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关键经验

来源:伴沃教育
精品文档

案例分析(根据几个不同案例进行分部分分析)

一、关键经验

1、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会正确运用相应词汇表示比较结果

2、 寻找和描述物体的量(最X、最X;一样X)

3、 结合进行量的排序练习

4、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二、关键经验入手——诊断教师制定的核心目标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

2、 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 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体验分类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分析

目标1:学习——是过程,要落在行为的目标;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没有分解目标,是活动名称在这里填空

。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目标2: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偏空泛

目标3:乐意与同伴 合作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何为探索?

修改

1、 仔细观察物体的特征,能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不同特征进行多级次的分类

2、 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活动目标

1、 感知6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 6,知道6的形成

2、 能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并用语言表述自己动手操作的结果

分析

目标1:感知6以内的数量——属于复习活动的目标

目标2:

能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不是操作、而是点数;用目测方法对于中班上期的幼儿还是比较难的。

。 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并用语言表述自己动手操作的结果活动,不需要表述过程或结果。

修改

1、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的实物,认识数字6,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案例3 中班数学活动:感知6以内的序数

分析

学习序数不必像基数数学一样逐个数的教,而是采集集中分段教学

一般分成两段——

第一阶段:学习 5以内的序数

可安排在中班进行

认识5以内的序数(一)

认识5以内的序数(二)

第二阶段:学习10以内的序数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一)

。 3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活动的核心目标——

1、 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等)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 能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判定某一物体所处的位置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二)

活动的核心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初步理解物体排列的位置因起始方向的变化而不同

2、 学会看箭头标志从不同方向(如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等)判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10以内的序数

活动的核心目标:

1、 会用序数词第1~第10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理解物体排列的位置因起始方向的变化而不同

2、 在学会单维判定物体排列次序的基础上,会二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右到左、从下到上等)判定物体的位置

4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活动目标

1、 认识梯形,初步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干扰正确辨认梯形

2、 激发学习 图形的兴趣,提高观察、比较、动手的能力

目标1

认识梯形——没有分解,属于活动名称

能不受其他干扰正确辨认梯形——不受什么干扰?颜色、大小,达到形的守恒?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和游戏中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高矮

2、 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

修订

1、 区分高矮不同的物体,能正确运用“高”、“矮”词汇表示比较的结果

2、 知道比较高矮的要求 ,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3、 能按物体的高矮的差异,进行排列

5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三、从核心目标入手——分析教师设计的活动过程

关键要点

兴趣导入——紧扣课程内容

新知学习——达成活动目标

操作巩固——关注 不同层次

练习提升——体现逐步 发展

(一)兴趣导入——紧扣课程内容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

数学的抽象性特点

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层级分类

一、 利用图形娃娃,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图形娃娃,引导幼儿发现图形娃娃有哪些图形组成(如果是几何图形的学习或形状分类;可这样导入,进行图形的复习。)

6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修改

一、 出示花片,引导幼儿发现花片的 不同特征

师:这些花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活动过程

一、 以叮当猫过生日引出主题,复习5

师:今天叮当猫过生日啦,你知道它几岁了吗?引导幼儿点数生日蜡烛

案例3 中班数学活动:感知6以内的序数

活动过程

(一) 小动物排队

1、 数动物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小动物,看他们排着队来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图形宝宝来做客,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 7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一、 教师出示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帮助幼儿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紧扣本次活动内容导入,复习图形体现由已知到未知)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玩“高人矮人”的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和你们玩过“高人矮人”的游戏,当老师说高人,你们就踮起脚尖走,当老师说 矮人,你们就蹲下来走。

2、师幼共同游戏进入教室

分析

活动案例中的“高人矮人”的游戏,教师没有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相关词汇的表述,而是由教师直接说出了“高”和“矮”。

在量的比较的教育中,活动目标的重点首先要落在相关的量的比较词汇表述上。

三四岁幼儿对量的词汇掌握比较贫乏,从而造成对量的表述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会用“大”或“小”这两个词汇作为通用词。

修订

(一) 请两个又将明显高矮差别的幼儿进行比较,让幼儿运用觉观察比较并正确运

8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用“高”、“矮”词汇表示比较的结果。

师:小明和小红比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小明高,小红矮)

四、认知学习——达成活动目标

第一次分类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分类标准(大小、形状、颜色)

师:如果要对这些花片进行分类,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

2、鼓励幼儿说一说分类理由。

3、引导幼儿比较类和子类的关系。

第二次分类

1、引导幼儿再次讨论分类标准

师:如果要对这些花片进行分类,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

2、幼儿再次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花片进行分类。

3、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类方法

9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图 花片)

案例2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6

二、情景游戏《小动物送礼物》,认识数学6,理解6的实际含义。

1、情景一:大象送来生日礼物

师出示5个糖果,让幼儿从左导游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说一说:5个糖果可以用数字5表示。

教师的点数不规范

数字卡片排列不规范

(图5个苹果6个梨子)

(图5个小花6只蝴蝶)

2、情景第二:小狗也送来生日礼物

(1)师出示5个书包贴绒——对应摆放好,让幼判断书包和糖果一样多。

(2)师又出示1个书包,让幼儿直观地了解6是在5添上1的基础上形成的。

10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3)说一说6个书包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数字6像什么?

分析:

教师不停地问:数字6像什么?

幼儿:口哨;汤匙;凳子;摇椅;鼻子;大肚子妈妈……

3、情景三:舔礼物,进一步理解6的形成、判断6以内的数。

请小朋友从盒子里找出食物数量是6(6)的卡片送给叮当猫,让幼儿将数量5的礼物添一添的方法变成数字6。再用完整的语句描述“5添上1就是6”

此环节比较多余,可以考虑为下一个环节整合。

不要拘泥于——将数字5的礼物添一添的方法变成数量6,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5添上1就是6”,这是等于另一个活动——6。

4、请小朋友说说6还可以代表什么,并用正确的量词表示,知道数字6可以表示所有的数量6的东西。

教师提问:生活中有什么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幼儿:6个黑板;6个小竹筐;6栋房子;6只鸭子;6台电视机

可改成——教师投放5的实物和6的实物,让幼儿去取实物是6的物体,让幼儿表述

1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自己取的是什么,如我取的是6辆小汽车;我取的是6块积木等。

教师小结:6辆玩具小汽车6快积木都是可以用6来表示,凡是数量6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案例3

中班数学活动:感知6以内的序数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排队

2.用序数词第几说出每只小动物的排队位置。

我们现在从左往右开始数,谁排在第1?谁排在第2?谁排在第4?谁排在第5?谁排在第6?教书随意说出一只小动物,让幼儿说出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分析1

幼儿对序数词的掌握序数数学的重点

活动案例中教师提问:“我们现在从左往右开始数,谁排在谁排在第1?谁排在第2?谁排在第4?谁排在第5?\"

这样的提问是由教师直接说出了序数词,忽略了让幼儿“会用序数词(如第一、第二

1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等)正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的目标的达成,没有把握活动的重点。

修改

可以采用“小动物排队”的形式,提问幼儿:“XX排在哪里?”,关注幼儿是否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词进行表述,而不能提问“XX排在第几个?”当幼儿能较好地掌握序数词后,教师的提问可以变换角度,如“排在第1个的是什么动物?”。

分析2

没有向幼儿直观地说明判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教师注意向幼儿说明判定物体位置的方向,如“我们现在从左往右开始数,谁排在第1”。但教师这里的“从左往右开始数”指导语,对中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为中班幼儿对左右空间方位 (图:分析2)困难。

修改

教师要学会运用手势、实物标记或箭头标志等辅助指导语“从这里数过去,排在第一的是什么动物”,这样可以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从左往右开始数”或“从右往左开始数”,如用实物标记(如从星星开始往月亮数)或箭头标记(→或←)表示从哪里数起。

3.变换小动物排列的方向,进一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我们现在换个方向,从右往左数,这个时候谁排在第1?让幼儿依次说出其它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4.教师小结:同样的位置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13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三、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梯形,引导幼儿说出梯形的名称,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梯形)

你们怎么知道这是梯形?

梯形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有点像?(正方形、长方形)

2.通过比较,进一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A:引导幼儿比较梯形和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异同点。

B:教师总结梯形的特征。

3.出示各种图形,引导幼儿能不受其他干扰正确辨认梯形。

(二)“有趣的展览会”,学习比较高矮。

1.教师:“在桌子上有很多东西,有的高有的矮,请小朋友选两样东西比看什么高什么矮。”

2.幼儿进行自选材料进行比较。

3.引导幼儿交流:刚才你选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比的?

14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A幼儿说:我选的是两个小人。

教师:你是怎么比的?

设置情境,让幼儿知道比较高矮时,被比较的物体应站(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1.请小红让在积木或椅子上,提问幼儿:现在是谁高谁矮?

2.教师小结:比高矮要站在一样平的地方,不能有的站在地上,有的站在(椅子)上。

四、操作巩固——关注不同材料

复习巩固

1.一组幼儿根据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二级分类。

2.一组幼儿根据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三级分类。

材料投放有问题,没有体现多样性、丰富性,没有贴近儿童的生活材料

第一组练习,让幼儿画,浪费时间,重复上面的练习,没有提升

分组自选活动:《我们也来送礼物》,巩固对6以内数的认识。

介绍材料

15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第一组:提供操作卡、实物卡、数字卡,让幼儿“按数取物”。

第二组:提供操作卡和印章,让幼儿“按数盖章”。

第三组:提供操作卡和记号笔,让幼儿“数物连线”。

第四组:提供操作卡和数字卡片。让幼儿“看图识数”。

分析

好——分成四组,活动内容不同,考虑到一定的难度差异。

不足——分组材料太单一,四组都是作业单,可以有实物的操作,这样一方面既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又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性。

幼儿的作业单没有号数

(四)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梯形

请两个幼儿比高矮,教育幼儿不挑食多锻炼。

1.教师:小朋友和小时候比长高了。

2.请小红和小明比高矮。

教师问:小红和小明比谁高谁矮?

16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教师问:为什么小明比小红高?

3.老师说:要想长高,要多吃东西,多增加体育锻炼。

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能从3-4个高矮不同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最高的和最矮的物体。

材料:3-4座高矮不同的房子、3-4棵高矮不同的树、3-4个高矮不同的小动物。

结合进行4-6个物体高矮的正、逆排序练习,巩固幼儿对高矮的认识。

第一组:瓶子高矮排排队(4个)

第二组:动物高矮排排队(5个)

第三组:小树高矮排排队(6个)

练习提升——体现逐步推进

知识推展:以“帮忙超市老板将商品上架”延伸到生活中的层级分类结束活动。

师: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进行层级分类,超市的老板想请你们帮他把货品上架,小朋友可以用今天学的本领来帮商品上架。

改:引导幼儿理解类和子类的关系

17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1.讨论:是杯子多,还是有把手的杯子多?为什么?

杯子多,有把手的杯子少。

因为杯子包括没有把手的杯子和有把手的杯子

2.讨论:有把手的杯子多还是有盖子的杯子多?为什么?

有把手的杯子多,有盖子的杯子少

送礼物给叮当猫,齐唱《生日快乐》歌

(三)小动物搬新家

1.幼儿根据工作单位上的要求,将小动物送回相应的房子里。

2.教师检查是否正确。

如果是第一次活动应定为在“一堆判定”

在活动的尾声,幼儿的注意力已经开始分散,所涉及的练习提升的活动要考虑难度的推进和趣味性。

请小动物住房子的游戏

玩法:发给幼儿每人5张不同的小动物卡片和1和5层楼房的卡片请幼儿根据老师的

18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要求来将动物的卡片放到楼房卡片的第几层上。

(图:楼房 和动物)

(四)幼儿作业单练习,加深对高矮的认识

教师介绍:作业单上画着一组一组物体,如大树和小花,孔雀和麻雀、楼房和树。吸管和绳子、积木和电池。在记录单子上给高的物体打钩,给矮的物体打叉。

(五)请幼儿按高矮排队

五.从活动过程入手——探讨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注意:

精选活动材料

避免无效提问

慎用活动小结

利用有限空间

(图:例1、例2、例3)

注意

19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粗细、厚薄都是长度问题。

长短是物体两端之间距离的长度。

高矮是物体从下到上距离的长度。宽窄是指物体横面距离的长度。

粗细是物体横截面的长度。厚薄是扁平物体上下面之间

例:6以内的序数

以“看电影”导入,教师提问:“小朋友,你去过电影院看电影吗?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看,可是电影院的路很远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乘坐汽车去吧!”,

例:认识梯形 总结梯形的特征,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不一样长,另外两条边是斜斜的,不平行的,它有自己的特征。

1. 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分类”案例诊断分析《福建教育》2010、11、12

2.“量的比较”教育中几个关键要点的把握--以中班科学活动“比较高矮为例” 《福建教育》2011.1/2

3.大班数学活动“认识0”的案例诊断分析 《福建教育》2011.5

20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21欢迎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