的二十年间的历程。杨利伟经过自己刻苦的努力,终于成为“首飞航天员梯队”中综合成绩最优秀的一个。
第二个小标题“突然,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下的主要内容:
在太空中,杨利伟遇到种种困难,凭借平时良好的训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
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第三个小标题“师长,让你说中了,现在我就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下的主要内容: 杨利伟努力完成关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准备,训练思想和顽强的意志力,为飞天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结合以上内容具体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作者写了杨利伟飞天前的优异表现、飞天时圆满完成任务、飞天前他的刻苦训练,主要表现了杨利伟作为一名英雄,有崇高的理想境界,有无坚不摧的毅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境界、这种毅力,他才能在飞天的险境中,顺畅地“调动”“意志力”。
3杨利伟在太空遇到了什么危险?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明确:遇到的危险:
(1)由于失重而有可能出现的“空间运动病”。
(2)飞船返回穿越“黑障”而出现的“超重”,很容易造成呼吸困难与停止,意志丧失。
如何克服的:面对“失重”,杨利伟“调动”“意志力”,对“环境束缚”加以“抵抗”,“强迫”自己“设想”是坐在“模拟器”上;面对“黑障”而产生的“超重”现象,杨利伟努力“调整呼吸和力量”,予以对抗。
总之,尽管上述的一切做起来“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但英雄杨利伟还是战胜了困难。
4本篇通讯的题目为“英雄潇洒走苍穹”,说说“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地面上做了哪些准备,才做到“潇洒走苍穹”的。
提示:两大方面准备。一是关于思想和意志力的训练准备是如何进行的; 一是关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准备是怎样完成的。
文章的三个小标题下都有相关内容,学生只要能总结出两个方面即可。
第二课时
一、导入。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尊敬,同时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2003年11月7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向航天英雄杨利伟学习。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杨利伟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航天英雄”证书。这是英雄对祖国的忠诚奉献。这是祖国对英雄的最高褒奖。 二、思考讨论
我们当代中学生能够学习到英雄的什么精神呢?讨论中可以适当补充未选入教材的《英雄潇洒走苍穹》其他部分文字,使同学们能更全面地体会英雄的情怀。 (见“相关资料”) 三、教师总结。
杨利伟本人曾经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奉献和牺牲。
他不仅达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有无坚不摧的毅力,更有脚踏实地干起来的勇气。他不愧是我国的“航天英雄”!正可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应当向往英雄的境界,学习英雄精神,努力学习,准备迎接各自理想的像“飞天”一样的事业的未来。
[教学目标]
一、了解通讯特别是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掌握人物通讯的写法。
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三、学习杨利伟对科学真理的执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媒体准备]
有关世界、中国航天发展史及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资料如音乐、文字、视频、动画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Powerpoint演示)
由回顾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特别是“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神州五号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内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进行了约60万公里的太空旅行。 中国在1992年正式启动载人航天计划,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第三个踏入太空的国家,整个世界为之惊呼。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中国青年报》记者冯春梅、刘程采写的通讯《英雄潇洒走苍穹》。 二、走进课文 (一)、初读课文,理清这篇通讯的写作思路。
正音:苍穹(cāng qióng)绥中(suí)磐石(pán)歼击(jiā n jī)目眩(xuàn)
(二)、细读课文,思考并明确以下问题
1、认真阅读通讯每一个小标题下文字,思考这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
第一个小标题“一连串的满分记录”下的主要内容: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了杨利伟从“十八岁”入招“飞行员”,到被“选定”“执行飞行任务”的二十年间的历程。杨利伟经过自己刻苦的努力,终于成为“首飞航天员梯队”中综合成绩最优秀的一个。
第二个小标题“突然,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下的主要内容:在太空中,杨利伟遇到种种困难,凭借平时良好的训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第三个小标题“师长,让你说中了,现在我就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下的主要内容:杨利伟努力完成关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准备,训练思想和顽强的意志力,为飞天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文章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讲述了杨利伟的一些事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 明确:
①克服“空间运动病” ②地面训练 ③水上训练 ④控制体重 ⑤与黒\\障作战
3、杨利伟在太空遇到了什么危险?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明确:
遇到的危险:
(1)由于失重而有可能出现的“空间运动病”。 (2)飞船返回穿越“黑障”而出现的“超重”,很容易造成呼吸困难与停止,意志丧失。 如何克服的:
面对“失重”,杨利伟“调动”“意志力”,对“环境束缚”加以“抵抗”,“强迫”自己“设想”是坐在“模拟器”上;面对“黑障”而产生的“超重”现象,杨利伟努力“调整呼吸和力量”,予以对抗。
总之,尽管上述的一切做起来“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但英雄杨利伟还是战胜了困难。
4、从这些事迹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杨利伟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主要表现了杨利伟作为一名航天英雄,有崇高的理想境界,有无坚不摧的毅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境界、这种毅力,他才能在飞天的险境中,顽强拼搏、刻苦训练,顺利完成神圣的使命。
5、本篇通讯的题目为“英雄潇洒走苍穹”,说说“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地面上做了哪些准备,才做到“潇洒走苍穹”的。 提示:
两大方面准备。一是关于思想和意志力的训练准备是如何进行的;一是关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准备是怎样完成的。文章的三个小标题下都有相关内容,学生只要能总结出两个方面即可。 三、作业
1、朗读课文,感受航天英雄对科学真理的执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完成课后习题一、二、四.
第二课时
一、学习通讯的相关知识 通讯分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人物通讯以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事件通讯以典型事件反映社会风尚或群体的精神风貌。学写通讯,要注意事实具体、真实,选材要集中表现主题,可以有适当的抒情议论,能集中表现主题的细节也应采用。
学习写通讯,首先要注意积累素材。为了保证事例的真实要注意实地采访,采访的对象除了当事人,还应包括与事件相关的领导、群众。其次,根据材料思考可以表现什么样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材组材,按写通讯的要求整理成篇。
二、拓展阅读
阅读同题材的另一篇文章,思考问题。 心 随 飞 翔!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
王光荣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点。
一个将永远载入史册的时刻!
历史将在这里定格——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正式实施。
这一刻,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
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
凌晨4点,记者驱车走进了中国北京航天城。这里是中国载人飞船的飞控中心,也是中国载人航天测控的神经中枢,担负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试验任务的指挥调度、信息交换、监控显示、分析计算和飞行控制等任务。
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指控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4块巨幅液晶大屏幕。上面显示着从我国西北大漠载人航天发射场传来的壮观画面:高大的发射塔架,拥抱着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火箭上端承载着中国航天的新生代——“神舟”五号飞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