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来源:伴沃教育
山东医药2010年第50卷第6期 ・临床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 变化及意义 高晓丽,牛秀敏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300052) 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检测正常妊娠妇女55例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6O例血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rr)、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订)、纤 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AT)水平。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妊 娠期糖尿病患者^PI1'、FIB均较高,P均<0.05,而两组问PLT、P,r、PT.INR相比P均>0.05。妊娠期糖尿病组AT 水平较正常妊娠组降低,vWF水平较正常妊娠组升高,P均<0.05。两组AT、vWF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r= 一0.396,P=0.000)。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栓前状态;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71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0)06-0036-0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 2结果 现的糖代谢异常。文献报告,GDM患者产前、产后 对照组PLT为(206.69±58.65)×10 /L,APTT 静脉血栓发病率较正常孕妇高,表明GDM患者存 为(30.75±3.06)S,FIB为(351.63±56.90) L,PT 在凝血与纤溶系统紊乱,但无直接证据证实。2008 为(1O.58-I-0.53)s,PT—INR为0.93±0.06,AT为 年6月一2009年6月,我们检测GDM患者内皮损 (72.90±8.53)%,vWF为(198.61±46.20)%;观 伤状况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察组分别为(201.75±66.43)×10 /L、(33.07± 1资料与方法 4.80)S、(384.03±62.43) L、(10.56±0.96)s、 1.1 临床资料6O例GDM患者,为观察组。年龄 0.92±0.07、(55.60±12.24)%、(318.05± 22~37岁,孕龄30~36周。均依据第六版《妇产科 82.43)%。与对照组相比,GDM组APTT、FIB、vwF 学》诊断。另取55例正常妊娠产妇为对照组。两 升高,AT降低(P均<0.05);两组PLT、Prr、PT—INR 组均无高血压、肝病、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病史,近 相比P均>0.05。 期也未服用影响凝血、纤溶活性的药物。 AT与vwF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r=一0.396, 1.2内皮损伤状况和凝血功能的检测 均于清晨 P<0.01)。 空腹抽取肘前静脉血3 rnl,与3.8%枸橼酸钠按9: 3讨论 1混合,充分混匀后,4℃,3 000 r/min离心10 min Pr和AVVr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 分离血浆。检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 系统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表明,与正常妊娠妇女 (PT)、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 相比,GDM患者PT无明显差异,而A T明显延 血活酶时间(Am'r)、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 长,说明GDM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需警惕血栓 友病因子(vWF)、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形成。FIB的含量与凝血酶活性存在正相关,FIB升 (AT)。vwF、AT、D—dimer检测采用ELISA法,操作 高提示机体内存在血栓形成倾向_2 J。本研究中观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察组FIB值较对照组升高,提示GDM组存在血栓形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 成倾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栓形成的前提条 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 件 j。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通过释放一系列物 采用Pearson法,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统计 质,促进血栓形成。vWF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可 Wilcoxon秩和检验法。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促进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vWF可稳定和加强凝 义。 血因子VⅢ的功能 。vWF还可促进血浆FIB合 36 山东医药2010年第5O卷第6期 成。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vWF大量释放人血, 使血浆vWF水平增高。因此vWF可作为血管内皮 细胞受损的标志物 J。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孕 参考文献: [1]Jacobsen AF,Skleldestad FE,Sandset PM.Incidence and risk pat— tems of venotls thromboembolism in pregnancy and puerperium—a egirster—based ease-eontolr study[J].Am J Obstet Gynecol,2008, 198(2):233. 妇vWF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内皮细胞损伤。 抗凝血酶(AT)主要由肝脏合成,是血浆中重要 的生理性抗凝因子,主要维持凝血与抗凝的平衡。 AT不仅具有抗凝作用,AT可能还具有保护血管的 作用。因此,AT活性与水平减低,提示血管内皮损 伤,可伴发血栓形成。有学者提出当AT活性低于 50%时有利于血栓形成,可以作为诊断血栓性疾病 [2]Nozawa T,lnoue H,Hirai T,et 1a.D—dimer level inlfuences thrombo— embolie event8 in patients with artial fibrillation[J].1nt j Cardiol, 2oo6,109(1):59 5. [3]Pottier P,Fouassier M,Hardouin JB,et a1.D—dimer,thrombin—an— tithrombin complexes,and risk factor for thromtx ̄mbolism in hospi— talized patients[J].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09,15(6):666— 675. 的依据 J。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AT水平较对 照组降低,说明GDM患者体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 有血栓形成倾向。 [4]李玉林,唐建武.病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1-56. [5]Malyszko J,Tymcio J.Thrombin aefivatable fibrinolysis in hibitor and other hemostatic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arterial hy— 总之,在GDM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凝血与纤 pertension[J].Obstet Gynaecol,2008,34(2):174 178. 溶系统的平衡紊乱。产前及早、动态监测凝血及血 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含量变化,对指导治疗及预防病 [6]Zhang x,Halvorsen K,Zhang CZ.et a1.Mechanoenzynmtic cleavage of the ultrlarage vl1 ̄.3ular protein VOV Wilebrand factor[J].Science, 2009,324(5932):1278—1280. 情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PTI"、FIB、vWF、AT分 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血液凝血 【7]门剑龙.败血症患者止凝血功能改变的研究[j].中华检验学杂 志。2007,33(1):33-36. 状态,是反映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早期指标。在临床 工作中应加强GDM患者凝血功能、血管内皮损伤 标志物的检测,并行预防性治疗,及时发现并治疗严 重并发症。 [8]Abou—Nassar K,Kovacs ted,I(ahrI SR,et 1a.The efect of dalteparin on coagulation activation during pregnancy in women with thrombo- philia[J].Thromb Haemost,2007,98(1):163—171. (收稿13期:2009—12-09) ・经验交流・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0例 谭雪敏。萱永杰 (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056001) 2005年8月一2008年l2月,我们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 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0例,疗效满意,无复发。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76例,女24例;年龄45—84岁。斜 疝71例,直疝2l例,股疝8例;其中双侧疝2例,复发性疝3 例。伴有慢阻肺哮喘3例,前列腺增生l2例,糖尿病5例 (病史5个月一1O a)。 手术方法:局麻。选用腹股沟疝斜切口,按传统方法切 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腱膜上下无须广泛分离, 钝性分离提睾肌找到疝囊,游离精索,将疝囊完全游离至疝 囊颈部,小疝囊不作切开,直接将疝囊经内环1:1翻入腹腔。 疝囊较大时则行疝囊横断,远端不做处理,近端分离后高位 结扎或封闭后内翻折入。将锥形充填物充填人疝环内,充填 物外瓣边缘与腹横筋膜平行,周边缝合固定。如果疝环直径 腱膜用可吸收线做间断缝合。补片外侧容留精索通过后两 尾端缝合重建内环口。对直疝和后壁损坏较重的斜疝、复发 疝,补片外缘与耻骨梳韧带予以缝合固定。最后关闭腹外斜 肌腱膜,缝合外层组织至皮肤。 结果:本组手术均或成功。3例术后出现局部皮下积 液,2例出现阴囊积液,行穿刺抽液后痊愈,2例出现局部肿 胀,经治疗后3—5 d症状消失。随访1—3 a,均无复发。 讨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壁缺损较大的腹 股沟疝及复发疝的有效治疗手段。结合本组资料,笔者有以 下几点体会:①术中必须保证充分地暴露及精细的解剖,以 满足探查及修补的需要,确保植入物放置的精确性;②严格 无菌操作,严密止血,防止切口感染修补失败;③精索游离要 充分,否则平片补片孔径小将精索卡压太紧,术后会引起阴 >4 cm,则置放2个网塞,塞问、外围予以缝合固定并用腹横 筋膜略加包埋以固定其位置。提起精索,于精索后平铺网状 补片,覆盖整个腹股沟管后壁,四周固定,补片下缘与腹股沟 连续韧带缝合到内环侧方。补片上侧与腹内斜肌或腹横肌 囊水肿及睾丸的血液循环障碍;④正确判断疝环的边界,固 定网塞于疝缺损边缘且有足够强度的组织之上,并适当地重 叠;⑤网片及网塞均需确切缝合,缝合间距不应过大,并合理 使用缝线。 (收稿13期:2009-11—17)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