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泥塑教学设计

来源:伴沃教育


泥塑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泥塑课的设置是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土陶泥等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欣赏古、今泥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情趣、关注民族的文化遗产,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分析

1、学生喜欢动手制作这一形式,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玩泥巴的游戏伴随他们长大,对泥巴情有独钟,用泥制作作品更会让他们感到愉快,身心得到了解放。

2、学生对泥塑的理解还很肤浅,通过欣赏更多的作品来丰富涵养,累积创作所需的文化底蕴。

3、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优秀作品,在同学面前得到展示,会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 结合对泥塑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努力以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 重点学习与泥塑创作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感受泥塑创作的特点和乐趣。

3. 运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多种泥塑创作方式表现自己的创作。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泥板成型、泥条成型基本技法。运用基本技法创作一件作品。

教学难点

了解泥塑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认识泥塑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泥塑创作的工具,用水簸法加工得到的泥,示范作品及图片。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泥塑发展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初步了解我国泥塑的发展史,涵养传统文化精神。

2、理解“古为今用”的道理,理解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再开拓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鼓励学生巧妙构思,创作出富有情趣的作品。

3、表现三维空间的泥塑制作技法有很多种,以泥条造型来表现三维空间的讲解为

主,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的技法。

4、由于学生在小时侯有玩泥巴和在学工时亲身体验泥巴特性的经验,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和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泥塑是最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水、土等因素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更主要的是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

教师提问: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泥塑与陶艺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回答略。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重现自己以前玩泥的情景,产生创作愿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导,探讨解疑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 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

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

通过看书及课件学习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

注:泥条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

[设计意图] 探究学习,重点掌握泥塑的泥条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三)、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设计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器具。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

注意:1、你身边有许多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3、注意室内及自身的卫生。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教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好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出现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 ”来设置本课的创作体验过程,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技巧奖、

谈创作体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 采用自评与他评的方法,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习,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同时配合课题要求评出各种奖项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课标提出的作业要求与作业评价相统一的原则。

(五)、布置展览,成果展示。

在美术专业教室展台上,为期一周。

[设计意图] 深化本课的学习内容,升华情感认识篇二:泥塑教案

美术泥塑教案

河北屯中心小学

篇三:劳动与技术泥塑教案[1]

1

2

3

4

5篇四:泥塑教案 文档

学习目标:

文静

1.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尝试用橡皮泥制作或和小木棍结合的方式塑造立体形象。

2.能够在合作中塑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3.体验玩泥的乐趣,提高学习劳技的兴趣。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萌生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塑造出成功的作品。

教学难点:

泥塑过程中各部分的插接、组合与形体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欣赏作品。

二、 激发兴趣、初步尝试

你们以前做过泥塑么?请大家拿出一块橡皮泥,玩一玩?

(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团、搓、捏、压等技能,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同学们交流展示。师提升总结,引领示范。

(同学们跟老师做一遍,教师指导技术要领)

过渡:学完了这些技术,你想不想尝试制作一件作品?

三、 自学尝试、熟悉技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鸭子的主要步骤,学生看书边自学、边尝试。(师巡视指导) 展示作品,交流(此环节重点解决1、颜色的搭配,2、抓住特征,3、支架固定) 小结:看来我们的作品要想栩栩如生、不但要注意颜色的合理搭配、更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学要用支架固定。

过渡:同学们还想玩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件作品,进行模仿创作。

四、 模仿创作、提升技巧

学生模仿创作

学生将作品以第一次比较,进行自评。

师小结:大家这一次的创作有很大的进步,我们的泥塑技术在一次次练习中得到了提

升,相信大家能够自己制作出一件自己创作的作品,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个创意大比拼吧?比一比哪组的泥塑最形象、最有趣。

五、 充分想象、综合实践

1、学生创意制作,教师参与点评

2、生展示作品

师:哪一组最漂亮?学生互评!

小结: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创作的作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过渡:其实泥塑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各种风格。

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讲一讲,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点。

2、能恰当运用搓、揉、捏等技能,学习创造性地泥塑花瓶。

3、设置情境,提高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准备:每组一只用彩色塑料袋包裹好的花瓶(各种形状)。

每人一块橡皮泥,泥工板。

若干朵用铅丝、皱纹纸做的彩色纸花。

过程:

1、猜一猜。

请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里藏着什么?

2、摸一摸,讲一讲

大家轮流摸一摸,边摸边讲,讲讲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塑料袋里藏着什么?(花瓶)

3、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今天,老师给每组带来了一只漂亮的花瓶,每只花瓶的样子都不一样,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然后用橡皮泥做一做,花瓶会是什么样的呢?

要求:(1)保持安静,小嘴巴抿紧

(2)可以一边摸,一边捏,一步一步感知。

(3) 花瓶要做得大一些,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小花朵,花瓶做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就送他一朵花,好吗?

4、展示作品,小结

请每组小朋友打开塑料袋,大家相互欣赏。

一.活动目的:

1. 学生初步了解泥塑艺术及泥塑创作步骤;

2. 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通过泥塑的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4. 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协作的精神。

二.活动器材:

1. 泥塑模型2.泥塑工具——泥塑刀一套3.粘泥

三.活动过程:

1. 简介:辅导员老师简介泥塑艺术、泥塑创作要求及泥塑工具的名称和使用。

(1)泥塑艺术:

a:泥塑是一种以粘泥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b:泥塑的评判标准从艺术价值、技术难度、作品设计三个方面评价。

(2)泥塑创作:

a:(主题泥塑)将花瓶泥塑模型(三片)或碗泥塑模型(两片)合起来,

然后边往泥塑模型中铲粘泥边拍实,直到模型中铲满粘泥为止,接着仔细地分片取下泥塑模型,最后通过挖、雕、掏等手段对泥塑作品进行加工。

b:(创意泥塑)(让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力,自由创作)

2. 分组:每两个学生为一个泥塑创作小组,合作进行创作。

3. 创作:依照泥塑模型进行创作。(也可进行创意创作)

4. 命名:给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命名。

5. 评比:辅导员老师(或学生代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讲。

四.活动要求:

1. 每个操作台安排3个学生,每张课桌安排2个学生。

2. 每两个学生为一个泥塑创作小组。

3. 活动时,辅导员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4. 爱护泥塑工具,不得丢失或损坏。

5. 活动结束,做好泥塑操作台的整洁工作,将泥塑工具洗干净放回原处。

五.活动总结:

根据活动情况,辅导员老师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一 活动目的:

1、 学生熟悉了解泥塑艺术及泥塑创作步骤;

2、 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对人头部的塑造能力;

3、 通过泥塑的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4、 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协作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让学生知道并熟悉雕塑实践中的塑造过程和步骤,能够对头像的空间结构有充分认识。

2、学会熟练运用泥塑的简单技法,独立塑造五官型体,对人物的形象神态有一定的把握,能达到独立完成创作。

三 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示范和互动探讨法相结合

三 活动材料工具准备(课前完成):

1. 泥塑对象材料(创作素材由学生自己选择人物类型)

2. 泥塑工具——泥塑刀一套和一些自制的小工具

3. 粘泥(如上图)

四 活动课时和过程:课时没两周一次课程,每次课程2节80分钟。

(1) 泥塑艺术:(一边讲,一边做一些示范)

a:泥塑是一种以粘泥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b:泥塑的评判标准从艺术价值及用途、技术难度、作品设计三个方面评价。

(2) 泥塑创作:

a主题命名创作——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从在架子上缠绕绳索开始,利用钉子和绳索的缠绕使泥牢固的依附在架子上,然后将泥拍实,通过揉、捏、按、挖、雕、掏等手段对泥塑作品进行加工。

b自主创意泥塑——(让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力,自由创作)

我们结合两个方面,既有主题“人物头像”,又有自主发挥的要求。

2、分工:每个学生为一个泥塑创作单位,要求独立进行创作,完成作品。

3、创作:依照学生自己搜集的创作任务主题,对“人物头像”进行个人发挥创作。

(1) 给架子上泥过程。

这里给学生示范后开始巡走指导,注意事项有:

a一定要牢固,多用绳子缠绕。

b按照头骨的结构上泥造型 。

c空间结构意识。

d一些比例关系要准确,比如五官的分布比例。

(2)大的泥稿结构完成后由教师逐一指出是否正确,正确的开始对头部五官进行深入塑造。

a 有的学生提出不知道如何塑造五官,教师建议她们相互观察。

b 观察后再进行塑造,还有疑问的教师示范。

c 在示范中传授一些基本常用的工具使用方法和塑造技巧。

d 提示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有空间意识的去想塑造,多次调整直到形体准确。

(3)学生对完成作品进行其他装饰

4、命名:给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取个名字。

5、评比:辅导员老师(或学生代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讲。篇五:泥塑教案

泥塑教案(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泥塑一课,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制作方法,并能制作完成一些简单的泥塑作品。

重点与难点:泥塑的塑造和泥塑骨架的制作。

教学准备:泥巴、范作二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导入

出示范作,引起学生的兴趣。

板书课题

三、新授

泥是雕塑作品最常用的材料之一,除了作为完成作品的材料,雕塑家在制作石膏雕塑、金属雕塑等其它作品之前,也往往先以泥塑的方法制作小稿,再扩大翻新。

1、 讲解泥的特点:

让学生阅读后回答,体积小的可直接塑造成形体,体积大的作品必须在作品内加一个

起支撑连接作用的骨架,雕塑上也称为“芯架”。

2、 大型泥塑的骨架材料:

一般采用木材或钢筋来制做骨架,绑上草把抹上泥浆然后以泥料分层塑形。

3、 小型泥塑的骨架可采用的两种做法:

a、 形体较为简单的小型泥塑用什么材料制作?

生答:可用牛皮纸卷成卷再敷以泥料。

教师小结并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泥块的凝聚力。

b、 形体复杂的采用什么材料制作?(指生回答)

生:用粗细不同的铁丝捆扎骨架。

小结:形体复杂的用粗细不同的铁丝绑扎骨架,根据结构特点扎出一个大形,然后往上挂泥,为使泥塑成形后能稳定,可将铁丝骨架固定到木板底托上。

4、 讲解泥塑的制作方法:

a、 要把握被表现对象的基本形体结构,并确定体积、大小比例。

b、 挂泥塑形时,对表现的物体细部要有深一步的了解,然后通过泥料的堆积和剔除逐步完善细部。

四、学生制作雕塑骨架,教师巡视辅导。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进一步了解雕塑技法,学习对形体概括表现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造型的准确与生动。

教学准备:示范作品,雕塑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二、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泥塑知识。

提问:泥的特点?

生答:可塑性强,韧性不大,湿时易瘫塌,干后收缩又易干裂。 展示上节课的作业进行讲评。

三、新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泥塑制作小型人物,这节课我们用粗细不同的铁丝绑扎骨架,来制作形体;较为复杂的雕塑作品。

教师示范制作人物泥塑,出示人物泥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人物动态。用铁丝按照设计好的动态造型。

四、 学生作业

每人创作一件人物小型泥塑,并尝试运用一些线状辅助材料来丰富雕塑表现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