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有感

来源:伴沃教育


读《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有感

读书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充实自我的机会,更是一个享受人生的过程,书籍为我带来了知识、力量与快乐。在我看来,书不是为了某某目的而去阅读,而是随心而阅,率性而读,也因此虽酷爱读书,但往往“收获甚微”,更无文人墨客般的风骨。

说起近来我刻意去读且对我影响较大的书,就属李瑞环同志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哲学,一个博大而精深的领域,我从未想去“染指”,也一直觉得以我这种懒惰又随意的性子,很难坚持下来。提到哲学,我不得不回忆起高中政治课上的物质与意识、唯物与唯心,还有那大段大段的重点……后来通过朋友的推荐,也曾翻过《苏菲的世界》,然年纪轻,读来甚是波折,以致无疾而终,其后又对心理学起了兴致,进而不自量力地涉猎佛洛依德,以上就是我对哲学的全部认识,粗浅且片面。我曾想,这些哲学家的脑子构造是不是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不然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是不是我看多了哲学书,我也就离现实越来越远了呢?

但当我捧起厚厚的两卷《学哲学用哲学》时,对哲学却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书中的哲学特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信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体系。全书正文共有716页,约55万字,分十个专题阐述了作者在工作实践中荟萃的思想观点和积累的经验总结,层次非常清晰。文风朴素清新、平中见奇,语言通俗易懂,诙谐生动。除个别篇目外,均选自作者1981年以来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有关文章和讲话文稿。

学点哲学,终身受益。这是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他在书中说到:“有人说,由一个普通农民、工人,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真不简单,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奥秘、诀窍,应该总结一下。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陈云同志讲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用。这完全是经验之谈,我非常赞成。”这些发自内心的讲话,对我们树立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学好称之为智慧学、明白学的哲学是很有示范作用的。

这本书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可以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来自理论的力量,让人惊讶地发现原来高深的理论竟能与现实工作如此紧密而完美的结合。以前自己也曾学过、甚至背过那些精辟哲学理论,但却始终不得要领,走不进哲学这扇大门,甚至认为概念是概念,工作是工作,学归学,用归用,真正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简直是“难于上青天”。而同样的理论、同样的概念、同样的哲学,让作者娓娓道来,却像马良有了神笔,生动鲜活了起来。他不但学得深入,而且用得精彩,学习与工作完美地实现了“无缝对接”,这也是李瑞环同志做好工作的本源所在。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各项工作中不断渗透哲学思想,演绎哲学理论,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穷的魅力和巨大实践力量。

虽然我还没有完全领悟作者最深邃的思想精髓,但似乎我已经感受到了他对哲学的热爱与信仰。正如他在书中提到:“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我学哲学,主要是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最基本的是哲学原理主导着我的思维。”,“关于学哲学,还有一句老话,人们不经常讲,但我的体会非常重要,这就是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我认为这是一个立场问题、感情问题、信仰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学的问题。”作者这般坦诚相告,我又怎能不为所动,每每读到兴起,都会不由自主地跟随他的思路、信服他的观点,因为我在书中看到的不再是无生命力的文字,而是作者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清晰、明确、执著的追求。我不禁想到,在当今信息爆炸,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对自己选定的道路执此一生,无怨无悔?

我可以么?

越深入这本书的精神,越觉汗颜,越感觉对于知识的贫乏。读书并不只是一种消遣,学习也并非一件苦差事,全看个人如何对待。人活一生难道是就是碌碌无为?我想短暂的生命禁不起这样挥霍,也实在不应该被这样挥霍。读书是为了学习,学习是为了提高,这应该是我们长期及至终身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做到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用哲学原理武装我的头脑,指导我的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