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7月第35卷第7期JMedical Forum Vd.35 No.7 JuIy 2014 ・103・ 3讨论 措施。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 对照组患者;并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 在HAMD评分、全血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疾病知识 逐步改变,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由 调查表评分等方面取得了更佳的疗效。综上所 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其比正 述,本研究采取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 常个体更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据报道,糖尿病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并改善患 患者合并肺结核的患病率是正常个体的2—8 者的抑郁情绪,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 倍 J,因此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疾病的认知,在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过程 由于双重疾病的影响,并且糖尿病对肺结核 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_5 J,这些因素导致肺结核 合并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不良情绪,从而导致患 参考文献 者缺失治疗信心,甚至放弃治疗,给肺结核合并糖 [1]荣艳,尹冬梅,凌敏,等.糖尿病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 尿病患者疗效带来巨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 临床分析比较[J].1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66-68. 研究从心理干预的角度出发,探索适宜的干预措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肺结核诊断标准[s].中华人民共 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88—2008,2008. 施以降低不良情绪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会.关于糖尿病 的负性影响。 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在本研究中,将12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 [4] 陈红光,刘民,顾芳慧.中国大陆地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 率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11):1128・ 1133. 一致,但是观察组患者再接受运动锻炼、情绪放 [5] 周利君,卢水华,李亮.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发病机制的研究进 松、心理支持、团体心理干预、个别心理疏导等心 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9):568370. 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任何心理干预 收稿日期:2014-01.11修回日期:2014-03.30责任编辑:杜东辰 ・医学研究・ 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9O例临床观察 白桂红 登封市人民医院,河南登封452470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2月登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显效7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11%。结论无刨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合 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肯定,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慢阻肺急性加重;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422(2014)07-0103-0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导致内源性呼气 末正压和气道阻力增加,引起呼吸肌疲劳,进一步 1资料与方法 诱发呼吸衰竭,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死亡¨ 。 1.1 一般资料2010年7月至2014年2月登封 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体质一般较 市人民医院诊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 差,免疫功能降低,更会加重呼吸衰竭,导致病情 患者9O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平均(67.9± 反复。因此,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8.3)岁,所以患者均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 在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提 病合并呼吸衰竭,排除其他呼吸系统和心脏疾病。 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无创通气带来的并发症。 1.2治疗方法患者在祛痰、常规抗炎、氧疗、解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 痉平喘、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的条件上应用无创 压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 正压机械通气。选择适合患者大小的面罩,模式 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设置为S/T,根据患者血气分析和病情设置呼吸机 ・104・ 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7月第35卷第7期J Medical Forum ̄o1.35 No.7 July 2014 参数,EPAP(呼气相压力)从2—4cm H 0开始逐 渐调到4~6cm H,0,IPAP(吸气末压力)从6~ 8cm H 0逐渐调到12—22cm H20,通气过程中密 切监测患者心率、血气分析等变化,氧流量根据血 氧饱和度去调节,SpO 维持在90%~92%,上机 2H后复查血气分析并对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做 相应调整,必要时复查血气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变化 甚至恶化为无效;紫绀减轻、呼吸困难缓解、神经 精神症状消除、血气指标大致正常为好转;紫绀消 失、呼吸困难缓解、神经精神症状消除、血液流变 学的指标好转、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基本正常为显 效 。 1.4统计学方法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 计分析,两个样本率的比较用x 检验,两样本均数 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过上述 治疗,显效7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 91.1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是气流不可逆性受 限,并且进行性发展。随着慢阻肺发病率、死亡率 趋势的上升,慢阻肺合并呼衰的病例逐渐增多,是 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的疾病。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等。 病因有感染、空气污染、吸烟、过敏等。慢阻肺急 性加重指慢阻肺疾病自然过程中,患者咳嗽、咳 痰、气促等症状超出Et常变化范围,急性加重,常 规治疗效果较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 竭容易导致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病死率较 高 。如果治疗不及时能够引起意识障碍甚至死 亡。有创机械通气损伤大、并发症多、撤离呼吸机 困难,在l临床使用中存在争议。无创机械通气治 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创伤小、操 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在临床的应用比 较广泛 。 无创通气治疗是指在不建立有创通气的前提 下进行的通气辅助,经过口鼻面罩、鼻罩或者全面 罩等无创方式将呼吸机和患者连接的正压辅助通 气,最常用的方式是经口鼻正压通气。该方式使 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得到避免,并且保留患者 吞咽、讲话等功能,减少呼吸机性肺炎的发生,患 者容易接受,成为慢阻肺呼衰的首要治疗方法 。 通气模式有自动持续调节气道内正压通气、持续 气道正压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比例辅助通 气和压力支持通气等五种。临床上常用的是PSv 和BIPAP模式,应用最广泛的是双水平气道正压 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 临床效果良好。操作过程中要认真仔纲 根据患 者脸型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罩,及时排出患者口 腔内痰液,无创通气过程中IPAP要逐渐升高,使 患者逐步适应,患者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得 到改善后再慢慢降低至停止,通气过程中密切观 察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经研究表 明,无创机械正压通气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二氧 化碳潴留、提高氧含量、缓解呼吸困难,可以降低 气管插管的几率,缩短住院时间。通气24h内患者 意识好转,2~4h内血氧升高、pH值增加、二氧化 碳潴留降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各项指标进一 步好转。但是无创机械正压通气会引起痰液的 引流不畅、胃胀或者便秘等不良反应,这就要求 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在应用无创正压 机械通气时要适当的应用药物避免胃肠道功能 紊乱。有报道_6 ,中药和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 上述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辅助无创机械通 气治疗,效果更佳。中药能够干预气道重塑,减 轻炎症反应,整体调节患者功能,增强免疫功 能。 综上所述,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 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临 床效果满意,病情能够很好缓解,症状明显改善, 提高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赵晓红.无创通气治疗严重慢阻肺呼吸衰竭的体会[J].辽宁 医学院学报,2013,34(1):31 33. [2] 黄裕成,欧阳北江生,王喜琴,等.益气补肾化痰祛瘀法对缓 解期慢阻肺并肺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 沿,2011,06(1):34-36. [3]史增信.中医药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 医药咨讯,2010,2(31):101. [4] 马芸.无创通气治疗慢阴肺呼吸衰竭肺性脑病60例分析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3):88—89. [5]吴允华,谢洪波,申屠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9):23. 25. [6]徐丹,高振,李风森,等.2241例慢阻肺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 用药规律研究[J].中医药l 床杂志,2010,22(4):300.301. 收稿日期:2013-09-08修回日期:2013.12-23责任编辑:杜东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