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会计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和社会需求的膨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把环境资源纳入会计研究领域,逐步出现和形成环境会计。正如大家所了解的,传统的会计计量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而在环境会计中,因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不能通过市场而进行交易,所以就没有市场交易价格,因此,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就不能作为环境会计的计量属性。现在的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无法计算,这都是人类无限度地向自然摄取而不补偿的结果。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对环境会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环境会计需要在会计要素、核算方法、账户设置、报表项目、附注披露上逐渐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看齐,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会计;环境要素;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social dem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each country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western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nto the accounting field, gradually appeared and formed th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 As everyone knows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measurement is the transaction price as the prerequisite, and i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nvironmental cost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due to not through market transactions, so there is no market transaction price, therefore, simply to the transaction price for premise cannot serve as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ttribute. Due to the los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can not be calculated, have to say this is human indefinitely to natural uptake without compensation results. In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ought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for higher and stricter requirements.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accounting elements, the report project, accounts, accounting method, the note disclosure gradually to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ine, so as to achieve the true sense of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Key words: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lements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Countermeasure.
引言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容小视。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资源、治理环境污染己是十分必要的。人们不断反思传统发展模式,从中认识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环境污染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根据我国环保部门估计,环境污染中80%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政府已把工业污染的防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这必然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大量的环境问题需要解决,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环境活动,这些活动必然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活动中,使传统会计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环境问题是
- 0 -
一个古老的问题,自从人类告别了荒蛮时代步入文明时期,就开始产生了对空气、水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的污染问题,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更是以惊人的速度破坏着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是一个新兴的问题,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环境问题,以至于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还是国家、企业、个人各层次,都在力所能及的参与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这一过程需要有关环境的经济信息,需要会计数据的支持,在这样的形势下,环境会计便应运而生。 1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又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但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可持续发展由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满足需要,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每个方面的发展目标,特别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其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 2环境会计 2.1环境会计的产生
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起,日益先进的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社会发展所依靠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已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以致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被动摇。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T.Marlin)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此之后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环境问题受到关注;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
- 1 -
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在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2.2环境会计的本质
环境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以其他计量尺度或形式,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在我国会计体系中创建环境会计是有必要的,因为这不仅是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同时又是会计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建立我国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会计行业应积极投身于环保活动,积极探索怎样建立和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环境会计。 2.3实施坏境会计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面对上述现行会计体系在保护资源与环境方面的诸多缺陷,因此需要在会计体系中建立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推动政府和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抑制环境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2.3.1实施环境会计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发展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工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不能以牺牲和损害环境为代价,只有有效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人们以新的经济思维模式把环境因素充分融合在会计体系中,通过建立环境会计,进而发展成为反映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真实体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利于政府及企业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对国民经济指标的调整及对环境资源消耗和衰减进行充分补偿的目标,推动经济与环境“双赢”。
2.3.2实施环境会计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原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6月颁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2001年我国7大水系和劣五类水质占52.8%,丧失了饮用水功能,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土壤退化、植被破坏、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化锐减等问题仍较严重。环境质量恶化既严重威胁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又严重威胁着人
- 2 -
类的生存环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经济活动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最重要的缘由,而利用会计手段对环境活动进行确认和计量,是可以提高环保投入产出率、改善环境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因此,建立环境会计,将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所造成的损失及效益纳入会计核算范围之内,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行为,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已经成为环保及会计界一项非常紧迫的战略。 2.3.3实施环境会计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实践
我国环境保护的实践证明,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的核心和保障。而环境管理的产生及发展都要求会计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如环境资源的存量、流量情况,环境费用的总量和用途,环境保护业绩等,通过分析所提供的信息,了解到环境状况并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只有改革现行会计体系,建立环境会计,正确反映和控制在资源、生态、环境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核算环境成本费用,分析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产出情况,评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变化趋势,才能使环境管理有的放矢。
2.3.4实施环境会计可以明确企业的环境责任
企业生产经营和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由过去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改变成为追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减少或消除环境成本费用。人们越来越迫切要求企业提供某种具体形式的环境报告和环境影响的财务分析,重视其所承担的环境责任,认真对待引起的环境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会计学范畴出发,把环境会计信息作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之一。 2.3.5实施环境会计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偏好环保产品,那些有利于环境质量提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绿色产品、环保标志产品等成为了企业竞争的焦点。企业不能再被动地参与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而是要积极地选择清洁生产和环境无害化技术,去降低成本开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近年福建省组织开展对多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先后有860家企业或机构通过核算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并规范了生产经营的环境行为,获得了国际公认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论证,在招商引资、拓展市场上,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福建省三明钢铁厂主动发挥循环经济效益,把用水费用和污水治理费用并入各分厂成本和效率核算,使1999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35%,年循环利用各类工业废水1.244亿吨,仅高炉炉体冷却水循环利用每年就
- 3 -
节约了生产成本298万元,取得了节能降耗和经济“双赢”的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这些都是说明现在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建立环境会计,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4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
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是将涉及环境的经济资源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一种做法。包括了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确认。 2.4.1环境资产的确认
环境资产是指企业或特定的经济个体为了某种经济行为,从自然环境中取得的能够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环境资源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水流、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以及由这些自然资源派生出来的生态资源。环境资源的数量会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2.4.2环境负债的确认
环境负债是指企业通过某种与环境有关的经济行为而形成的现实义务或潜在义务,它的履行将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环境负债主要包括了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环保费(核算应支付的单位排污费、个人排污费)、应付环保税、环境或有负债等。 2.4.3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是指企业或特定经济个体由于一些经济行为而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而采取或者要求采取的措施以恢复或减少损失而支付的费用,以及为达到环境法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环境成本一般包括了环境管理成本、环境预防成本、环境控制成本、环境机会成本等。关于环境成本的确认,现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如当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境质量达标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须增加环保投资及运营费用。二是由国家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2.4.4环境效益的确认
环境效益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环境资产给企业带来或即将带来的经济利益;另一部分是指企业实施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且能够以货币形式进行可靠计量。 2.5环境会计的报告及其披露
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内容有两部分:一是指环境财务信息;二是指环境绩效信息。环境财务信息主要是环境会计要素的信息,环境会计要素是设定环境会计报告中财
- 4 -
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根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环境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能够用货币量化,用以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的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属于货币量化反映的内容。环境绩效信息主要反映企业不能用货币量化,无法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但可以用其他形式披露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会计信息,一般属于定性或以实物、技术指标量化的内容。
具体来说,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内容包括了: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益、环境成本费用、环境利润。环境绩效信息内容有:公司简介和公司所在社区的特征描述、企业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企业环境质量情况、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 2.6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关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毋庸置疑,环境会计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要把环境问题引入到会计核算当中,对于我国目前的会计体系来讲还是一个很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挑战。在不断地意识到环境会计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其在核算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2.6.1政府在对环境制度的制定方面存在缺失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目前还没有专业的环境会计准则与相关规定,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这就使得政府有关部门无法通过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准确得到企业的环境治理与破坏情况,从而不能制定正确的环保宏观政策和采取微观对策,也不能引导企业正确走向保护环境资源的轨道上来,环境污染所形成的不良性循环仍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从根本意义上来讲,环境会计在我国对环境的保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怎样完善及深化当前现行的会计制度是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6.2缺少一整套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模式
在环境会计中,对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破坏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难以取得实际原始证据的,目前对于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在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中,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成本和消耗,治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利益都无法用货币来进行度量。另外,目前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所以说,要使环境会计真正纳入企业的会计科目里面,就必须要先制定一套计算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的模式,同时不断地完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
- 5 -
法体系。这些都是环境会计发展的前提条件。 2.6.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物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过程是一个消耗过程,任何企业一旦投入了运营,那么一定会消耗资源,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企业应把恢复和治理环境作为自己的义务,应积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然而环境会计虽然在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其理论和实务还没有成熟,而且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基本上来源于西方国家,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和特色。如今,在企业层面系统地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不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也正在形成“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企业一旦使用环境资源,就必须对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不仅需要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量化在财务报表中,还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环境资源的不同企业、单位和部门之间予以分配,用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由于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不够完整,实际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从而使得企业很难反映和控制其环境资源及耗费和补偿情况。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科学定量方法
传统会计核算仅考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很少考虑环境因素,在现在实行的财务报表中提供的货币信息局只限于能够按以货币计量的业务和事项使其提供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到企业的具体情况,由于缺少科学的定量方法以及可以落实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信息的披露缺乏可操作性,这将直接影响到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3)会计准则的制定未充分考虑环境责任和环境风险
传统会计理论对产品生产中环境成本未加以考虑,且在宏观层面上虚增国家财富,为此,建立一套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对经济发展中环境资源的耗费和补偿进行反映是很有必要的。但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要素没有给予确认,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所以无法统一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模式,给环境信息的披露带来一些困难,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只是在企业“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但缺乏相应的核算体系。因此,必须尽快地制定有关环境会计准则,建立起与我国环保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让企业能如实记录和反映环境管理活动,
- 6 -
去充分披露其现实和潜在的环境责任及其面临的环境风险。
(4)环境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利于运用环境会计披露
在特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发生矛盾时,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放弃自身的经济利益,也不会自觉地加大环境支出,就算加大了相关环保支出,企业也因怕损害其环保形象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主动向社会披露其真实的环境信息,近年来,我国虽相继发布了一些与环境要素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环境法规体系仍不健全,内容笼统,与实务操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立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执法的力度都需要进一步去明确和加强,这些因素不利于在实际中运用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信息,而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上述缺陷,无法完全适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2.6.4专业人员稀缺
环境会计核算是现代会计的一个新领域,特别是会涉及到对无法用货币计量的环境资源、成本、污染等问题进行会计处理。假如会计人员没有全面坚实的基础知识,那么处理起来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而我国各大大专院校开设的会计科目都是传统的,并没有开设相应的环境会计科目,所以目前会计行业还非常缺乏环境会计核算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样的后果就是企业即使再具有环保意识,但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有余而力不足。 2.6.5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
政府的强制力量并不能成为推动企业公布环境信息的强大动力,而公众压力是企业公布环境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我国公民现在还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07年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公众环保意识的总评只有42.1分,远远的不及格。这样就很难利用公众的力量去促使企业把环境会计核算纳入到企业的会计体系里面,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也因而停滞不前。
另外,环境会计对于我国的会计行业的现状是一个比较崭新的领域,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2007年1月1日才在全国正式施行,施行时间很短,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调整;更何况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核算的范围,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这样就有会使一部分企业产生抵触的心理。怎样去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到环境成本只是短期的、只要企业能够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成本,如多多进行二次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等,长期下来必然是可以带来长期的利润的,这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现。
建立实施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 7 -
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因此应该通过开展社会宣传,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环境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3环境会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会计支持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转变成集约式的过程中,环境会计往往能够提供比传统会计更为全面的信息,使企业能更加合理地承担起社会经济责任,去公平地计算成本、税金和收益,把企业处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中,成为调解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公众形象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政府可以运用环境会计所提供的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等信息来考核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从而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合理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环境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推动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发展。同时,环境会计又是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环境会计的建立和应用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会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和互为依存的关系。
首先,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一致。不管是可持续发展,还是环境会计,它们所要实现的目标都是不仅是要实现经济效益又要实现社会效益,而且在促使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环境会计的前提和理论依据,它的提出为环境会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环境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环境会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手段。环境会计主要核算有关自然资源的损耗及补偿,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唯有环境会计才能更好地核算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因素,衡量可持续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4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会计
环境问题仍是当今全球所关注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为避免在未来的世界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企业中开展环境会计核算及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是大势所趋。本人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4.1理论与实务一定要同步进行
- 8 -
对于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目前所存在的缺陷,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会计理论界应该密切合作。一方面,政府应恰当地引导、鼓励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工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促使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环境会计理论能尽快与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会计理论界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成立环境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借助一些适当的理论作为指导,用以突破实际操作的阻碍。事实上,成熟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能形成,而且,也只有与实践同步进行,理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因此,政府还应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在全社会的各个层面,开展宣传普及活动,使投资者和消费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和购买决策时自觉地考虑环境因素,形成对管理层核算环境成本、披露环境信息的压力。 4.2建立健全环境会计的规范标准
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的规范标准:一是修改《会计法》,增加环保方面的法规内容。《会计法》是会计工作最高层次的规范,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无疑是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会计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二是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把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将有效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三是建立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的,使得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以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四是给出确切的价格信号,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首先,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会计的计量。其次,应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环境会计要将总成本理论应用于环境会计实务,这表面商品的成本中加入了资源成本,就会使商品价值得到客观反映,这本身意味着需建立新的、更合理的商品价格体系,使各种商品的比价能反映资源成本。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须俱备的条件,是价值规律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价格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作用。五是提高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水平。首先,可加强与先进国家的学术沟通,并由国家组织引导并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其次,注重环境会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争取环境会计能尽早地解决我国企业实际的问题;再次,要求政府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环境会计方面做些研究,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合为一体。
- 9 -
4.3加速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员
环境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项新内容,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和环境报告都需要会计全力支持才能有效运行。新的环境会计准则、制度及处理方法出来之后,必须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要使环境会计真正在企业里得以应用,人才方面的准备是环境会计得以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引起他们对环境会计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充分认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实施环境会计,进而逐步主动、自愿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环境及环境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更新传统会计下的知识结构,学习并掌握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会计学、环境会计学等知识和技能,分析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与环境及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以便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企业在环境会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改或扩展绿色会计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新的环境会计准则、制度及处理方法出来后,必须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要使环境会计真正在企业里得以应用,人才方面的准备是环境会计得以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 4.4开展全民教育,普及绿色观念
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绿色教育。环境会计问题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要实施环境会计管理,仅仅依靠价格机制、产权制度、环保法规等经济与法律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机制的自律与促进作用。这就需要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绿色教育,加强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参与能力,倡导公众树立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和“天人合一”的伦理观。具体而言,加大绿色教育投资力度、加强全民素质教育、鼓励绿色创新、革新绿色教育结构、开展绿色项目的“产学研”结合等都是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总而言之,在今天,由于环境破坏日益恶劣,公众及企业必须共同关注环境问题,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来。针对我国的经济特征和环境状态来看,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体系,发展环境会计体系,是目前我们迫不及待的事情。虽然在我国,环境会计要发展
- 10 -
下去的卢还很曲折,很漫长,但是,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去建立和完善它,使之可以为整个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服务。这是身为社会资源使用者和环境污染肇事者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结论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环境会计有关的确认、计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环境会计的定义及其要素分类,并对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环境会计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会计中的一些传统观念和方法面临着巨大挑战,加强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势在必行。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界面对来自环境规章制度和国际贸易竞争等各方面的压力,环境活动必将大量增加,这便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因此,我国会计界应加快研究步伐,积极参与环境会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己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尽快的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方法体系和操作规范。同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这样不仅可以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会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更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尽快地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肖 序.建立环境会计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11):31~33
[2] 谢德仁.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会计研究,2002(1):48-53. [3] 王晓凤,敖德萨.浅谈环境会计的计量与核算[J].经济视角,2009.6. [4] 彭涛,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6] 熊哲玲,梁静.论我国会计规范改革方向[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 [7] 吴健. 企业会计规范问题探析[J]. 上海企业 , 2006,(07)
[8] 何存花. 建立科学会计规范体系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0,(S2) [9] 胡东明.建立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J]. 铁道经济研究 , 2004,(04) [10] 鞠红兵.我国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的基本结构[J].中国审计,2001,(12).
- 11 -
[11] 党建玲. 关于会计规范体系的思考[J].西安金融 ,2004,(09).
[12] 杨靖,李克桥,田小凤,王淑珍. 加强会计规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集团经济研究,2006,(03).
[13] 李明辉. 环境问题对绿色会计的要求与对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14] 胡碧臣.浅论环境会计[J] ..理论月刊,2008,(1).
[15] 王青云.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概述[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4):9一12. [16] 陈世辉.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环境会计的系统化研究.首都经贸出版社,2009. [17] 张清芳.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8] 李明辉.环境成本会计初探.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19] 高民芳.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障碍及对策.财会研究,2008,(2 ).
[20] 梁小红.环境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问题[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1] 万小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J].审计月刊,2008.9.
[22] Joachim Vogel. Strategies and Traditions in Swedish Social Reporting: A 30-Year Experienc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5(3).
[23] G. S. Haripriya.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An Application to the Forest Resources in India.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5(1).
- 1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