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013-2014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总 分
评阅人
日 期 课程名称 科研与写作 任课教师 马书琴 课程性质 必选课 学 分 1学分 总 学 时 18学时 考试形式 课程论文
题 目 中国汽车工业出口竞争力问题与对策
学生姓名 王瑞麟 学 号 2012020876 年 级 2012级 专 业 经济学 班 级 经济1班
中国汽车工业出口竞争力问题与对策
摘要: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大力发
展国民经济,成为了大局谋划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汽车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但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提出我国该际化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汽车企业长期以来产品档次低、技术研发跟不上、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提出我国该如何自我创新与借鉴外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促进我国汽车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汽车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汽车制造企业 国际化 可持续发展 问题与对策
正文:中国汽车企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1994
年汽车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1997年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吸引外国汽车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政策,使中国汽车产业不仅在量的方面,而且在质的方面实现了飞跃成长。特别是2001年中国入世及2004年新的汽车产业政策颁布以后,中国的汽车厂商通过竞争与兼并重组正在加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经管如此,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仍存在诸多袋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汽车业国际化现状 1、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由于其在占地面积、厂房规模、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上的巨额资本投入,必然要求制造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生产所带来的效益。但是我国汽车企业数量多,小企业大量存在,汽车生产总量大,但单个企业生产批量小,不存在规模经济。 国内外汽车产量比较 单位:万辆
企业简称 丰田 通用 福特 上汽集团 一汽集团 东风 2004年 754.86 795.98 663.63 84.70 97.23 50.90 2005年 823.20 829.40 663.17 91.17 98.37 73.47 2006年 901.80 874.32 656.31 125.36 117.68 93.59 2、对外合资合作方面 国内一些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中不仅注重产品出口,同时还十分重视与国外一
些汽车企业股计划道路中不仅注重产品出口,同时还十分重视与国外一些汽车企业在销售上金星合资和合作,。 3、对外直接投资方面
在国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支持下,很多骨干汽车企业已经迈出国门,把自己的商品推向世界,推出中国,走出了关键性的一部。例如:上汽集团首开中国汽车企业独立跨国收购的先河。2004年10月28日,中国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与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企业——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上汽集团总共话费5亿美元收购双龙汽车公司78.9%的股权,从而使上期集团成为双龙汽车公司的第一大股权。
二、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离规模经济尚有距离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由于其在占地面积、厂房规模、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上的巨额资本投入,必然要求制造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生产所带来的效益。但是我国汽车企业数量多,小企业大量存在,汽车生产总量大,但单个企业生产批量小,不存在规模经济。 2、产品集中度低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且一直在小规模层次上发展,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这也是和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水平低相适应的。从表2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的集中度低很多,汽车市场的垄断程度也比较低。 3、技术水平
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十分落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靠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贡献率达到100% ,而人工投入对于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为零。西方的技术进步在工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基本在80%左右,而我国汽车工业中该值仅为27.5%。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落后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产品和制造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二是汽车工业研究开发能力弱。 4、劳动生产率
我国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下。1997年,中国198万人生产的汽车仅为158万辆,而日本汽车业74万职工生产汽车1 098万辆,中国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日本的1/18。
因此,从以上4个方面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在传统汽车工业领域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了能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另辟蹊径,开创一片新的领域,做好做强。
三、加速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对策 1、新能源的开发与节能环保
抓住新能源汽车开发机遇,提升中国汽车工业水平。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石油能源汽车很快将走下坡路。就整个21世纪而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汽油、柴油、燃气、醇类、电动、氢气以及其他多种能源汽车活跃的多级模式。因此必须抓住新能源汽车开发机遇。
注重节能、环保、安全的生产模式,促进中国汽车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汽车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向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方向进步,这三个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国家社会建设,是汽车
业发展不和回避的问题。
2、自主创新与借鉴国外技术相结合
当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所具备的优劣势条件以及面临的机会、威胁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不难发现,当前主要的汽车自主品牌都出于民营汽车企业,他们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低价格,但这样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却不一定是好事。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如何在现有的发展条件下,克服自身的劣势,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借鉴世界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利用全球资源来促进全面的发展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将成为当前的问题。
3、发展科学技术
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增强汽车生产能力。研发能力的培育与发展,关乎着我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才能够称得上世界汽车强国。因此,国家必须从政策和环境上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从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规定来看。对于演讲开发的补贴属于绿色补贴,因此,国家应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显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成本有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经营能力是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关键。
4、以全球化应对全球化
中国汽车业应立足本土,提升汽车品质,打造国际化汽车品牌。打造自主国际品牌,从延长增长变为内涵式增长—提升品质、品牌和服务,真正使我国的汽车企业与国际接轨。
面对这些问题,在急需增强中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大背景下,需要转变思想制定相关应对措施,除了加大力度进行科技创新外,国家需要加大力度,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将分散企业集中起来,制定更适合出口的运营模式,建立和完善销售网络,减少不比亚的损失和消耗,还要强化售后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售后保障,制定相关从业1规范,防止恶性的比价、压价现象的出现和滋生,避免出现靠吃退税过活的现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提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优化和改革也会必经之路。
四、结束语
中国作为迅速成长的大国,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位于世界前列。在全球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化使我们发展的必经之路,和服装、家电产业一样,汽车业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刚刚发展壮大起来的汽车企业而言,国际化的路途并不平坦,有经验教训需要总结,也可能有诸多的迷惘和困惑。在借鉴外国生产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懂得走出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道路,使我们更快地发展壮大。
五、参考文献
1、曹建海.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管理世界,2007(4) 2、邱国栋.李作奎.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与策略.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1)
3、郎贵飞.美德日的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06(11) 4、刘丽.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吉林大学,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