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团结凝聚正能量
团结,就是“人和”。自古以来的先哲圣贤大都倡导“以和为贵”。《国语·晋语》曾论述过:“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在《左传》中写到:“师克在和,不在众”,战国时期的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比天时、地利更为重要,揭示出“人和”在成就事业中的特殊价值。
只有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单位才有凝聚力,部队才有向心力,发展才有推动力。人心散了,部队就会垮掉,更谈不上发展,谈不上能打仗、打胜仗。
搞好团结,要用事业来凝聚。团结不是无目的的,也不是无原则的,而是源于对共同理想和目标的认同。《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上下同欲”就是指官兵要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拿班子建设来说,这个“共同目标”就是带好部队、干好事业。检验是否真正团结,最基本、最重要的尺度就是看一个班子想不想干事,能不能干事,能否把干事业作为班子成员共同意志的交汇点和着力点,形成以干事业为基础的思想和行动。班子成员只要做到合心、合力、合拍,把精力都集中到建好部队的目标上,把智慧都凝聚到开拓进取的事业中,把行动都统一到共谋发展的步调上,才能真正团结带领官兵一心一意干事业,尽心尽责谋打赢。也只有这样,事业才会兴旺,部队建设才能搞上去。
搞好团结,要用品德来感召。“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人的德行操守如何,对团结影响极大。一个自身形象良好、人格魅力高尚的人,肯定能够感召他人,团结大众。相反,品行不端、动歪心思、打小算盘、耍小聪明、使小动作的人,是绝对不能和别人搞好团结的。团结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搞好团结人人肩上有担子。一个集体只要每个人都注重加强自我修养,克服私心杂念,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多为集体利益考虑,始终以良好的心态和形象为人处世,团结就一定能搞好。
搞好团结,要用感情来维系。感情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作为团结的黏合剂,往往能起到其他因素难以替代的作用。既有刚性的原则,又有柔性的感情,既有思想上的共识,又有情感上的共鸣,班子的团结、部队的团结才会产生凝聚力。对领导干部来讲,讲感情,讲友情,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能力,既是德也是才。班子成员要相互尊重,加强沟通,在政治上真心爱护、相互鼓劲,工作上诚心支持、主动配合,生活上热心解难、主动帮忙,做到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以真挚的感情为纽带和桥梁,不断巩固和升华班子团结、维护部队团结。当然,讲感情不能放弃原则,只有在原则规范下的密切感情,才能长久,才是维护团结的黏合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