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方案 3篇

来源:伴沃教育
《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情怀。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长江、李白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诗导入,了解长江。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长江诗词,学生读。2、你对长江了解有多少?(汇报有关长江资料)二、朗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2、师范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三、品读理解,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你有哪些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2、汇报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

(2)“天门山”指什么?

(3)看作者把诗题的意思补充完整。3、汇报第一句。

(1)指名解释第一句(一、二名学生汇报)。(2)启发提示。

理解古诗中的“断”、“开”和“回”。(3)第一句诗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4、汇报第二句。

(1)指名释意古诗(一、二名学生汇报)。

(2)看最后一句古诗,你认为李白现在在哪儿?现在能更完整地说出诗题的意思吗?

(3)这“一片孤帆”从哪里来?作者正往哪行驶呢?(4)点拨难点。

A:“出”字是一个表示什么的词?;B:用动词写天门山你有什么疑问吗?;C:此句诗改成“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D: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E:学生讨论汇报,并提出汇报交流要求。

听别人的发言,请你认真思考,看对自己的想法有提示、帮助。5、解释整首诗的意思。

6、通过整首诗看出李白在赞美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吗?四、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1、汇报交流有关李白资料。2、能背出李白写的'其它古诗吗?五、结语升华,提出希望。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李白及他的诗歌只是这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待我们去欣赏、去诵读。

课后同学们多积累古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宣布下课)《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方案2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借助学习本诗,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1、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2、用自己的话比较准确地说出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课前围绕旅游进行谈话,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并解题

1、用回答以前学过李白的诗篇名称的'谈话方法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2、解题“天门山”、“望”,“望天门山”

让学生参看课文注释并回答,教师指点。(天门山,指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形如门户,所以也叫天门山。望,是观看。望天门山就是诗人观看天门山所见到的景象。)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让学生先简单介绍作者。2、老师对作者简介(映示图片)。3、写作背景(映示图片)。三、初读古诗1、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诗(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朗读。(找两个同学)(3)正音,重点关注发音易错字。(4)齐读一遍。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让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指名两名同学朗读)

(2)根据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停顿问题进行梳理,映示带停顿标志的诗句。然后范读让学生模仿,熟读古诗。

四、教学生字的写法

1、映示带田字格的生字图片断楚至孤帆

2、利用课件指导说明这5个生字的写法。(从结构、笔画、笔顺等方面说明。)

五、把握诗歌大意

1、让学生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结合注释了解“天门山”“楚江”。

2、指名回答并订正。

(1)(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门山、楚江图。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六、构想画面,理解诗句1、教学第一、二诗句。

(1)出示诗句,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2)让学生借助“断”“开”,等字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①重点理解“断”“开”,体会长江水势的浩荡。(断:切断、截断。开:劈开、断开。)

②出示楚江图片,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江”。③指名回答第一句诗的意思,然后教师归纳出示。(浩浩荡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④指导朗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3)聚焦“回”,指导理解“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

①学生重点理解“回”,想象江水汹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诗句的意思。图片展示景象及词义,再让学生归纳诗句意义,后教师订正。

(回:回旋、回转。诗意:东流而去的长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②指导学生朗读“碧水东流至此回”。(4)指导小结古诗学法(图片展示):①结合注释或查找解释,理解诗句。②想象画面,理解诗句。2、教学第三、四诗句。

(1)出示第三、第四句诗,指导理解“出,来”的意思(出:突出、出现。来:驶来。),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出示画面,然后交流。

(2)激疑思考:两岸的青山怎样“出”?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讨论,“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体会诗句中“出”“来”所描绘的情形。

(4)指导朗读第三、第四句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教师出示归纳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天门山好像在张开双臂,欢迎从日边而来的孤舟,富有情趣。)

(5)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和诗歌描绘祖国山河壮美的特点。七、背诵默写

1、指導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出示“水势浩荡经过天门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图片,让学生为图片配上合适的诗句。

3、教师投影默写纸,让学生观察每行的方格数,讨论古诗书写的基本格式,在指导学生正确默写。

八、作业:有感情地背诵《望天门山》,默写《望天门山》。板书设计:望天门山断开回出来壮美

《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方案3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活动准备:图片,磁带,字卡。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3、跟着卡片,大家练习朗诵一下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古诗《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