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伴沃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图书出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科技图书出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来源:伴沃教育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18卷第23期科技图书出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赵海青

【内容摘要】科技图书出版对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知识交叉融合使得学科体系的边界也渐趋模糊,人们的阅读、学习习惯也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发生了巨大改变。科技图书亟需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构建出版部门的模式,不断适应现代出版业发展以及科技图书阅读的新需求;科技图书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并对科技前沿动态十分敏感,才能应对好挑战。

【关键词】科技图书;图书出版;图书编辑【作者简介】赵海青(1979.8~),女,内蒙古人;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编审;研究方向:图书出版

一、科技图书出版的挑战

目前,科技图书出版面临的挑战众多,在业务模式、编辑队伍和作者资源三方面的挑战尤为重要。

(一)业务模式方面。在知识爆发、“互联网+”“以及“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图书出版必须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再造业务流程、培育新型业态实现创新发展。科技图书目前仍是以纸质为主,适应性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二)编辑队伍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促使各学科知识加快融合交叉,学科边界渐趋模糊。出版社也要具备多学科交叉的编辑队伍。

(三)作者资源方面。对于科技图书出版而言,因其出版

作为内容创作者的作者资源建设物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要求,

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知识付费的发展,各个知识服务平台都在积极抢占科技图书作者资源,科技图书作者通常非专职写作者,其本职工作繁忙,对比之下,图书出版缺乏经济效益回报力度,也会导致作者缺乏写作动力,从而影响科技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图书出版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科技图书融合出版增值服务能力。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图书出版要积极谋求纸质图书之外的资源收益,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科技图书出版社可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信息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的特性,大力拓展网络购书渠

加强网络营销,解决购买科技图书难的困境;可与各大学道,

术平台、教育平台合作,依托积累的丰富内容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挖掘和更新,为学术平台提供电子图书,为教育平台提供教育资源等,实现融合出版增值服务,从而不局限于纸质图书,从资源信息化和数字化角度建立多元盈利模式,提升科技图书出版的效益。武汉理工数传公司开发RAYS系统

“现代纸书”提出了概念,编辑可基于纸质图书,通过配套数字资源与服务,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实现视频教学、有声书、课程直播、在线答疑等功能,从而获得图书销售之外的附加价值,并且可以抓取读者数据,建立读者数据库,持续为读者

“互联网+”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在传统出版行业实现的转

型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立足产业紧盯技术发展,满足科技工作阅读需求。科技图书作为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对推进我国科技进步与

知识创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图书出版要准确把握

精准地选择相好国内科技产业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

应的主题开展出版策划,努力挖掘、整合更多、更好的出版资源,提升内容质量。例如,紧密跟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准确地把握好图书出版定位,依托自身现有的资源和

积极与各大专家和高校、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展开合优势,作,出版与产业、行业知识需求相符合的科技图书,在介绍前沿科技成果的同时,积极兼顾科技传播以及成就展示等要求。

(三)以科技出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争取出版项目

凝练和传支持。科技出版人的使命是完成科学知识的总结、

播,以达到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的目的,而在现实中科技图书由于受众窄、销量少,存在许多困难。为支持优秀科技学术著作出版,繁荣科技出版事业,促进科技事业发展,国家也设立了诸多项目予以支持。科技图书出版社应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该有效地借助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丝路书香工程”、划项目国家主题出版等国家项目,着力保证出版图书内容的高层次、高品质。通过项目的申报和运作,不仅能切实反映我国最新科研和学术研究成果,为落实国家相关战略和政策提供更有力的知识支撑,也可达到引领行业发展,加快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的作用。

(四)提升科技图书编辑素质是提高科技图书质量的关键。科技图书编辑的素质对科技图书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编辑专业素质是提高科技图书整体质量的关键。编辑素质覆盖众多内容,在新形势下,编辑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创新素质尤为重要。

1.政治素质。在政治素质方面,不仅要符合我国出版规范以及质量要求,还要能够深入领会国家各项法规、规划和政策,把握产业发展脉络和趋势,从服务国家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待图书出版工作。

2.专业素质。随着各学科之间的原有边界越来越模糊,科技图书编辑需要积极加强自我学习,拓宽专业知识面,加

紧跟学科发展情况,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快知识的更新速度,

知识体系。以汽车类编辑为例,传统的汽车图书编辑大多是

·13·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18卷第23期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的促进策略

□祝海玉

【内容摘要】“系统工程”,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其促进策略在于:政府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服务

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企业层面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企业人才服务体系,充分挖掘企业自身的文化因素;产业层面要以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载体,加快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的集群发展和协调发展;人才层面要重视培养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引进海外相关领域高素质人才,搭建文化科技人才良好的创业平台;公众层面要加强文化资产保护和传承的宣传,激发公众参与文化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的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文化产业;科学技术;融合协调发展【基金项目】(编号:本文为2019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

ZD201906414)成果。

【作者简介】祝海玉(1966~),女,山东郓城人;菏泽学院郓城分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发展与教育

一、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协调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当代,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而且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以及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何谓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目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着广义与狭义两个不同层面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对的广义理解,“创意”源自于当代西方与“创新”之争,它从根本上突破和

“创意”超越了传统文化产业的窠臼,主张把文化的与科技的

“创新”紧密契合,由此形成一种崭新的“双向融合”的“跨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界”概念。对的狭义理解,则主要是

“文化的科技化”,指也就是用先进的技术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作为人类文明的积淀和结晶,文化与科技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及领域,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进步,又从根本上制约着科技创新,二者的融合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人类文明历史不断向高层次发展演变的重要而关键的力量。由于影响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因机械、汽车类专业出身。当下,汽车由移动工具变成交通服务,由信息孤岛变成智能终端,由耗能机械变成移动电源,汽

汽车与交通、制造、信息、通信、车产品形态正在被重新定义,

能源、环保、基建等众多学科都在进行融合,编辑也必须具备

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机电、

3.创新素质。在创新素质方面,要积极拥抱数字出版、融合出版新技术,勇于尝试、探索新的模式,提升知识服务的能力;要能够深入把握读者阅读水平以及审美需求,引进现处理好科技图书编辑规范与活泼版式之代化美学设计理念,间的矛盾,让科技图书变得更加好读。

三、结语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之际,科技图书出版亟待寻求突破的有效途径。不同于以往的图书出版,现阶段,阅读和图

科技图书出版既书都走向了数字化和信息化。在此背景下,

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协调发展素具有多维性,

,决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从政府、企业、人才、产业和公众五个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的策略。

二、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的策略(一)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的法律法规。一是要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各地域文化资源,科学规划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重视示范基地以及园区建设,引导相关产业能够集聚发展。二是要努力引导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及技术创新中介机构,不仅能够在技术研发、信息咨询与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企业提供帮助,而且能够在数字化技术应用、影视文化作品制作、文化和科技产品版权交易等方面为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企业搭建服务平台,由此实现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成果顺利转

“生产力”。三是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增强政策支持化为相应

新模式,加快融合出版,要不断探索满足阅读需求的新方法、

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开发数字化网络新通路,又要着力提高

聚拢作者资源,以较高的选题策划能力抓住国家编辑素质,

重点项目,出版能够反映出行业、产业科学技术前沿新思路、新方法的精品著作,满足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发展以及科研科普等要求,并大力提高图书出版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广东杨敏珊.科技图书出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J]

2013,29(2):73~76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丝路书香工程”肖姝,张新娟.浅谈背景下的科技图书策

J].出版参考,2018,3:50~52划[

[3]王子康.科技学术专著出版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09,8:15~18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gwoyixia.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