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来源:伴沃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本框题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四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教材分析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实质 2、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教学目标 义 ⑵、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⑶、运用:列举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原

高中政治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理,说明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结合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人类社会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 运用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世界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从而为其方法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强,容易学生学习能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认识易出力分析 现偏激和偏差,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因此,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把握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和理性。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引导讨论法、自主探究、课堂练习、启发思考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故事》MTV。《春天的故事》是一首颂歌,歌颂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万象更新,歌颂改革开放展开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新画卷。这从哲学上看体现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讲的发展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包括三个层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教学过程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课堂探究一: (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 探究提示: (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会发展。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教师小结: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课堂探究二: (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 (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 (1)从课本中的两幅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2)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教师小结: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课堂探究三: (1)“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

律”的神话为什么被打破它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是这样,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也是如此,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 (1)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2)略。 (4)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难点) 讨论:变化一定是发展吗那什么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把握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运动分前进的、上升的及下降的、倒退的两类,不可混淆。事物的运动只有进的、上升的才是发展,下降的、倒退的运动不是发展。 2、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变化侧重于运动发生的状态及性质变化 (3)发展是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变化,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不是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SHAPE\\*MERGEFORMAT 3、区别:下面事例中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A.爬行动物变成始祖鸟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C.恐龙灭绝D.候鸟迁徙E.环境变化F.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ABF是发展,ABCDEF是运动变化 4、发展的意义。 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科技。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举例说明发展的重要性。 课堂探究四: 近年来,随着电脑技术发展,开始流行在电脑上剖析姓名、出生年月,估算人生吉凶祸福。 结合本课思考,电脑算命是新事物吗?属于发展吗? 探究提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同事物发展趋势相符合的事物,而不是

以形式新旧、出现时间的早和晚为标准。所以电脑算命不是新事物,不属于发展,而是迷信活动。 【难点区分】 问题: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怎么区分(提前掌握)——学生自主阅读归纳 判断下面哪些是新事物 A.新中国成立B.经济全球化C.基因工程D.航天技术E.疯牛病F.机器人抢险G.“大锅饭”观念 深化理解:判断新旧事物时,人们容易出现的错误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讨论:①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吗?(错误标准之一:时间标准) ②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吗?(错误标准之二:现状标准) ③有人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错误标准之三:名称旗号标准) (三)板书设计 SHAPE\\*MERGEFORMAT (四)课堂练习 【走近高考】 1、(2010高考·浙江卷31)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

客观基础有(C) ①未来世界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2008·全国Ⅰ,2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C)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B)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二、非选择题:

有人认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是说,人都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1)这句话是说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有正确的一面。但不能把人的任何变化都说成是发展。 (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它不包括下降的、后退的运动。 (3)有的人“三日”之后,在品德、学习和工作上都有了很大进步,这种变化是发展。如果退步了,这种变化就不是发展。 (4)在观察人和事物的运动变化时,必须作具体分析。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1、上好一堂课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要学习新课标和考试大纲,因为我们毕竟开始应对的是高考。 课例研究综2、作为哲学课就要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述 让枯燥的哲学课有活力,这就是要对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的选取,并要进行精心筛选,让素材发挥最大的效益和有效。

3、要彻底改变教学理念,明确是有了这种意识,还存在放不开的情况,要敢于放手,还时间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老师注重对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4、就本堂课来说,如何使用视频需要在研究,老师们提出的建议很好,最好能够将视频进行剪辑、整合,最后一道引出需要回答的问题,再回归到知识点上。 5、现在的教学要为高考服务,要关注高考,研究考纲和高考真题,融入到新课教学中,注重问题的设计,有意识地按照高考的设问角度进行设问,设问要科学、要有梯度,并在其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考和做答。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组内老师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和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