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下面,就来说说我眼中的京剧之美。 从它的基本特征来看,首先,综合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京剧是将语言、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融汇在一体“逢动必舞,有声必歌”的综合艺术。王国维先生曾用“以歌舞演故事”的语句来评价京剧艺术,歌舞诗话在京剧中融为一炉并得以和谐共生。京剧在这个层次上来说是文学的。
其次,正如“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京剧具有程式性。但这一特征并不是把京剧的表演形式局限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正相反,形成了“规范不变,但形式千变万化”的表演元素。例如,在行当上,京剧按此划分成了四大类别的表演程式,几大程式在化装、嗓音、服饰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京剧是哲学的,有所限制却变体万千。
再次,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此句道出了京剧的虚拟性。例如,不同于西方话剧力求写实的演出背景,京剧舞台上通常只陈设有一桌二椅,在空间上留有很大的自由,惟有演员咿呀出场,观众才会得知何时何地的信息。在这点上,也是与文学中诗词讲究的意境相通的吧。
最后,“生书熟戏”告诉我们,京剧还具有历史性的特征。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艺术形式,必不可少的会带有历史的痕迹。比起诗词,京剧是普通老百姓了解国家大事的一个更为便捷通俗的渠道。这点,在京剧的剧目的表现内容之广中可以略见一斑。
于是,由京剧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与历史性,我所理解的京剧之美便是文学的意境美、哲学的理性美与历史的厚重美。
从京剧的舞台艺术来看,舞台布景道具简洁有力,一根马鞭便是骏马一骑;行头讲究符合人物身份,有时暗示人物命运,如褴褛的富贵衣确是人物日后大富大贵的象征;化装脸谱固定。
由此,我理解的京剧之美是艺术的灵动美。
从京剧的声腔板式来看,既有程式严谨的一面,也有灵动变格的一面。京剧声腔内容丰富、琳琅满目,以皮、黄腔为主,同时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梆子腔和其它地方戏、民歌的曲调,(如“南梆子”、“高拨子”、“四平调”“吹腔”等)。
由此,我理解的京剧之美便是音乐的多彩美。
综上,我理解的京剧之美是:文学的意境美,哲学的理性美,历史的厚重美,艺术的灵动美与音乐的多彩美。
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它是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变脸的方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就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 扯脸: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根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
1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