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管理的艺术性之关键
【摘 要】领导艺术它应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原则性、灵活性、多样性,协调性是中心,创造性与高效性是本质。“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校长只有重视领导和管理的艺术,才能取得最好的办学成绩。
【关键词】管理观念 情感调控 尊重理解 案例1
今年我校来了一位新教师姓余,学校安排她担任二年级2班语文教学。那天,我和汪校长听了她一节课,说实话,我比她还紧张,看到她涨红的脸,一只手一直不自然地放在扩音器上,拿书朗读时,双手一直在颤抖,语调一直低声并哆嗦着。一堂课下来,我们领导觉得她的课简直没法听,事后她自己都不知道讲了些啥,压根别谈考虑教学方法、教育技巧以及教学效果了。 下面是领导的两种处理方法:
1.在评课的时候,两位学校领导当着很多老师的面都不约而同的赞扬了她,说她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节奏把握不错,自身素质较高,是个绝对有潜力的好老师,将来好好努力,多向老教师讨教经验,假以时日,必定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并请小余办公室里的一群“活泼”的老师向小张传达教育经验,从备课重点到上课要领,从教学层次到作业设计。
2.听完课后,校长气呼呼地走了,日后学校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提供给她学习的机会,可能本意是让她继续锻
炼吧,就这样听之任之,顺其自然。
作为分管教学的我当然会选择类似第一种的方法,我想,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对所有的新教师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欣赏多一点帮助。新上岗的小学教师,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善于研究问题却缺少实践。怀揣教育理想和激情,带着“舍我其谁”的信心踏上工作岗位,没料到会遇上如此复杂的教育现实: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好像没地方运用;班里的孩子个个顽劣;课时量重、活动多、培训多,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就非常需要给新教师最大的精神肯定和很多的学习渠道。宽容中不失严谨,尽力帮助,满怀期待,如果对于新教师的陈旧印象根深蒂固,不再去发掘和肯定其有进步的方面,这对一个教师的成长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这种做法既是冷漠的,也是对学生和新老师不负责任的。 我想,只要不是天资愚笨,任何一位有才干的新教师,在这种充满激情的工作环境中都是会慢慢做出自己的一番成绩的,至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朝向成为最优秀的老师而努力。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着力营造和谐的教师文化,着力塑造拥有健康体魄、良好心态并能够执著追求的教师,从而实现全体教师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让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案例2
一天课前,我告诉一位已有五年教龄的吴老师要听她的课,她却红着脸说:“陈校长,不好意思,这节课我准备了单元测试”。我
说:“没关系,我下次再来听”。本以为很正常,也没放在心上。不巧的是,我因为有事又路过这位教师上课的教室,却意外地发现她并没有单元测试,而是在上课。我有些惊呆了,这么年轻的老师竟敢向校长发起挑战?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下面是领导的两种处理方法: 领导冲进教室,问个明白。 领导快速离开,事后交流。
作为分管教学的我选择了第二种方法。回到办公室,我冷静下来。首先我换位思考,教师为什么不愿意?教师又是怎么想的? 于是我心平气和地找来那位吴老师,问其原因。她说:“我对推门课很反感,甚至很厌恶。由于没有心理准备会很紧张而影响上课的水平,从而给校长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很冤枉。我希望把随堂听课改为预约课或者邀请课,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充分展示自我”。教师这番话触动我,我先分析“推门课”的利与弊:利是这种突然袭击的听课方式,对教师平时教学习惯和基本教学素养以及随机应变能力的检查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弊呢?是不是对教师权益的侵害,是不是对师生不尊重,是不是管理观念落后。下一步如何让教师自然地接受“推门课”?我思索着:
1.调整“推门课”的评价目标,与公开课不同,它更应注重教师对课堂基本要求的把握,使教师真实展现自己的日常教学,避免主观臆断。
2.不同教师不同对策。a. 对新分配的新老师取消“推门课”的
制度,采取行政预约和教师相邀两种听课方法。 b.对不求上进的年轻教师继续采用“推门课”的方法,给其压力,促使提高业务能力。c.对工作积极、业务能力出色的教师取消“推门课”,但他们每学期给其他教师上示范课一节。
3.鼓励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5节。 一个现代化学校应该从行政管理走向学术管理,从现状维持走向体系构建。教育不能靠检查作为低层次的管理手段,不能将教师作为监视的对象,管理者更不能成为包工头似的监工。只有引导教师们将小事做大,把苦事做甜,将琐事做细,把善事做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自我价值,才是现代学校管理者思考的重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