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伴沃教育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我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一、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 (2)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3)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2.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能源分布的地区差异显著

种类 水能资源 煤炭资源 石油资源 天然气资源 太阳能资源 水资源 富集区 西南、中南、西北 华北、西北、东北、西南 华北、西北、东北、近海 中部、西部、近海 西北、青藏高原 东部、南部 贫乏区 东部沿海 华东、华南 华东、华南 华东、华南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西部、北部 (2)能源消费和需求的地区差异显著

东部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大,远远超过了当地自然资源的供应量。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当地的消费量又少。

这种分布、消费的不均衡要求我国必须进行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3.西气东输工程

(1)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2)线路

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东至上海

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到广州 (3)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4)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起止点 目标市场 依次途经的省区 依次途经的地形区 依次途经的大江大河 依次途经的省会城市 起点: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止于上海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 郑州、南京、上海

1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补:我国东中西部分界

东部——我国沿海的各省区加上北京市共12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是指西南的川、黔、滇、藏、渝和西北的陕、甘、宁、青、新10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其余9个省级行政区(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客观要求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其优缺点正好是相反的;

天然气的优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较高(天然气的比较价格较低,是指与煤炭、石油相比,获得同等热值的价格较低)。

天然气的缺点主要在于开采、运输、储存技术要求高、投资大,这就使得其大规模的开发一般比石油晚,但因其优点突出,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会稳步上升。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我国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川渝、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3)开发利用现状

20世纪60年代,华北、东北是主要基地——中后期

20世纪80年代,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西部——接替区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利于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②改善沿线大气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缓解我国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③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刺激,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2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的状况。②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③推动相关产业和基础建设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①推广民用天然气,改善大气环境;①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有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②缓解因森林能源的使用比例; 影响 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注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问题 ①形成现代化的天然气配套系统; ②抓紧与天然气利用相关项目的立项建设 4.1 易考点

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起始点,经过的省区、地形区、河流、山脉,黄土高原向北弯曲原因)

2.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知识结构

3

1.原因

①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90%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此地用电负荷小,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②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耗量却相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意义 输入地 输出地 意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义 ②改变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4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5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2.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原因——追求更高的利润

2.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①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②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a.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b.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③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补:出口加工区

经济特区在国外亦叫出口加工区,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个面积不大、交通方便的地区,在那里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和便利的条件,吸引国外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和原料或进口原料比较集中地发展加工出口工业。

我国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喀什

(3)市场因素

6

(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补:综合分析日本产业转移的原因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对发达国家或地区

a.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 b.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2)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a.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b.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2)形成产业和国际分工与合作 (3)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补:产业典型产品周期: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业分为:开发期(A)、增长期(B)、成熟期(C)和衰退期(D)四个阶段

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要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开发期和增长期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之后便将其迁移到经济技术水平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下面是部分产业的特点:

轻工业 (劳动密集型) 重化工业 (资源和资金密集型) 高科技工业 (技术密集型) 优点 投入资金、技术少,周期短, 周转快,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 增长速度较快,发育程度高, 发达工业的标志 增长速度最快,附加值高, 产品更新周期短 缺点 增长速度慢、 发育程度低 环境污染严重,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对科技和环境 要求高

产品生产的初始环节——设计的技术含量高,终结环节——销售产品多被经济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和经销商所垄断,利润高,因此它们的附加值都很高。 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环节,生产的附加值有限,大部分利润为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和经

7

销商所获取。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1)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例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 (2)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例如,重化工业生产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还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图5.15)。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知识结构

5.2 易考点

1.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

2.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