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30分)
1. 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C )
A。岩石的工程特性B。地质作用C。基础形式D.水文地质条件 2. 概括的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 A ) A。区域稳定和地基稳定 B。区域稳定和基础稳定 C。基础稳定和结构稳定 D。地基稳定和基础稳定
3. 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 D ) A。土力学 B。岩石功臣 C.水力学 D。材料力学
4. 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B。如何按地质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地质环境,是工程地质学长期面临的任务 C.工程地质就是专门研究岩石工程性质的学科
D。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5. 陆地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 A )
A.29。2% B。40.1% C。71。8% D。59。9% 6. 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 A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不能确定
7. 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B )
A。风华作用 B.变质作用 C。成岩作用 D。沉积作用 8. 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 B )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 9. 矿物质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 A ) A。硬度 B.强度 C。刚度 D。韧性 10. 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是( D) A.沉积岩B.变质岩C。石灰岩D。岩浆岩
11. 碎屑物质被凝胶结物胶接以后形成的结构称为( A ) A.碎屑结构 B.斑状结构 C.沉积结构 D。碎裂结构
12. 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的抗剪断强度称为岩石的( C )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切强度D。抗剪强度
13. 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 A ) A.吸水率 B。吸水系数C。饱水系数D.饱水率 14. 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除产生纵向压缩外,还会产生横向膨胀,这种横向应变与纵向应
变的比值称为(A )
A。泊松比 B.抗拉强度 C。变性模量D。弹性应变
15. 岩石的力学性质指岩石在各种静力、动力作用下所呈现的性质,主要包括( A) A。变形和强度B.强度和重量C.重度和变形D重度和刚度。 二、判断题(20分)
1.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 2. 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 3. 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渗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 ×)
4.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物质沉积是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开始。(× )
5. 岩石的结构、构造对岩石的工程性质没有显著影响.(× )
6. 岩石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质按一定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 7. 在改造地壳的过程中,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使得地壳表面趋于平缓。( √) 8. 地壳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作上升和下降的运动称为水平运动。(× ) 9. 地壳中造岩矿物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盐。( ×)
10. 岩石的抗冻性可用岩石的强度损失率或岩石的重量损失率来表征。( √) 三、简答题(40分)
1. 简述工程地质学及研究内容。
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把地质科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土木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勘探等方法,弄清建筑物的地质条件(环境),为土木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并预测和论证工程建筑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防治措施。
2.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 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哪些?
答: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坚硬岩、软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
4. 什么是地质作用?内、外地质作用是怎样改造地球的?
答: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改造地球;外力地质作用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改造地球.
5. 什么是变质岩?变质岩有哪些主要矿物质、结构和构造?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什
么?
答: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的矿物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岩浆岩和沉积岩所共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另一部分为变质作用后所产生的特有变质矿物: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等。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和碎裂结构。变质岩的构造主要包括变余构造和变成构造。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特有的变质矿物。
四、论述题(10分)
分析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答: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岩石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工程地质作业2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不属于地质年代单位的是(B ) A。宙 B。统C。纪 D.代
2.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主要有(D )
A。沉积接触、平行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整合接触 C。风化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整合接触 D.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3.下列有关岩层倾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岩层倾向与岩层走向无关
B.岩层的倾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 C。岩层的倾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 D。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数值
4。水平岩层的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是( A) A.平行或重合 B.弯曲方向相反
C。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限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D。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5。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应当是(A ) A。倾斜的B。垂直的 C。水平的 D。无法确定 6.可以确定岩层在空间位置的因素是(D )
A。地壳运动 B。地形地貌 C。走向和倾斜D.走向、倾向和倾角 7.背斜表现为( B)
A。核部为新地层,两翼对称出现老地层 B.核部为老地层,两翼对称出现新地层 C。向下的弯曲 D。与弯曲方向无关 8.逆断层即( A)
A。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B。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C.上盘水平左移,下盘水平右移的断层 D.上盘水平右移,下盘水平左移的断层
9。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上下两套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为(B ) A.上老下新 B。上新下老 C.同一时代 D.无法确定 10.节理按照形成时的力学性质可以分为( A)
A.张节理和剪节理 B。张节理和顺层节理 C.走向节理和顺层节理 D。侧向节理和剪节理 11.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包括(B )
A.钻孔分布图、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 B.地质柱状图、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 C。路堪线路图、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 D。测点分布图、路堪路线图、地质平面图 12。地质上的符号“↘/↖”代表的意思是(B) A.向斜B。背斜C.断层D.节理 13。风的侵蚀作用包括(A )
A。垂杨作用和腐蚀作用 B.垂杨作用和冲蚀作用 C.溶蚀作用和磨蚀作用D.溶蚀作用和冲蚀作用
14。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A ) A.越来越弱B。越来越强C。不发生变化D.无法确定 15。形成冲击土的地质作用是(D )
A.风化作用 B.雨、雪水的地质作用C。洪流的地址作用 D.河流的地质作用 二、判断题(20分)
1。与整合接触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 2.组成褶皱的岩层,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即枢纽。(√ ) 3。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得钝角称为岩层的倾角.( ×)
4。某套地层在地表呈现出有规律的重复,则由该套地层组成的构造是断层的结构。(× ) 5.某沉积岩层的走向一定、倾斜一定、倾角一定,则该岩层的空间位置一定。(√ ) 6.放在地质图右侧的地层图例,应该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 7。岩层发生断裂后,两侧岩块具有明显位移的构造称为节理.( ×)
8.洪积土具有的特征是物质大小混杂,分选性差,颗粒多带有棱角。(√ ) 9。岩石的风化使岩石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
10。坡积土的矿物质成分主要取决于卧基岩的矿物成分。( √) 三、简答题(40分)
1。叙述张节理的主要特征。
答:张节理的主要特征是产状不很稳定,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延展均不远;节理面粗糙不平,擦痕不发育,节理两壁裂开距离较大,且裂缝的宽度变化也较大,节理内常充填有呈脉状的方解石、石英,以及松散工已胶结的粘性土和岩屑等;张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的距离较大,分布不均匀.
2.在野外如何测定岩层的产状?
答:岩石的产状要素用地质罗盘在岩层层面上直接测量。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或指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锤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3.断层的类型及组合形式有哪些?
答:断层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逆掩断层、平移断层; 组合形式:阶梯状断层、地堑和地垒、叠瓦状构造。
4。残积土的成因及特征?
答:岩石风化后产生的碎屑物质除被风和大气降水带走一部分,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
残积土的主要特征:残积土从上到下沿地表向深处颗粒由细变粗。残积土一般不具有层理,碎块呈棱角状,土质不均,具有较大孔隙,厚度在山坡顶部较薄,低洼处较厚.残积土与下面的母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其成分与母岩成分及所受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残积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结构性。
5。积坡土的稳定性是否以其表面坡度来判断?为什么?
答:不能。坡积土的表面坡度与生成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表面坡度就越小坡积土的稳定性取决于下卧基岩表面的坡度与形态,基岩表面的坡度越大,坡积土的稳定性就越差。
四、论述题(10分)
分析节理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答:岩石中的节理,在工程上除了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与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
岩体中存在节理,破坏了岩石的整体性,促使岩体风化加快,增强岩体的透水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当节理主要发育方向与路线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的产状如何,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岩体存在节理,还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
工程地质作业3
一、选择题(30分)
1。地下水按理藏条件分类可以分为(D )
A.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B.裂隙水、包气带水、岩溶水 C.潜水、孔隙水、包气带水 D。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2.在潜水流向上,相邻两等水位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称之为该距离段内潜水的(A ) A.水力梯度 B。埋藏深度 C。含水层厚度 D.潜水水压
3.充满于两个隔水层的含水层中具有静水压力的地下水是( C ) A.孔隙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包气带水
4.泉的种类很多,其中由含水层被河流侵蚀切割形成的泉是(A) A.侵蚀泉 B。接触泉 C.断层泉 D。溢出泉
5。地下水引起渗透破坏的两种主要形式是( A)
A。流土和潜蚀 B.风化和潜蚀 C。流土和冲刷 D。潜蚀和冲刷 6。地下水对建筑结构材料腐蚀的种类分为( A )
A.结晶腐蚀、分解腐蚀、符合腐蚀 B。结晶腐蚀、分解腐蚀、冰冻腐蚀 C。分解腐蚀、冰冻腐蚀、复合腐蚀 D.结晶腐蚀、冰冻腐蚀、复合腐蚀 7。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压缩波B.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 C。纵波和横波均为体波 D。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8。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9.斜坡的破坏方式有(A )
A。滑坡和崩塌B.滑坡和蠕动C。松动和崩塌D。弯曲和崩塌 10.根据地质成因,结构面可分为(D )
A。火成结构面、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 B。沉积结构面、原生结构面、火成结构面 C。断层结构面、沉积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D。次生结构面、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 11.下列各种结构面为原生结构面的是(A ) A。片理面 B。断层面 C.节理面 D.风化裂隙 12。按滑动的力学性质,滑坡可分为(B )
A.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 B。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 C.张性滑坡和剪切性滑坡 D。切层滑坡和均质滑坡 13.形成土洞的地质作用是(B )
A。生物作用 B.潜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风化作用 14.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 B )
A。两种移动,两种变形 B。两种移动,三种变形 C.一种移动,三种变形 D.三中移动,一种变形 15.下列最易发生岩溶的一组条件是( A )
A。可溶性岩石,岩体内有相互连通的裂隙,水具有侵蚀性,且水是流动的 B。可溶性岩石,丰富的水,岩体内有丰富的裂隙,水是静止的 C。沉积岩,水具有侵蚀性,且水是流动的
D。可溶性岩石,岩体中有丰富裂隙,水具有侵蚀性,水是静止的 二、判断题(20分)
1。利用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可以确定潜水的流向,但不能确定潜水的水力梯度。(× ) 2。常水头实验常用于测定粘土的渗透系数.( × )
3。地下水的储藏量决定于岩土的有效空隙而不是总空隙.( × ) 4.承压水面与承压水的埋藏深度一致,但与地形高低不吻合.( × )
5.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完整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即包气带水.(× ) 6。烈度是某次地震地面建筑物遭受破坏程度的反应。(√ )
7.地下水渗流导致的土体潜蚀破坏与流土破坏的机理是不同的。( × )
8.渗流将土地中所有颗粒同时浮动、流动或整体移动的现象称之为潜蚀.( × ) 9.被陡倾结构面切割的斜坡前缘的部分岩体,突然脱离母体,翻滚而下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 )
10.由风化作用形成的节理面属于次生结构面.(√ ) 三、简答题(40分)
1.应根据什么原则采取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措施?
答: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原则一是改变渗流的动力条件,使其实际水力梯度减小到允许的程度;二是改善岩土性质,增强其抗渗能力。具体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性状来具体处理.
2。什么是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如何根据等水位线确定水流方向和水力梯度?
答: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高线图表示,即为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所以,垂直于等水位线的直线方向,既是潜水的流向(通常用箭头方向表示)。在潜水的流向上,相邻两等水位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值,即为该距离段内潜水的水力梯度。
3。建筑设计方面如何防止地表变形?
答:布置建筑物总图时,建筑物的长轴应该垂直于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以矩形为宜;基础底部应位于统一标高和岩性均一的地层上,否则应采用沉降缝将基础分开.当基础埋深有变化时,应采用台阶,尽量不采用柱廊或独立柱;加强基础刚度和上部结构强度。在结构薄弱易变形处更应加强。
4.基本烈度、场地烈度和设防烈度在工程应用方面有何不同?
答:基本烈度是指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所指的地区并不是某一具体的工程场地而是指一个较大范围.根据本地区的基本烈度,考虑场地条件调整后的烈度是场地烈度.在场地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工程的重要性、抗震性和修复的难易程度,根据规范进一步调整,得到设防烈度,设防烈度是设计中采用的烈度。
5。崩塌及滑坡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答:1)斜坡中出现了与外界连续贯通的破裂面 2)沿着连续贯通的破裂面总下滑力超过总抗滑力
四、论述题(10分)
叙述地震效应及其所包含各要素。
答:在地震作用影响下,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称为地震效应。地震效应包括;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和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等 地震力效应:地震可使建(构)筑物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地震力。当建筑物经受不住这种地震力的作用时,建(构)筑物将会发生变形、开裂,甚至倒塌。
地震破裂效应:在震源处以震波的形式传播于周围的地层上,引起相邻岩石振动。这种振动具有很大的能量,它以作用力的方式作用于岩石上,当这些作用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突然破裂和位移,形成断层和地裂缝,引发建(构)筑物变形和破坏。
地震液化效应: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势,但当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过程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是使原来由砂粒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层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的状态.
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强烈的地震作用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和崩塌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作业4
一、选择题(30分)
1.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 D ) A。岩体质量 B.岩体质量指标 C。岩石质量 D。岩石质量目标
2.地下洞室位置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 A.进洞山体、洞口位置、洞轴线位置 B。出洞山体、洞口位置、洞轴线位置 C.洞口尺寸、洞口位置、洞口形状 D.洞口形状、出洞山体、洞轴线位置
3。洞室开挖过程中,周壁岩石有时会骤然以爆炸形式呈透明体碎片或突然弹出或抛出,并发生类似射击的噼啪声响的现象称为(B ) A.围岩缩径 B。岩爆
C。岩体滑塌 D。岩围塌顶
4。影响岩体质量优劣的地质因素包括( A )
A。岩体的完整性、岩石质量、岩石风化程度、岩石软化性 B.岩体的完整性、岩石质量、岩石风化程度、岩石吸水性 C。岩体的完整性、岩石吸水性、岩石风化程度、岩石软化性 D.岩体质量、岩石吸水性、岩石防冻性、岩石软化性 5。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 A )
A。承受岩土压力和水压力 B。防止地下水渗入 C。装饰洞室 D。辅助围岩灌浆
6。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构成的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与围岩母体脱离,突然塌落而形成塌落拱,这种围岩破坏形式属于( A ) A。顶围悬垂与塌顶 B。侧围突出与滑塌 C。底围鼓胀与隆破 D.围岩缩径及岩爆
7。黄土经冲刷、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夹有砂、砾石并具层理的黄色土状沉积物成为( A )
A.黄土状土 B。湿陷性黄土 C.非湿陷性黄土 D。膨胀土
8.下列关于膨胀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膨胀土遇水膨胀 B。膨胀土失水收缩 C.天然状态下的膨胀土,多呈硬塑到坚硬状态 D。膨胀土的胀缩不可逆
9。盐渍土在浸水后强度( B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确定 10。岩土指标的标准值是指( B ) A。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B。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
C.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再乘以分项系数 D。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乘以变异系数
11。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工程地质勘察首先应确定勘察等级
B。岩土工程勘察一般分为可行性、初步、详细、施工勘察四个阶段 C。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只需根据场地等级即可确定 D。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场地可分为三个等级
12。回转钻探不适宜于的图层是( A )
A.碎石土 B.砂土 C。粉土 D。粘性土
13。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选用( C ) A.1:5000~1:50000 B。1:2000~1:10000 C。1:500~1:2000 D.1:200~1:1000 14。野外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不包括( A ) A.实验法 B。线路穿越法 C.界线追索法 D。布点法
15.标准贯入试验中,锤重为( A ) A。63。5kg B.80kg C。65。7kg D.73kg 二、判断题(20分)
1。作用在洞室衬砌上的外水压力等于外水的全部水柱高度乘以水的重度.( × )
2。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 ) 3。全断面开挖一般适用于围岩稳定、无塌方掉石的地区。( × )
4.地下洞室断面形状的选择,应考虑洞室的用途和服务年限、洞室的围岩性质、岩土体 的分布特征、洞室的支护或衬砌方式和材料等因素综合确定。( √ )
5.RQD表示以钻孔获取的大于10cm的岩芯断块总长度与岩心进尺总长度之比.(√ ) 6。按分级变形量,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可分为四级。( × ) 7。黄土均具有湿陷性。( × )
8。根据岩体变形与时间、变形与荷载的关系曲线,不能区分导致岩体破坏的变形。(√ ) 9。可行性勘察主要是为探明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 )
10.平板荷载试验主要用于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土的变形模量。( √ ) 三、简答题(40分)
1.选择洞轴线位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选择洞轴线位置应考虑(1)地形:应注意利用地形、方便施工.(2)地层与岩性条件:地层与岩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洞室的稳定性。(3)地质构造条件:应考虑在大块而完整岩体中布置轴线;应注意分析洞轴线与岩层产状、褶皱地层的走向的关系。(4)水文地质条件:对隧洞沿线地下水分析其埋藏运动条件、类型及物理化学特性等情况。
2。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答: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二: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增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岩。
3。衡量膨胀土特性的指标有哪些?各自的物理的意义是什么?
膨胀土工程特性指标主要有四个:自由膨胀率δef、膨胀率δep、收缩系数λs和膨胀力Pe
4.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什么?
答: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工程建筑所处的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的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进行
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的具体任务有;(1)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做出评价,选择优秀的建筑场地。(2)查明工程范围岩土休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整治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参数。(3)分析,研究工程中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做出评价结论。(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做出论证和意见。(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和整治建议。
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答:(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2)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地层结构和地下水空间分布的参数、岩土体工程性质和状态的设计参数.
(3)预测拟建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法。
(4)提出地基与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各项岩土工程方案设计的建议。 (5)预测拟建工程对现有工程的影响、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影响.
四、论述题(10分)
分析岩体破坏的机理及渐进破坏。
答:导致围岩变形的根本原因是地应力的存在。洞室开挖前,岩(土)体处于自然平衡状态,内部储存着大量的弹性能,洞室开挖后,这种自然平衡状态被打破,弹性能释放. 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地下天然应力、重分布应力及附加应力,另一方面与岩土体的结构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密切有关。 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大小超过了岩土体强度时,便失稳破坏;有的突然而显著,有的变形与破坏不易截然划分.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二者是发展的连续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