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市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情况

来源:伴沃教育
CHONGQING FISHERIES重庆水产重庆市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情况周春龙',薛洋打翟旭亮打吴中华冷唐仁军S王强打李虹1(1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江北400020; 2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重庆渝北401121;3重庆市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重庆梁平405200;4璧山区养殖业技术服务中心,重庆璧山402760 )1大水面増养殖总体情况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2018年,大水面养殖总面积46.5万亩,养 殖产量4万吨,平均产量为86千克商。其中水

库养殖面积43.5万亩,产量3.8万吨,平均产量

全市有各类可利用养殖水面700多万亩,其中 池塘84.2万多亩,水库43.2万多亩,江河水面

220多万亩,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三峡水库 蓄水到175 m后,形成了总库容量为3亿n?、面 积约为137万亩的三峡库区,宜渔水面大幅增

86千克商;河沟养殖面积2万亩,产量1123

吨,平均产量53千克宙;围栏养殖面积2万

亩,产量980吨,平均产量46千克/亩。2大水面养殖主要模式2.1水库养殖加。按照国家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

重庆市水库养鱼经历了 “白水养鱼”(利

用水域天然鱼产力)、网箱养鱼、投饲养鱼、

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农业农村 部《2019年渔业渔政工作要点》的工作要求,

施巴养鱼、生态养鱼的发展道路。2008年全市 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全面取缔水库投饲养鱼、施肥养鱼。近年养殖

重庆市渔业以“提质增效、稳量增收、绿色发 展、富裕渔民”为指导。重庆市自2015年发展

7大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发展生态渔业,主推

面积稳定在42万亩。重庆开展水库养殖的有大

大水面增殖放流(以三峡库区水域牧场为代 表)等八大模式,助推重庆渔业发展。开展在

洪湖、长寿湖和重庆水投“渝湖”产业合法养

殖水面将达到100余座水库、20余万亩(三峡

天然水域及水库湖泊等大水面增养殖渔业方 面,以“一投三不投”为核心技术的“放牧式

库区生态养殖水面将被压缩到1万亩左右)。

2.1.1重庆大洪湖水产有限公司大洪湖面积1.5万亩,拥有鱼种培育基地

生态渔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

效益,既净化了天然水域水质,又为市场提供 了优质水产品。重庆市大水面养殖主要有水

618H,具有现代技术规模的“名优鱼”繁殖 基地80亩,年繁殖鱼苗近1亿尾,年产“渔缘 牌”有机鱼5000吨。水面养殖大洪湖投放苗种

2019年第4期r 05/库、河沟和围栏养殖三种养殖模式。项目基金: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CARS-45—52,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产业动态INDUSTRY DYNAMICS数量200吨/年,捕捞量90万千克/年,总产值达

到了2000余万元。2.1.2重庆市水投集团两江渔业公司公司从2015年初,以“保护库区水质安

全、履行国企社会责任”为出发点,确立了

“建立一套产业承包机制、创建一个绿色高端 品牌、打造一个规模上市公司”的总体思路,

按照“引领高端、生态示范”的战略定位,开

展水库养鱼,建成了 1川片区总经销、20余个

品牌直销店,建立“渝湖”品牌,实现水库养 鱼水面约4万亩,年产量175余万千克。2.1.3重庆市长寿区浩湖渔业有限公司拥有长寿湖全域唯一水产养殖权,公司有

员工180余人,渔业生产船只120多艘,养殖面

积7.7万亩,年产优质水产品300多万千克,是

重庆市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现拥有长

寿直营店3家,重庆直营点25个,主要入驻重

百、新世纪、远东百货等大型商超。公司建成 休闲渔业基地(长寿湖东岸乡村旅游生态

园),公司办理休闲垂钓会员人数每年达

6000多人,年接待垂钓人员达100万人次。2.2河沟养殖重庆常有利用小溪小河流速较缓慢的河 段,筑坝或围栏养鱼。2000年后,河沟养殖快 速发展,到2002年养殖面积19.5万亩,最高单

产284千克商。由于部分河沟过度开发,资源

环境受到破坏,开始提倡生态养殖,养殖面积 逐年降低。2007年组织实施江河库区生态养殖

技术。2008年,小江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治理鱼

类增殖放流示范项目纳入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

设与保护试点示范专项计划方案,全面禁止在

生活用水水域和水源保护区内投饵、施肥养

2019年第4期鱼。2.3围栏养鱼2010^8^250,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

推进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建设的意见》,决 定开发利用三峡库区宜渔水面资源,大力培育

天然生态渔业产业。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建 设全面启动,“水下经济”开拓取得实质性进 展。三峡库区大力发展不投饵、不施1巴水域牧

场式围栏养鱼,围栏养鱼首先在忠县水域牧场

试点成功,逐渐向涪陵、万州等地推广。201舛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建设工程启 动后,2011-2015年,14个三峡库区天然生态 渔场良种场建成并投入生产;三峡库区生态渔

场建设累计增殖放流鱼种3亿尾,比“十一 五”期间的1.M乙尾增长87.5%,三峡库区年捕

捞产量达到1.2万吨以上,比2010年增长

71.4%以上;建成水域牧场近3万亩,成功打造

“三峡鱼”品牌。2.3.1忠县水2011年开始建设的忠县水域牧场,位于重

庆市忠县长江一级支流的干井河、龙滩河、香 水溪和漕溪河,毗邻“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

一的石宝寨,重庆市“干井沟市级风景区”镶

嵌其中。拥有生态养殖面积2万亩。为“国家

三峡鱼生态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是中国 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

“三峡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典型库湾生

态渔业调控及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示范工程生态

渔业示范基地” O

2.3.2万州水域牧场2013年建设完成并投产。万州水域牧场位

于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一级支流石桥河,拥有生

CHONGQING FISHERIES态养殖面积1650亩。上游紧邻万州区首家湿地

公园一一石桥水乡。河水平缓清澈,波光粼

重庆水产区再现导致涪陵水域牧场、忠县龙滩河水域牧

场退出,有关部门将水域周边榨菜初加工废水

粼,两岸的青山绿树,湖光山色和峡谷风光在 排放致使水质不达标归咎于生态养殖导致涪陵 这里完美融合。2.3.3涪陵水域牧场2013年建设并投产。涪陵水域牧场位于重

庆市涪陵区珍溪镇长江一级支流渠溪河,上距

涪陵城区30公里,距重庆主城区118公里,下

距丰都城46公里。拥有生态养殖面积6705亩。 受环保督査影响,此处已经拆除。3大水面渔业品牌建设情况我市水产品品牌的不断创建,促进了我市

水产生态养殖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市

积极开展品牌认证工作,12个品种通过国家有 机食品认证,批准产量1675.8吨,产值2868万

元;11个品种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批准产

量288吨,产值952万元。其中,大水面养殖形

成了 “三峡有机鱼”、“渝湖”牌生态渔、“大洪湖”牌有机鱼、“长寿湖”牌有机鱼等 有机品牌多个,认证了籬、舗、翘嘴鲂、甲鱼

等有机水产品十余个,产品在远东百货、重 百、新世纪等100余家商超入驻。建成品牌直 销店、网店和品牌餐饮店多个,探索出了成熟

的生态渔品牌及营销体系。4大水面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4.1面临的问题4.1.1环磁策大水面养殖受环保政策挤压,产业规模压 缩。在环保高压态势下,相关部门对渔业污染 成见甚深,对大水面生态增养殖的水生生态保 护修复功能持续存疑,发展困难重重,2018年

因环保督査,原来被遗忘的县级湿地自然保护

渠溪河水域牧场退出,产业规模压缩上万亩。

4.1.2水域规划部分区县政府在制定《养殖水域滩涂规

划》时,为规避责任,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随

意扩大禁养区划定范围,导致本可以开展生态

放养的大水面增殖渔业划定为禁止养殖区,部

分地方大水面养殖被拆除,养殖面积减少。

4.1.3活鱼运输鲜活水产品安全有效长途运输研发不够,

违禁物品偶有使用。夏季长途运输成活率低,

成本高(夏季气温高,水溶氧低,在长途运输

过程不容易长期维持低温,且成本高,水产品

耐受力低,易死亡)。4.1.4产品力口工水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产品单一。

初粗加工产品多,而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研 究不够,大宗水产品良种化程度低。4.1.5品牌开发水产品品牌开发不够,有影响力品牌不

多。品牌防伪能力差,水产品防伪使用只有挂 牌的方法,容易脱落,可复制性强,防伪能力 差。4.2对策建议4.2.1加强爾合理布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开展养殖

水域滩涂规划”三区”划定,多方征求意见,

对于可以开展大水面放牧式渔业的要积极支 持,合理布局。422健全机制,多方扶持 *性13页)2019年第4期r 07/CHONGQING FISHERIES政策服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培训教育、

重庆水产突破口,着力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引领带动

市场服务、信贷保险、司法援助、媒体公关等 能力、现代渔业技术集成示范应用能力、渔业 基础性保障性技术支撑能力,为培育渔业发展 新动能、提高渔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提供有 力技术支撑。综上,短期看,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应“猛

方面不断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服务价值。一是

要挖掘推广智库作用。注重基础性问题研究和

现实性问题探索,根据不同情况及时提出可操

作可执行的政策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二是

要强化产业促进作用。全面客观掌握生产需

药去病”,坚决取缔非法养殖,重拳打压不合 理高密度、高污染的养殖方式,最大限度压减 低端养殖产量;长远看,水产养殖绿妙展应

求,负责任地做好推广验证,促进创新成果转 化,发掘推广好的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化零为

整、规范发展。三是要着眼于社会化服务需 “润物无声”,依靠完善法治与制度建设建立

求。注重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提升行业整

体发展服务水平,支撑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具 体可在稻渔综合种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

公平、公开、公信市场环境,依靠创新檢驱 动提升发展效率、保证发展质量,依靠健全第 三方发展体系提升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与服务

水平。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菜共生、多营养层

次养殖、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

—引自《中国水产》杂志2018年第5期 —

养殖、集装箱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中寻找(紧接7页)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农业农村、生态

軽路。4.2.4融合发展、增加效益通过大水面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实现充分

环境、水利、自然资源、林业草原等部门,创

新协同机制,加强执法监管,实现共建共治。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通过不断强化

融合,渔业在水域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明显提

升,大水面生态渔业管理协调机制更加完善,

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支撑,加强基础理论和关

键共性林研发。优质水产品比重显著提高;开展特色产品研发

与深度加工,探索水库生态渔品牌及营销体系

4.2.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根据大水面生态系统健康和渔业发展需 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观赏休闲渔产业化模式,

要,通过开展渔业生产调控活动,促进水域生 探索渔业三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产业链有效 拓展延伸,形成一批管理制度完善、经营机制 高效、利益联结紧密的生态渔业典型模式,基

态、生产和生活协调发展。推进大水面渔业发

展要弹好”协奏曲”,坚持好绿色发展、合理

利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技引领、创新

驱动,质量兴渔、三产融合原则,走出一条水

本实现环境优美、产品优质、产业融合、生产

生态生活相得益彰的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格 局。2019年第4期r 13/域生态保护和渔业生产相协调的高质量绿色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