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68页《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一.教材分析
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既是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多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根基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在算法多样化方面,教材虽然提供了四种,但是这四种是相互联系的,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选择算法,借助于直观教具让学生尽量去理解每一种算法的算理。
二.学生分析
在第五单元中,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已相成的认知经验有助于在本节课中实现方法的正迁移,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加以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借助直观解决好学生面临的个位满十的认知冲突。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地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对于竖式的写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四.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五.教学难点
体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练习卡。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25+4 31+42
2.请2名学生板演,老师提问: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要点: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竖式计算方法,为本节课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先欣赏下老师拍的照片,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啊?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去过图书馆吗?我们经常也要去图书馆看看书,增长我们的知识知识好吗?昨天官老师到了我们光泽县的图书馆,从图书馆的管理员那了解到小朋友最喜欢看的四种书,想知道是哪几种书?[出示课件]
2、请学生根据课件图示说一说:在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3、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4、学生可能提出:《西游记》和《智力大王》一共多少本? 《西游记》和《名侦探柯南》一共多少本? 《西游记》和《十万个为什么》一共多少本? 《智力大王》和《名侦探柯南》一共多少本? 四种书一共多少本?……
(设计意图: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都要给以鼓励。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针对“《西游记》和《智力大王》一共多少本?”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列出相应算式。28+4
2、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相结合总结算法。 (1)动手操作、尝试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28+4应如何计算,借助手中的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或拨一拨、想一想。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解决本课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难点。)
(2)同桌讨论,看看哪桌的方法多,方法好。 (3)说一说,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算法。 ①直接用小棒摆。(小棒演示) ②28+2=30 30+2=32 ③8+4=12 20+12=32 ④一个一个往后数
⑤竖式
2 8
+ 4
3 2
(4)请学生板演竖式,掌握笔算方法。
教师指导竖式的写法,引导学生发现并解释“满十进一”算理。 (设计意图:汇报,交流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与其他人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之后,掌握更好、更多的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算法,甚至有的会比较繁杂,教师一定要起好“引”与“导”的作用。)
3、比较:今天学习的加法和复习题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回忆,比较,进一步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明确学习目标。) 4、学生解决“《西游记》和《十万个为什么》一共多少本?” (28+8)、“《西游记》和《名侦探柯南》一共多少本?”(28+9)等问题。
5、小结。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关键是什么呢?(“满十进一”记得加上进位一)课件出示列竖式计算的注意点,让生读。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课件出示练一练的第1题。让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改错题“爱心园”,让学生认真观察有没错?错在哪?应该怎么改正?指名口答。
2、夺星星比赛, 完成教材第69页第2题的4道计算。
3、电话号码。(老师的电话号码藏在答案中,看谁最先解开号码?) 85+8 9+38 26+7
(设计意图:设置有趣的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五)、全课总结,完善新知。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需要注意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