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娟
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7期
TEXT / 陈娟
冈特·兰堡是德国的设计大师,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兰堡的作品
具有独特风格,渗透着视觉语言的魅力和表现形式的创造力,被称为世界杰出的“视觉诗人”。
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从冈特·兰堡最具代表性的招贴设计中,可以最清晰的观察到他的风格特点。
一、以强调视觉功能为宗旨
兰堡的设计思想植根于20 世纪20 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体系中所提倡的功能主义,正如他的作品所表达的那样,用视觉语言说话,强调视觉功能,善于用最简单的视觉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涵。兰堡能非常准确地捕捉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寻找非直观的视觉元素,经
过艺术性夸张,表现其深刻的内质。视觉功能至上,恰如其分地把握视觉语言,使人一目了然。
功能性是招贴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如何利用色彩、图形等视觉元素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是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兰堡的招贴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善于运用简洁、明快、响亮的色彩,每幅作品选用一个主色调去征服观众,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间的色彩对比,其色彩具有简洁、鲜明、强悍果断的美感,这也正是招贴广告功能所需要的色彩。因招贴张贴在户外繁华区,只有强烈的色彩,才能瞬间夺取人们的视线,快速传达信息。
二、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
兰堡的艺术植根于他的民族文化,包豪斯思想是他的艺术根基,土豆文化是他的灵魂,60 年代西方的学潮则奠定了他视觉设计的革命性。兰堡被成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使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土豆救活了兰堡,没有土豆就没有兰堡和他的艺术。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土豆文化是他本能领悟的民族文化,是他面向世界的一扇最初的窗口。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土豆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三、多维化图形创意
兰堡的作品中大多都以图形为主,很少或者没有文字出现,可见他是非常在意图形语言的表达,也让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图形创意上的造诣,他以渊博的文化根底和深厚的美学修养,表
现广告主题的本质和内涵,思维丰富敏锐,思路宽、广、深、厚,他以宏观的大气派,把复杂的大题材,以浓缩概括的可视图形表现出来。他的创意点子,常常出人意料,别出心裁。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招贴。在这个“光明书”系列作品中,以图形化的形式作了非常形象化的比喻,展现了平面书籍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把平面设计元素分成几个层次,如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念。或者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这种视觉的空间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的字母上,这种视觉引导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目难忘。
冈特·兰堡告诉了我们其实艺术语言的真正奇迹并不是它能帮助艺术家创造错觉,而是在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手中,能使物象具有了可塑性。冈特·兰堡借助图形中的视觉语言把构成要素次第联系起来,使视觉流程活跃、生动。兰堡制造了强烈的空间位移感,形成了更替变换的奇妙视觉景象,并把这种动感特征应用到多维化平面设计中,产生了更多形式的视觉效果, 以更有力地形式吸引了观众。
四、诗意的隐喻
国外学者将冈特·兰堡称为欧洲最有创造力的“视觉诗人”,是因为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寻常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含义,通过隐喻的物体联想到实际事物。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含义。如“光明书”系列设计中对于书籍和知识的比喻,就让我们在视觉上震撼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心灵颤动。
如果说兰堡的某些简洁明了的黑白招贴是体现了“诗”的以简代繁,那么土豆系列作品中,兰堡将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叠加相结合,呈现出诗一般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光明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杰出代表的显著特点。
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兰堡在自己的平面世界里追求艺术的自由。兰堡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它就能发现它。”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隐喻的诗意,以最简洁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视觉环境,不断地塑造自己不同的设计风格。
兰堡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语言说话,一切装饰性元素都让位于视觉功能。在创作题材上,兰堡钟情于土豆,执着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系列招贴,同时更以一个设计家对自由的追求来体现他对视觉艺术的理解。在形式手法上,兰堡总是尝试新的方法来改善单纯的平面效果。无论是空间的创造、式样的转换,还是用密集凸显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兰堡追求的是平面视觉效果上的突破和创作上的个人化、自由化。他的每一幅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颤动。他运用他理性的思维,艺术的表达,新颖的创意拓宽了我们的艺术视野,其诗人的情怀为我们重新构造了艺术的境界,他的视觉创造给视觉形象世界带来了新的力量和生机,更加激励着我们寻找个人风格,强化创新的信念。
参考文献:
[1]招贴设计/林家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1 月
[2]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年9 月
【陈娟,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