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构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图文

来源:伴沃教育
构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图文

一、课题的概念界定

本课题中的“混龄区域活动”,是指让3—7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自愿选择而在一起活动的区域活动形式。“模式”是指根据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目标,在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原则的指引下,对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评价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而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又概括的范型。

(一)、异龄交往理论

英国教育家埃利斯(Ellietal,1981)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的互动增长,与成人的互动减少。而儿童与近似年龄或大于自己2岁年龄的同伴的互动超过同龄儿童的交往。他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436名1-12岁儿童在家里的活动和在街道活动进行了观察,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儿童与成人、同龄人和其他年龄相差1岁以上的儿童之间的交往活动,结果发现: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持续减少,而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则持续增加。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儿童交往的同伴中,他们与年龄有差异的儿童交往比同龄人交往更加频繁。(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之间的社会建构。由此,每个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 二、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建构

课题组在制定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埃利斯的幼儿交往理论及布朗芬布伦纳的异龄教育生态环境理论,从总体目标、各年龄段目标

和各区域活动分类目标三个纬度来构建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模式的目标。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总目标:

1、通过混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评价、分享等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2、让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学会理解、关心他人,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3、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良好的适应能力。4、提高幼儿参与活动及游戏的能力。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小班:

1、情绪:愿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情绪稳定,不哭闹。2、交往:愿意和哥哥姐姐一起结伴活动。能对哥哥姐姐的指示作出反应。3、合作:学习分享、轮流、等待。能够和他人一起活动。4、评价:愿意参与自我评价活动。

5、整理:能在老师及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将玩具放到指定位置。6、规则意识:能在老师及哥哥姐姐的提醒下学习遵守活动规则。中班:

1、情绪:乐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情绪愉快。2、交往:能主动结伴参与活动。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

3、合作:学习结伴、商量、谦让,分享整体合作中的成果。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4、评价: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评价。

5、整理:能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整理好,放到指定的位置。6、规则意识:能遵守活动规则,学习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大班:

1、情绪: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感受活动的快乐。

2、交往:能主动带领比自己小的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的需要、意见、感受,并作出合适的反应。

3、合作:会与他人沟通、会谦让、商量。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主张,友好、愉快的进行合作。

4、评价:能独立、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

5、整理:能主动整理玩具,并将玩具分类放好。能提醒弟弟妹妹整理玩具。

6、规则意识:能主动遵守活动规则。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制定活动规则并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各混龄区域活动分类目标:

社会性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发展目标:小班:

1、喜欢和哥哥姐姐、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分享、等待和轮流。 2、逐渐接受老师、哥哥姐姐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3、在成人的启发下关注他人的情绪表现并作出简单反映。4、乐意招呼熟悉的人,学习有礼貌地求助和感谢他人的帮助。中班:

1、学习与不同年龄的孩子结伴、轮流、请求、商量、谦让、表达主张,分享群体合作的欢乐和成果。

2、觉察他人的快乐、悲伤、生气等情绪表现,并尝试作出适宜的反应。3、学习简单评价自己及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4、初步辨别是非,自觉遵守集体生活中的规则。

5、了解游戏中的工作内容,了解它们的工作人员职业特点,学习表现。尊重别人的劳动。大班:

1、了解游戏中的工作内容,表现它们的工作人员职业特点,学爱惜劳动成果和材料。

2、乐意和不同年龄的幼儿交流、合作、沟通,关爱弟弟妹妹。3、学习尊重别人的需要、感受、意见,作出合适的反应,有同情心。4、在活动中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5、理解、制订、遵守规则并学习提醒弟弟妹妹。

6、在活动中自信、有责任感地与弟弟妹妹一起游戏。语言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发展目标:小班:

1、培养幼儿对图书感兴趣,能够以基本正确的方式拿着书进行阅读,通过封面区分不同的图书,用手指认书本上的物体,并注意画面的变化,说说正在发生的事,对书中的角色做一些简单的评论。

2、培养幼儿乐意听同伴说话(包括广播),在与不同年龄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培养听懂别人的说话,能理解话的含义。

3、喜欢和自己班及其他班级幼儿交谈,用比较简短的语言,把阅读到的短故事或观看到的动画卡通,表达出来,愿意在大家面前讲述自己感兴趣的片段。

4、能在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学习拼4—6块的小拼版,说说拼版上的图案,通过学习下语言棋,说说棋面上表现的事物,训练能完整地表述一件事。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积极地运用语言。中班:

2、学习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不打断别人的说话,理解广播讲的内容。

3、用语言表达自己理解的意思,积极地与人交谈,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4、喜欢玩六到十块的小拼板,并能根据画面上的内容学讲完整的话,有兴趣地下语言棋。用语言表达下棋的过程。大班:

1、能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的功用,能够认读一些书的书名,熟悉一些不同文体,能够说故事给自己听,根据故事的插图或部分情节来预期故事发展的结局。

2、学习别人说话时,能认真、有礼貌地倾听,并能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说话,理解一大段较复杂话的含义。

3、会主动招呼弟弟妹妹,用适度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思及看法,勇于与同伴争辩。

4、学习拼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小拼板,能根据所拼的内容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喜欢玩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游戏,对认字有兴趣。(二)、混龄区域活动内容的建构

认识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来完成。因此,活动混龄区域活动内容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环境、更好促进幼儿社会性及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混龄区域活动内容的设置要体现这一总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混龄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混龄区域活动的种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种混龄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不同年

龄段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另外在本园活动空间都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区域设置的“质”比“量”更重要。所以创设混龄活动区域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混龄区域活动的划分放置要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使得每个区域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便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便于幼儿间相互交流,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一般情况下,每班设置4-8个区域较为适宜。2、混龄区域活动的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创造性及操作能力的发展。

3、同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制订的活动目标及材料的投放各不相同。各年龄段幼儿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同一种活动区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应创设适应各年龄段幼儿操作和活动的相关内容。

(三)、混龄区域方式方法的建构

1、混龄区域活动的对象、时间及活动进程。

根据英国教育家埃利斯的异龄交往理论,我园所进行的混龄区域活动参与对象包括一个小班、两个中班、一个大班。混龄区域活动开展的时间为星期二和星期四的早上9:45-10:30分。活动内容安排为每月开展两次主题式混龄区域活动,其余六次为分区域混龄活动(指社会、艺术、科学、语言混龄区域活动)。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挂好进区牌走进他们喜爱的区域和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活动。我们用音乐来提示孩子们区域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我们将孩子们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将活动进程分为四个时期:即认识期——熟悉期———磨合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