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少年心理卫生都原则有哪些?
答:①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原则。②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都原则。③主体性原则。④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要紧密配合,共同努力,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2、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早恋? 答:①正视早恋。对于青春期的情感,家长和教师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教师和家长要正视早恋这份情感中也存在着美好的一面,并充分了解早恋产生的客观规律,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对青少年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做到动之以情,教师和家长在对待早恋问题上的真诚、尊重和关心是至关重要的。③丰富课余生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青少年去追求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操。④鼓励异性正常交往。学校应多开展异性集体活动,提供合适的异性活动场所。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正视青少年的早恋现象,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3、青少年情绪发展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①情绪体验的强烈性。青少年时期,情绪表现出明显的易感性和强烈性的特点。②情绪体验的波动性。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还处于不平衡状态,这使他们时常体验到心理上的各种矛盾和冲突。③情绪体验的丰富性。④情绪表现的内隐性和外显性并存。⑤情绪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青少年的情绪反应还存在性别差异。 4、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理论。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系统说明了儿童智力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该理论指出,对儿童而言,应该确定两种智力发展水平。①水平是现有的发展的水平,即已经形成的心理机能水平。②水平是在有指导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是通过教学实现的。
5、如何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答:①加强情感投入,建立信任感。②采取正面引导的教育方式。③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④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⑤引导青少年的自我教育。 6、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自我分化(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②自我评价表现出对体态容貌和内心世界的关注。③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④自我评价客观性的发展。
7.青少年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
答:①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②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事和优柔寡断③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④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力仍较薄弱。 8、 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
9对青少年开展性教育有哪重要意义?
答:①青少年的性无知,性无知是指青少年对性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②青少年的性心理适应问题,每个青少年都要遇到性的问题,这是不能回避的。③性教育时一种成长教育,应当把性教育看做是人的教育、文明的教育。因此,对青少年开展性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消除青少年的性无知,促进其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第二,有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第三,有利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将来的恋爱、择偶、建立幸福的家庭关系做好准备。性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成长教育、人格教育。 10如何激发与维持青少年学习动机? 答:(1)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外在动机。①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②及时反馈学习结果。③恰当、适时的表扬与批评。④适当开展竞赛活动。(2)激发与维持学习的内在动机。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倡发现学习。(3)归因训练。①团体发展法。②强化矫正法。③观察学习法。(4)培养自我效能感。① 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②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③指导学生积极归因。
11、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答: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心理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与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认识、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进而对行为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1)自我效能
感影响认识过程。(2)自我效能感影响动机过程。(3)自我效能感影响
情感过程。(4)自我效能感影响选择过程。
12、为什么说开展青少年心理卫生教育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 答: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人一生中身体与心理迅速发展而又充满矛盾的时期,人们常用“狂风暴雨”来形容急骤变化、动荡不安的青少年时期。①从认知的发展来看,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②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青少年正处于对自我进行探究的阶段。③从性的发展来看,青春期是青少年性生理进一步发育成熟和性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是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敏感话题。④从人格的发展来看,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青少年中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帮助他们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将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13、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①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由低水平逐渐上升到高水平的渐进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②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正常的条件下,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而且发展进程是不可逆的,发展阶段也不可逾越。③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同一心理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
④差异性。不同个体心理发展的起点、速度和方向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14、简述青少年危机干预原则及策略:
答:危机干预的原则:1、想方设法让当事人自愿接受帮助。2、帮助当事人正确地面对危机,并采取合适的行为。3、为当时人提供各种有关的信息。危机干预的策略:1、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源的控制。2、增强青少年的挫折承受能力。3、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4、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支持系统。5、建立青少年危机预警机制。
15、心理学家YOUNG认为网络成瘾的诊断工具的诊断标准有: 1、专注与网络。2、上网的时间越来越来长。3、对上网的忍耐性增高。4、减少或停止上网后出现戒段症状。5、时间管理问题。6、面临着环境的压力。7、对上网的时间说谎。8、心境随互联网的使用而改变。
16、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1、互联网的易成瘾性。 包括随意,多样,匿名等。2、易导致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包括内向,底自尊、高人际敏感性、喜欢标新立异等。3、需要满足解释。
17、YOUNG关于网络成瘾娇治的策略有哪些:1、改变上网时间。2、定时提醒,强制执行。3、设定上网的具体目标。4、约束和过滤上网内容。5、家长或老师要经常引导成瘾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改变错误认知。6、让成瘾青少年列出沉迷于网络而无法参加的其他感兴趣的活动。7、建立支持群体。
18、简述夫妻离异对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1、产生消极情感。2、出现性格缺陷。3、缺乏自信心,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4、心灵创伤难以抚平和恢复。
19、简述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途径:1、营造舒适的家居环境。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3、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20、简述青少年吸烟心理分析:1、好奇心理2、模仿心理3、补偿心理4、表现心理。5、交往心理。6、解压心理。
青少年吸烟的外部因素:1、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偏差2、家庭的影响。3、同伴的影响。4、大众传媒的影响。
简述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矫治:1、吸烟危害的教育与宣传。2、群体规范的约束。3、矫正吸烟习惯的心理技术。4、营造良好的反吸烟环境。
21、简述过量饮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1对身体健康的危害。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过量饮酒产生的社会问题。简述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1、民族习俗和家庭的影响。2、同伴的影响。3、心理因素包括好胜心理,叛逆心理,交往的需要。简述青少年过量饮酒行为的预防与矫治:1、过量饮酒的宣传与教育。2、矫治过量饮酒行为的心理敢于技术:包括交色扮演,社会影响干预技术。自然控制程序。 22简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有哪些特点:1迫切需要融入同龄群体。2、重视友谊。3、充满矛盾的异性交往。
亲子交往的特点:1、青少年对父母的态度发生变化。2、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发生变化。3、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新的期望。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1、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2、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问题。3、
1
人际交往中的人格缺陷。4、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
青少年人际交往心理辅导:1遵循交往原则。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3、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4、掌握交往技巧。
23、简述学习兴趣的培养: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情趣点。4、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5、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24、简述考试焦虑:指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简述考试焦虑的形成条件:1、考试情景的激发性。2、认知评估的调控性。3、个体之间的差异性。4、反馈信息的强化性。简述考试焦虑对青少年的影响:1、对考试成绩的影响。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对身体的影响。
25、 简述青少年的学习特点:1、青
少年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青少年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3、青少年的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青少年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简述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因素:1、生理成熟水平。2、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3、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4、学校因素。5、家庭因素。 26简述青少年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1、学业失败。2、人际关系不协调。3、情感困扰。4、心理承受能力差。
简述青少年应对挫折的策略:1、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具有两重性,即能折磨人,也能考验人锻炼人。2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3、调节抱负水平。4、寻求社会支持。5、创设挫折情境,培养挫折承受力。
27、简述抑郁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答:形成的原因:1、成就动机强烈,期望过高。2、自我认识和评价出现偏差。3、人际关系不良4、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抑郁的危害:对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学习和做事的动机,是青少年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而对不快乐的感受却与日俱增。抑郁影响青少年注意力和记忆力,抑郁影响青少年对自己,对未来乃至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方式。 28、 简述学习的嫉妒心理3个方面的
表现:1、不愿意承认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别人明明成绩好,进步快,却视而不见,不于承认。2、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比如说他们的成绩是偶然的,运气好等。3、对成绩好比自己进 步快的同学表现出怨恨。嫉妒形成的内因为自身知识的浅薄,心胸狭窄,极端自私。外因来自家长,老师的错误的教育观点与方法。嫉妒的危害:1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2有害于身心健康。
29简述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1、正确认识自我 包括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2、积极悦纳自己
包括学会接受自己,体验成功。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3、有效调空自我 包括建立合理的理想自我,积极参加 实践锻炼。提高自制力。
30、简述青少年产生自卑的原因:1、家庭背景。2、生理因素。3、能力因素。4、挫折经历。5过强的自尊信。6、
不合理认知。如何克服自卑:1、认知矫正 包括对自己客观全面的评价,对失败做适当的归因,进行自卑补偿和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2、行为锻炼法。战胜自卑,培养自信心还可以从日常行为的改变入手。 31、简述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1、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矛盾。2、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3、独立与依附的矛盾。4、自尊与自卑的矛盾。5、好生与消沉的矛盾。
32、简述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1、信任对不信任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5岁)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的阶段。2、自主对羞怯和怀疑 第二阶段为儿童期(1.5-3岁)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怯感的阶段。3、主动对内疚 第三阶段为学龄初期(3-5岁)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4、勤奋对自卑: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6-12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的阶段。5、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五阶段为青春期(12-18岁)是获得自我统一性而克服角色混乱的阶段。6、亲密对孤独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岁) 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阶段。7、繁殖对自我专注 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6-65)是获得创造力而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8、自我整和对失望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65岁以上)是获得自我整和感而避免失望感的阶段。 33、 简述逆反心理的表现:1、对正
面宣传作反向思考。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4、对思想教育,尊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简述逆反心理的产生的原因: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2、自我意识的觉醒。3、认知水平的偏差,4、好奇心的驱使。简述逆反心理的引导:1加强感情投入,建立信任感。2采取正面引导教育方式。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4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5引导青少年的自我教育。 34、简述青少年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1、健康个性的基本特征:(1)富有责任感。(2)自尊自信。(3)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4)诚实正直。(5)合群协作。(6)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7)有独立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2、良好个性的自我塑造。(1)、对照健康个性的标准,刨析自己。(2)、丰富知识,加强文化修养。(3)、从小事做起。(4)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正确应对挫折,锻炼意志。
35、简述早恋的危害:1、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2、易受伤害,产生心理问题。3,容易出现性过失,甚至妊娠。
4、增加犯罪发生率。简述如何正确对待早恋:1、正视早恋的发生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真诚,尊重和关心早恋青少年,让早恋者了解性心理知识,尤其是朦胧的感情的产生。3、丰富课余活动,转移注意力。4、鼓励异性正常交往。
36、简述心理卫生的意义及任务: 意义:1、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2、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任务:1、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2、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
37、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疲劳?学习疲劳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之分。生理疲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防治。 (一)保证合理的睡眠。睡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休息方式。通过睡眠,不但可以解除疲劳,而且可以给正常的新陈代谢提供补充营养的机会,从而保证人体机能的和谐与平衡。(二)保证合理的营养。营养不良会降低有机体的兴奋限度,使之难以适应较为强烈或持久的刺激,从而降低人体活动的效率。只有充分保证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营养,才能防止疲劳过早或过易发生。(三)懂得科学用脑。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大脑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若一个人长时间地使用一侧大脑半球,则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应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分工来科学用脑。(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生物节律,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心理疲劳的预习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手段: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内在兴趣,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等。
38、简述青少年性格发展的特点。
答:青少年性格的认知特征在初二至高一阶段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能从多方面来考虑某个问题,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权衡性。另外,青少年开始多方位地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现出主动性的认知特征。青少年性格的情绪特征在小学六年级出现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加强,情绪体验更加深刻。青少年的意志特征在初二以后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意志的果断性上。 39、“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该怎样帮助青少年悦纳自我?
答:悦纳自我,是指对现实的我持认同,肯定的态度。学会接受自己。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现在和将来都是个有价值的人。体验成功。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在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
40、某生有较强的嫉妒心理,如果任其发展会有什么后果?
答:嫉妒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不仅伤害他人,而且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1、嫉妒有碍于人际关系和谐。2)嫉妒有害于身心健康。
41、青少年遭受挫折后可能有什么样的反应?(一)情绪性反应。1焦虑情绪2攻击行为3冷漠4退化5固执6幻想7逃避(二)理智性反应。1坚持目标,增加努力2调整目标,寻求补偿
42、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考试焦虑?(一)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二)确实合理的期望水平(三)做好考试准备(四)学会积极暗示(五)学会几种放松方法(六)掌握考试技巧 43、当遇到一个有比较严重抑郁倾向的青少年案例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寻找原因?1、成就动机强烈、期望过高据有关调查资料,近乎一半的
2
青少年学生认为强烈的成就动机是造成他们焦虑并进而导致抑郁的首要原因。2、自我认识和评价出现偏差。他们一旦在学习上或是生活中遭到挫折,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且久久不能平静,并可能出现过度的精神紧张,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也会发生巨大转变,甚至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基本的信心,由此而产生抑郁的心理。3、人际关系不良。他们一方面渴望与他人进行交往,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再交往的过程中遭到失败,由此带来心理上的烦恼,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4、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抑郁情绪之间有密切关系。家长的肯定、鼓励、理解等行为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慈爱,孩子会因此表现出积极地情绪反应,有利于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同事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成就感,与此相反,家长的惩罚、眼里的批评,拒绝与否认等行为则会向孩子传达一种消极的情感。另外,童年期在家庭生活中收到歧视或虐待,不健康的家庭氛围,厂长中的不测遭遇等也会导致抑郁心理的产生。 44、青少年产生手淫的原因? 青春期由于性激素的作用,青少年随着正常的性发育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性冲动和性要求,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处于性生理趋于成熟而性心理并未成熟的性不平衡发展阶段,对性问题充满憧憬、好奇,他们会在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驱使下出于好奇开始手淫。也可能是随着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外生殖器敏感性加强,有时因偶然碰触,意外引起性兴奋、产生性快感而开始手淫。 45、如果你是学校辅导员,对孩子的母亲有何建议?对于过度手淫的青少年,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变:
第一,树立对手淫的科学认识,消除心理障碍。第二,注意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内衣裤不要太紧,盖的棉被不要太重,保持生殖器的清洁,勤换内裤,晚上不宜过早地躺在床上,早上醒来后立即起床等。第三,培养广泛的兴趣,转移注意力。青少年要多参与文娱、体育、社会交往等各种活动,扩大兴趣爱好,充实课外生活,淡化和转移性冲动,缓解性冲动带来的紧张。 第四,提高自我的分析鉴别能力。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此时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思想感情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影响。第五,个别手淫特别严重的青少年可以去医院接受必要的治疗。 46、简述性心理:指性征,性欲以两性交往等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
青少年性心理活动的表现:
1.对性知识的追求。2.性欲望和性冲动。3.性的自慰行动。4.对异性的爱慕。
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1.异性疏远期(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低年级)。2.异性好感期(初中到高上低年级)3.异性爱慕期(高二到大学低年级)4.两性恋爱期。
47、简述性罪错的辅导策略:1、加强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 2、要指导他们如何学会与异性交往,避免性的挑逗和诱惑。3、创建良好的家庭,学校和教育环境。
中国性教育内容:1、性生理教育。2、性心理教育。3、性道德教育。4性法纪教育。
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家庭性教育,父母生活中指导,讨论交流,榜样示范。2学校性教育。直观教学,收集问题讲解,读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讲故事,案分析。3社会性教育。
48、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几个成次:1、轻度的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轻度的心理异常状态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在1周之内可以缓解,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少,损害轻微。2、中度心理异常、也称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3、重度心理异常、也称严重心理疾病、包括各类精神病。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53)
答: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的满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的发展,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1)生理的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 (2)安全的需要:稳定、安全、受保护等。 (3)归属与爱的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等。 (4)尊重的需要:自尊、受到别人尊重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潜能的趋向,自我实现是个体发展的最高水平。
2、试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P20—21) 答:(1)连续性和阶段性;(2)方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
差异性。
3、 早恋有哪些危害?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早恋?(P35—36) 答:早恋的危害:(1)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2)易受伤害,产生心理问题。(3)容易出现性过失,甚至妊娠。(4)增加犯罪发生率。 如何正确对待早恋:
(1)正视早恋的发生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真诚,尊重和关心早恋青少年,让早恋者了解性心理知识,尤其是朦胧的感情的产生。 (3)丰富课余活动,转移注意力。 (4)鼓励异性正常交往。
4、试述如何塑造青少年良好的个性。(P61—62) 答:(1)对照健康个性的标准,剖析自己; (2)丰富知识,加强文化修养; (3)从小事做起;
(4)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正确应对挫折,锻炼意志。
1、 青少年的意志品质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104—105) 答:⑴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 ⑵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事和优柔寡断。 ⑶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
⑷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力仍较薄弱。
2、Young关于网络成瘾矫治的策略有哪些?(P169—170) 答:(1)改变上网时间。(2)定时提醒,强制执行。(3)设定上网的具体目标。(4)约束和过滤上网内容。(5)家长或老师要经常引导成瘾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改变错误认知。(6)让成瘾青少年列出沉迷于网络而无法参加的其他感兴趣的活动。(7)建立支持群体。
3、如何对青少年的学习策略进行辅导?(P131—132) 答:(1)制订学习计划。(2)抓好学习的基本环节。(3)掌握“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4)几种具体的学习认知策略:划线、做笔记、写提要。 4、简述考试焦虑的含义和考试焦虑形成的条件。(P127—128)
答:指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焦虑,具有比较明确的焦虑对象,包含认知反应、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3种成分。
(1)考试情境的激发性。(2)认知评估的调控性。(3)个体之间的差异性。(4)反馈信息的强化性。
30.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有哪些?(1)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的原则。面向全体原则是指心理卫生工作要面向所有的青少年,而不只是有心理问题的个体。个别对待原则是指心理卫生工作要重视青少年的个别差异。(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可分为矫治、预防和发展三个层次,青少年的心理卫生工作应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预防性目标为辅,兼顾矫治性目标,做到三者结合。(3)主体性原则。心理卫生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心理卫生工作。在心理卫生工作中,助人是手段,自助才是目的,要授青少年以渔,而不是授以鱼。(4)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维护与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就学校而言,全校教职员工应承担共同的责任。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要紧密配合,共同努力。P11—12
31.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早恋?青少年的早恋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早恋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家长和教师应正视青少年早恋存在的事实,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因势利导、施以人性化管理,使他们平稳、安全地度过人生的青春期。1、正视早恋的发生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真诚,尊重和关心早恋青少年,让早恋者了解性心理知识,尤其是朦胧的感情的产生。3、丰富课余活动,转移注意力。4、鼓励异性正常交往。P35—36 32.青少年情绪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1、情绪体验的强烈性。2、情绪体验的波动性。3、情绪体验的丰富性。4、情绪体验的内隐性和外显性并存5、情绪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P89—90 33.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该理论最早见于他撰写的《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或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认识、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进而对行为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P121
30.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不仅是指个体没有心理疾病,更是指个体的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个体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完善自己的人格,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衡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1、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P3—4 31.到底是一种成长教育、人格教育?)对青少年开展性教育有哪些重要意义?(或:为什么说性教育归根性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教育不只是性的教育,而且更应当看作是人的教育,文明的教育。对青少年开展性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消除青少年的性无知,促进其正常的性生理及性心理的发展。2、有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3、有利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将来的恋爱、择偶、建立幸福的家庭关系做好准备。性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成长教育、人格教育。P41 32.如何激发与维持青少年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对学习活动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 激发与维持学习的外在动机: A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B及时反馈学习结果;C恰当、恰时表扬和批评;D适当开展竞赛活动。2、 激发与维持学习的内在动机:A创设问题情境B提倡发现学习3、归因训练:(3种基本方法)A团体发展法B强化矫正法C观察学习法4、 培养自我效能感:A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B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C指导学生积极归因。P129—131 33.青少年与同伴交往有哪些特征?同伴交往是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近的个体之间的交往过程。青少年的同伴交往通常表现以下特点:A迫切需要融入同龄团体B重视友谊C充满矛盾的异性交往P141—143
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系统说明了儿3
童智力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该理论指出,对儿童而言,应确立两种智力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已经形成的心理机能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是通过教学实现的。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也就是说,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才会产生。该理论强调教学目标既要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给学生一定的发展智力的空间,又不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P22 31.如何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对抗心理,若任其发展,会导致他们出现多疑、冷漠等病态人格,严重者还有可能走向犯罪。因此,教育者要重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引导:1、加强感情投入,建立信任感2、采取正面引导的教育方式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4、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5、引导青少年的自我教育P57—58
32.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有哪些?青少年是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个体显示出既区别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的特点:1、自我的分化。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最初是混沌不分的,进入青春期后,开始一分为二。2、自我评价表现出对体态容貌和内心世界的关注3、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4、自我评价客观性的发展P67—68 33.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有哪些?意志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4个方面。1、 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2、 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事和优柔寡断。3、 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4、 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力仍较薄弱。P104—105
30.为什么说开展青少年心理卫生教育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人的一生中身体与心理迅速发展而又充满矛盾的时期。从认知的发展来看,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然而,由于生活阅历浅、经验不足,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又时常表现出片面性、偏激性和易受暗示性,容易形成对人、对事的偏见,产生逆反心理。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青少年正处于对自我进行探究的阶段。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还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容易受周围人群的左右。从性的发展来看,青春期是青少年性生理进一步发育成熟和性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他们渴望与异性接近;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约束,他们又不得不远离异性,内心充满着与异性交往的矛盾。从人格的发展来看,青少年正是性格、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P7—8
31.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由低水平逐渐上升到高水平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存在着阶段性,每个阶段各有其特点。2、方向性和顺序性。正常条件下,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而且发展进程是不可逆的,发展阶段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同一心理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不同个体心理发展的起点、速度和方向都存在一定的差别。P20—21
32.简述青少年性格发展的特点。1、青少年性格的认知特征在初二至高一阶段发展迅速。这个时期,青少年能从多方面来考虑某个问题,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权衡性。另外,青少年开始多方位地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现出主动性的认知特征。2、青少年性格的情绪特征在小学六年级出现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加强,情绪体验更加深刻。3、青少年性格的意志特征在初二以后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意志果断性上。总之,青少年性格特征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是有差异的,各个方面的特征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活动中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青少年阶段,是性格形成和实施教育的关键时期。P52
33.如何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自我中心是一种不良的自我意识。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观。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实际上是一种退化,当青少年明白了这些,就会时常告诫自己。2视角转换。视觉转换也称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3学会爱别人。重要青少年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自我中心倾向就会逐渐消除。4主动承担责任。P72—73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