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 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O通过信息技 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信 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 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的内容有机器人、程序与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初步、简 单的应用这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机器人初步知识、仿真环境下的机器人、 导盲机器人;
第二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程序设计基础、认识程序设计工具。 第三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第一个易程序、顺序结构、分支结构、 循环结构。
第四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画同心圆、移动画笔画线、小小编辑器。
三' 教学目标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新的信息技 术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在小学信息技 术课
开设的基础上,初中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性训练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表达、 处理和应用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来说:
1、 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加工坊”,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 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2、 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 表达与交流信息能力。
3、 将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
4、 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与操作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创新思维与 创新能力。
四' 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八年级2个班的教学任务,总体学生60人左右。 学
生上一年的学习,全体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 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 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 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 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 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 生疏。学生中有几个水平较高,完成作业的效率很高,计划对水平 较高的学生灌输他
们
更
多
的
知
识
。
五、教学措施
1、 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契机抓好学习的入门。 2、 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 3、 以抓好课堂教学良好纪律为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 以教学实践为主,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 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5、 切实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认真进行中学信息 技术课的课题研究,向教研要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6、 针对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做好感性的“课例与活 动”的学习,做好理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巩固与提高”课 堂所学,加强课外“阅读材料”的学习。
7、 对起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分类施教,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 一技之长,底子薄的学生打好基础。
8、 提高课堂兴趣,多采用任务驱动法、课例教学法、活动项目 教学法、综合实践法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各种和现实生活 有密切联系的软件进行教学。
9、 并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机会,如:用 Word进行文章的编辑与修改等,这样既可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创造办、自学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 发展。
六'课时安排
周 早
1
第1单元 2
机器人
7~ 第2单元 10
程序与程序设计
11~ 第3单元 16
程序设计初步
17~ 第4单元 20
简单的应用
总课时 7
4
6
3
节
第一节机器人初步知识 第二节仿真环境下的机器人 第三节导盲机器人(一) 第四节导盲机器人(二) 第五节导盲机器人(三) 第一节程序设计基础 第二节认识程序设计工具 第一节易程序-基础知识 第二节贷款计算-顺序结构 第三节贷款计算-分支结构 第四节数列求和-循环结构 第一节画同心圆 第二节移动画笔画线 第三节小小编辑器
官庄中学:肖婷 2017年2月1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