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研究生亚健康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伴沃教育


高校研究生亚健康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普通高校研究生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失调、逆时而作、不良生活方式、保健意识淡薄、缺乏科学体育锻炼等。通过调解心理压力,维持心理平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等,会逐步改变高校研究生的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研究生;亚健康;影响因素;对策

为探讨普通高校研究生的亚健康状态,我们选取了14所普通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 400份,(每校男、女各50名),回收有效问卷1 244份,有效率88.86%。问卷分半信度为0.7307,其信度符合社会学研究要求。问卷发放前,设计内容由8位医学、体育教育学专家进行修改和增删,并对问卷进行了专家效度检验。将有效问卷做统计处理的数据为依据,分析归纳得出的研究结果如下:

一、结果与分析

“亚健康”,又称“机体第三种状态”、“病前状态”或“灰色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一般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这是由于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低下所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用现代各种先进的检测方法很难确诊这种状态是某种疾病,其表现是疲乏无力、情绪不稳、烦躁失眠、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健忘、胸闷、心悸等。亚健康可发生于任何人群,尤其是在高学历知识分子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2000年调查的1 800名白领员工中,70%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惊人的数据警示我们,对于“亚健康”问题绝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认真对待。

导致“亚健康”状态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日趋激烈,它使人们长期处于心理压力过大、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中。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的不断变化,也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面化、形式化、物质化的倾向加剧,人们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冷漠使人游离健康。自然生态的破坏、城市人口密集、住宅高层化、环境污染等,也使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受到伤害,人的健康状况因之下滑为“亚健康”。人们普遍缺乏现代体育理念也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

(一)研究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

研究生“亚健康”主要表现为长期持续的疲劳、失眠、四肢乏力、经常感冒、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但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结果正常。随着社会竞争更加剧烈,对研究生承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也愈来愈高,研究生在意识、智力、情绪、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表现比较突出。调查显示,研究生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占36.74%,身体疾病或身体不适感较重的占54.31%,并且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在20岁—25岁、25岁—30岁、30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中发生率呈递增现象。

(二)研究生亚健康状态成因分析

现代研究认为,精神性疾病、机能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包括很多器质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性疾病以及肿瘤等,均与情志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出现的也正是这些病因,它们有共同的病理基础,故医学界提出亚健康是众多现代疾病的先导。调查显示,有近60%的研究生存在身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列前五位的原因是心理失调、逆时而作、不良生活习惯、缺乏合理体育锻炼和自我保健意识淡薄(见表1)。

1.心理失调

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众说纷纭,具体标准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1)情绪积极稳定;(2)认知和智力正常;(3)人格健全和完善;(4)人际关系协调。

导致研究生心理失调的原因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也有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其中学习、科研负担重,考博压力大,大多数人分秒必争地学习,尽量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另外,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也会使诸多学子思虑过度,引起睡眠不良,逐渐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肌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心神涣散,七情失调,气机紊乱,以及亚健康状态下的低水平、不稳定的“平衡”态。

2.逆时而作

表1 研究生亚健康状态成因前五项统计表

许多研究表明,人体的“生物钟”维持着人的生命运动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过程和规律,逆时而作、休作无节律则会破坏这种规律,影响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调查发现,41.82%的男性研究生喜欢夜间工作学习,他们认为夜深人静,思路活跃,适宜学习和思考。女性研究生大多都能按时作息。

3.不良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受个性特征和社会关系所制约,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包括饮食习惯、社会生活习惯等。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发现,有不良嗜好、生活不规律的研究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较高。许多研究生喜静、少动、抽烟提神、膳食结构不合理,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人体健康,时间一长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变得缓慢,肌力下降,胃肠蠕动迟缓,代谢紊乱,从而引发亚健康状态,甚至疾病的产生。WHO在1992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全球60%的死亡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

4.缺乏科学体育锻炼

除了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膳食外,科学的体育锻炼同样是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良好的健康效果,使人体各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全面锻炼,是促进人体健康的最佳手段。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人体新陈代谢机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调查表明,在研究生群体中约有2/3的人处于久坐不动的生活状态,这对他们未来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学校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在研究生群体中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亚健康对肌体的危害(见表2)。

表2 研究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5.自我保健意识淡薄

该群体年龄多在22岁~35岁之间,正处在人体生命的旺盛期,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意识尚未引起他们的关注。在调查中发现,研究生中很多人平时不锻炼,小病不就医,工作学习连轴转,不进行常规体检,无视人体的承受能力限度,发奋搞科研,努力做论文,根本不去考虑身体是否需要休息调整。长此以往,导致肌体处于病与未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

二、对策与建议

(一)调解心理压力

针对研究生举办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其形成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维持心理平衡,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同时,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群体相容能力,采取适时倾诉,适当宣泄等办法来缓解心理压力。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主要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戒除不良嗜好,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在调整膳食结构的同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满足人体需要,保持肌体旺盛的生命力。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在人的健康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就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言,体育锻炼堪称是增进健康的“最有效投资方式”。积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运动、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神经系统乃至全身各组织、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同时,强度适宜的体育锻炼,通过各种感觉信息的输入,可以提高唤醒水平,缓解焦虑和抑郁,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摆脱烦恼,改善亚健康状态,全面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另外,通过群体的体育活动,还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研究生社会交往增多,身心愉快,并从中获得社会需要的满足感。

学校可以根据研究生的实际需要多搞一些规模小、强度适宜、可操作性强、大家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使广大学子积极投入,寓体育于娱乐之中,满足他们对体育的需求。应

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引导研究生科学锻炼。

(四)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注重对研究生进行体育卫生知识、生命发展规律、体育健身原理、疾病预防方法和生理心理卫生等健康知识的传授,培养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开设体育保健选修课程,主要介绍自我监督和设计运动处方的方法,传授自我保健的基本技能,使研究生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趋利避害,消除亚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黄利.第三状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2]樊炳友,王春生.析体育与健康的“第三状态”[J].体育与科学,2002:23.

[3]陆永庆.“英年早逝”与高校健康教育[J].体育学刊,2002(9):62-64.

[4]骆秉全.关于北京市公务员体育与健康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5-7.

[5]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7-39.

[6]洪家云.对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3(1):40-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