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孙道荣
①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②母亲是最后一个坐上桌的,她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桌。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③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好像与生俱来就是这样的。
④话题总是聊不完的。儿子在学校里的新鲜事;妻子单位里的同事哪个又结婚了,哪个又离了;妹妹的生意,永远像股市一样波澜壮阔;我的写作进度,还是像老驴拉磨……在所有人中,儿子抛出的话题,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⑤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⑥大家继续吃饭。儿子突然一拍脑袋,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笑话一点也不可笑,但我们大人们还是很配合地笑得前仰后合。
⑦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拣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自己去厨房再换一双筷子,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⑧大家埋头吃饭,谁搛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凉了。” ⑨是啊,外面天寒地冻,这么冷的天,难怪饭菜吃着吃着,就凉掉了。
⑩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端起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从厨房里传来“兹拉”声。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盆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
⑾“叮铃铃!”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⑿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已经放下饭碗,站起来三四次。饭桌上,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⒀母亲一次次站起来,是想让我们其他人安安心心地吃顿饭啊。 ⒁…………
107.本文写母亲在吃饭过程中为“我们”做的事情有哪些?(请用三字词语概括)
108.本文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母亲的形象?结合全文,说说
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109.你觉得本文主要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110.请在第⒁段省略号处给本文续写一个结尾,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答案】
107.①取汤勺;②换筷子;③热炒菜;④接电话。
108.(1)语言和动作描写。(2)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时刻关心子女的伟大母亲。 109.(1)以小见大。
(2)本文通过描写一家人吃饭时母亲总是站起来忙里忙外的生活细节,揭示了世界上最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这个主题,生动、感人。同时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110.示例:其实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有这样一个人: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她)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