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在下列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
得分
1. 有一电池的表达式为Zn(s)︱ZnSO4(m1)‖CuSO4(m2)︱Cu(s),正极的反应
为Cu2+ + 2e → Cu ,负极的反应为 Zn → Zn2+ + 2e ,电池的总反应为 Zn + Cu2+ = Zn2+ + Cu 。 2. 用 稀硫酸 浸洗的锌电极以除去表面上的氧化层,取出后用水洗涤,再
用蒸馏水淋洗,然后浸入饱和 硝酸亚汞 中,取出后用 吸水纸(或滤纸) 擦拭电极,使锌电极表面上有一层均匀锌汞齐。 3. 实验中由于使用标准氢电极不方便,常采用第二级的标准电极,又称为参
比电极,本实验所用参比电极是 (饱和)甘汞电极 。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从A、B、C、得分 D选项中选出一个填入括号“( )”中
1. 在某电池的表达式为Zn(s)︱ZnSO4(m1)‖CuSO4(m2)︱Cu(s)中,符号“‖”
的意思是( B )
A. 甘汞电极 B. 盐桥 C. 玻璃杯 D. 玻璃棒 2. 指出在处理铜电极表面的氧化层时,应使用的清洗液是( A )
A. 稀硝酸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浓硝酸 3. 指出影响电极电势大小的因素是( D )
A. 电极的种类 B. 溶液的浓度 C. 环境温度 D. 以上三种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题后
得分 ( )
内打√;在错误的题后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由于所制作的锌汞齐电极表面有Hg,所以在Zn(s)︱ZnSO4(m1)‖CuSO4(m1)
︱Cu(s)中,铜为负极,汞为正极。 (× ) 2. 制作锌汞齐电极时,擦拭表面的硝酸亚汞之后的吸水纸,要放在盛有足够
水的指定的有盖的广口瓶中。 (√ ) 3. 通过本实验,由于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是已知的,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
势,我们同样也得到未知电极的绝对电极电势。 (× )
四、简答题(择其要点,简要回答)
得分 1. 本实验中原电池Cu(s)︱CuSO4(m1)‖CuSO4(m2)︱
Cu(s)︱为一浓差电池,试比较m1和m极的半反应类2的大小,并分别写出两型及半反应方程式。 答案提示: m1 负极:还原反应 Cu(s) - 2e →Cu2+(m1))或Cu2+(m1) + 2e → Cu(s) 2.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选择盐桥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提示: 盐桥的作用: Ⅰ沟通2个半电池,保持其电荷平衡,使反应继续进行。 Ⅱ减小液接界,减小接界电势。 选择盐桥应注意的问题: Ⅰ作为盐桥的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应尽量趋于相同 Ⅱ盐桥溶液的浓度越大,液体接界电势降低的幅度越大,故盐桥溶液应用饱 和溶液。 Ⅲ盐桥溶液的电解质不能与欲放人盐桥的溶液发生反应,如产生沉淀或气 体等。 3. 简述本实验由制作的电极所带来的误差原因及解决手段 答案提示: Ⅰ.密封不好:可能漏气、有气泡、漏液都密封不好;排除气泡,夹子夹好, 蜡密封。 Ⅱ.锌棒的处理:制作好的锌汞齐表面被氧化;锌汞齐制好后尽快地放入硫酸 锌溶液中。 Ⅲ.铜棒的处理;①新镀上的铜不均匀;电流大约20mA,时间20~30min., 期间常转动一下铜棒。②新镀上的铜被氧化;制好后尽快地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Ⅳ.电极的养护:电极和液面之间没有建立好平衡;电极制作好之后,放在待 测的溶液中,养护数分钟,使得电极和液面建立好平衡。 五、操作题 1. 制作锌电极 答案提示 ① 处理锌电极:洗硫酸约20s浸洗,自来水洗,蒸馏水洗。 ② 浸入饱和硝酸亚汞溶液中5s,吸水纸擦净,擦后的吸水纸要放入专用的具塞的广口瓶中。 ③处理好的电极塞入洁净的电极管中,电极插入要在合适处,不能太高或者触到底部,检查不能有漏气处,否则可蜡封。 ④用电极管的虹吸管吸入0.1000ZnSO4溶液,液面略高于电极1cm。 ⑤查是否漏气,将制作好的电极管放入盛放0.1000ZnSO4溶液中静养数分钟,使得电极和溶液之间建立好平衡。 2. 制作铜电极 答案提示: ①处理铜电极:洗硝酸浸洗3min.水洗 ②将铜电极连接到电镀的线路中进行电镀,20mA,30min ③处理好的电极塞入洁净的电极管中,电极插入要在合适处,不能太高或者触到底部,检查不能有漏气处,否则可蜡封。 ④用电极管的虹吸管吸入0.1000CuSO4溶液,液面略高于电极1cm。 ⑤查是否漏气,将制作好的电极管放入盛放0.1000CuSO4溶液中静养数分钟,使得电极和溶液之间建立好平衡。 3. 测量电池Zn(s)︱ZnSO4(0.1000 mol·L-1)‖KCl(饱和)︱Hg2Cl2-Hg(s)的电动势 答案提示: ① 组装原电池 ② 连接线路,注意原电池的正负极和数字电位差计的正负极的接法 ③ 测量 六、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 洗净烘干四只5ml烧杯和三只电极管 2. 处理铜电极和锌电极 注意事项: ① 铜电极和锌电极分别在洗硝酸浸洗3分钟和在洗硫酸浸洗20s.。 ② 洗好的铜电极放入电镀池中电镀,20mA,30min ③ 洗好的锌电极放入饱和硝酸亚汞溶液中浸泡5s,吸水纸擦净,擦用过的吸水纸要放入专用的具塞广口瓶中 ④ 硝酸亚汞剧毒,禁皮肤接触,更禁入口 3. 处理好的电极插入电极管中 注意事项 ① 电极插入要在合适的位置,不要触到电极管的底部 ② 电极管漏气处可蜡封 ③ 蜡封操作在专用的托盘中进行,禁在电炉上操作。蜡封时勿将蜡液洒到实验台上或地上 4. 将电极管的虹吸管插入相应的标准溶液中,用洗耳球自电极管的支管吸气,将溶液吸入电极管中,液面略高于电极1cm,停止吸气,夹紧夹子。观察电极管是否漏气,是否有气泡,是否漏液。若有,重新制作。 5. 制作好的电极,虹吸管管口插在相应溶液的烧杯中,养护数分钟,使得电极和液面建立好平衡。 6. 组装原电池 7. 用数字电位差计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 注意事项: ① 数字电位差计因在出厂前已校对,不需要再校准 ② 电位差计的正负极和原电池的正负极接法要准确 ③ 平行测量三次,只需将数字电位差计上的数字打乱,重新测量即可 8. 实验结束后,地面和实验台上的石蜡要清楚干净;存放擦拭硝酸亚汞的吸水 纸,倒入指定的回收器中;甘汞电极用后要塞上塞子,放入专用盛有饱和KCl的烧杯中。 物化实验十二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一、填空题:在下列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 得分 1. 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在溶液中依靠 正、负离子 向两 极迁移,在 电极 和溶液交界处依靠电极反应,这两部分构成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2. 电解完成后,迅速取出库伦计中 阴极 铜片,清洗 烘干 后在 分析天平上称重,记下数据。 3. 在含有CuSO4溶液的电解池中,以铜电极作为阴阳极,每通过1F电量 (96500C),理论上应该在两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n为 0.5mol 。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从A、B、C、得分 D选项中选出一个填入括号“( )”中 2+ 1. 稀托夫法测CuSO4溶液中Cu离子迁移数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中间区浓度基本不变 B. 阴极区浓度减少 C. 阳极区浓度减少 D. 回路中的电量即可由电量计求得,也可用It 算出 2+ 2. 通入4F电量,含Cu的溶液中最多析出Cu的克数约为( D ). A. 4 B. 64 C. 32 D. 128 3. 已测出(NH4)2SO4溶液中SO42-的迁移数为 0.4,则NH4+的迁移数为( A ). A. 0.6 B. 0.4 C. 0.2 D. 0.3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题后 得分 ( ) 内打√;在错误的题后打× 1. 溶液中导电的正、负离子迁移速率和带电量不一定相同,但正、负离子带 电量之和等于电解时所通过的电量 ( √ ) 2. 通电结束后,应该先从中部区放出溶液,再放出阴极区,最后放出阳极 ( × ) 3. 实验开始后,先把库仑计的阴极铜片进行酸洗水洗烘干称重,把线路接好, 库仑计的阴极铜片放入电解液中,然后开启电源,立即计时。 ( × ) 四、简答题(择其要点,简要回答) 得分 1. 简述希托夫测定迁移数的基本原理。 答案提示:在Hittorf迁移管中装入已知浓度的电解质溶液,接通稳 压直流电源,这时电极上有反应发生,正、负离子分别向阴、阳两极迁移。通电一段时间后,电极附近溶液浓度发生变化,中部基本不变。小心放出阴极部(或阳极部)溶液,称重并进行化学分析,根据输入的电量和极区浓度的变化,就可计算离子的迁移数。 2. 简述铜库仑计测量通过电解池总电量的基本原理。 答案提示:铜库仑计是用两个铜片作正、负极,以含有一定CuSO4的混合液 作为电解液。铜库仑计中的电极反应为 正极: Cu (s) – 2e → Cu2+ 负极: Cu2+ + 2e → Cu (s) 保持较为恒定的电流密度2~20 mA·cm-2为宜,通电一定时间如1h.后,立 即取出阴极的铜片,小心清洗烘干称重(电解前该铜片也要清洗烘干称重),算出所沉积的铜的物质的量,即可算出总电量Q。 3. 简述用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的缺点,并且根据实验提出本实验的改进 措施。 答案提示:希托夫法的原理简单,缺点是不易获得准确结果,这是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很难避免由于对流、扩散、振动等而引起溶液相混,另外由于离子的水化作用,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带着水化壳层迁移,在计算中没有考虑这个因素,故得到的迁移数常称为表观迁移数,也称为希托夫迁移数。 改进措施:本实验可在阴极区、阳极区连接中部区之处设置两个活塞或者用橡皮管连接配以夹子,以便在电解后及时隔断三个区域防治容易相混。 五、操作题 1. 按照实验要求,对库仑计的铜片进行处理,并按照要求连接好线路,到开始 计时。 答案要点: ① 实验前要对库仑计的阴极铜片进行处理:稀硝酸浸洗(约2mol·L-1,约3min.),水洗,蒸馏水洗。 ② 烘干(110°C.,5min.),取出冷却,称重,准确到0.0001g。 ③ 连接线路(迁移管中已装入CuSO4溶液),铜片亦是,但阴极的铜片暂不能放入溶液中。 ④ 开启稳压电源,调节电流约为20mA左右 ⑤ 将阴极铜片放入库仑计中,立刻计时。 六、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 将迁移管、一只锥形瓶、两支铜电极、铜库仑计的阴极铜片洗净烘干。 注意事项: ① 迁移管自来水洗,蒸馏水洗,烘干 ② 铜电极和铜片要用稀硝酸浸洗3分钟,自来水洗,蒸馏水洗,再烘干 ③ 铜片烘干后,冷却,分析天平称重,准确到0.0001g。 2. 装入0.1000CuSO4溶液,并将烘干后的铜电极转入迁移管中 注意事项: ① 溶液要高于中部区,但仅仅略高于,不能太多,以免接下来放入电极的时候溶液溢出; ② 放入电极,电极不能塞紧,要有一定的缝隙 ③ 注意液面要略高于中部区,更不能溢出 3. 连接线路。 注意事项: ① 电源的正负极和电解池、库仑计的阴阳极 ② 库仑计的阴极铜片暂不放入库仑计中 4. 开启稳压电源,调节电流20mA左右。放入阴极铜片,立刻计时。电解1小 时。 注意事项 ① 电解的过程中,电流不宜过大,否则沉积的铜疏松,易脱落;也不宜过小,否则沉积的铜量过小,由于铜有溶解,导致误差太大 ② 放入阴极铜片,电解开始,要立即计时 5. 电解期间,标定电解前的CuSO4溶液,称重洁净干燥的锥形瓶(准确到0.1g) 6. 电解完成后,立刻取出阴极铜片,蒸馏水浸洗,烘干,冷却,精确称重。同时迅速放出电解池三个区的溶液,洁净干燥的锥形瓶用作阴极区的溶液,称重,标定浓度。 注意事项 ① 铜片取出时,沿缝隙处滑出,以免刮落沉积的铜 ② 清洗铜片时操作要仔细,防止铜的脱落 ③ 放出电解液的时候,要先放出两极的溶液,尤其要注意两区要仔细均衡放出,以免溶液互混 7. 数据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