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激发高校人才内生动力

来源:伴沃教育
职教园地

2020年第5期

完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激发高校人才内生动力

潘栋 史晓楠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本文在国家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结合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激发高校人才内生动力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内生动力在国家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人才聚集高地的高校,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校事业发展、激发高校人才内生动力的迫切需要。

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更是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需要

中共中央在2016年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要求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要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要改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文件要求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要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要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8年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国务院在2015年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文件提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等建设任务,为完成建设任务、达到“双一流”建设目标,高校需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任务的实现就在于关键环节的突破,而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完善岗位设置、分类管理、考核评价、绩效工资分配等制度,就是在改革中实现关键环节突破。

二、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工作情况

以某中部高校为例,学校以试用期考核、年度履职考核为基础,实施聘期考核制度,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实施契约化管理。2006年,学校首次对教师实施聘用制,首个聘期为三年,迄今为止,大范围的教师聘期考核工作已连续实施四次。从2015年至今,学校对教师聘期考核实行工作常态化,每年大范围进行一次,凡合同到期者均按合同约定进行考核。对于聘期考核合格的,给予薪酬、职务晋升及续聘方面的政策倾斜;对于聘期考核不合格的,采取扣减绩效工资、低聘、转聘直至解聘等惩罚措施。

虽然通过教师聘期考核工作发现了各种问题,但从根本上说是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工作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最终影响了高校教师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迫于人情、退

出机制不完善的因素,有的学院不敢严肃考核工作,大家做的好做的坏一个样,导致考核评价工作出现形式化;相同职称教师的聘用合同约定任务基本一致,这种基于教师职称的聘用合同个性化不足,不能按因事设岗和按需设岗的要求实现按岗定责定薪,满足不了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的差异化需求;奖惩性评价、教学科研任务量化评价过多,发展性评价、学术代表性成果评价不足。

三、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激发高校人才内生动力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激发高校人才内生动力的迫切需要。在此提出完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激发高校人才内生动力的一种工作思路。以考核评价为依据,以绩效工资为杠杠,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谋划。

一是,夯实岗位管理基础,做好岗位设置和聘用。教师岗位对标学科、按教学科研任务设岗,其他系列岗位坚持总量控制、因事设岗、按需设岗的原则。岗位聘用要真正做到全员按岗聘用,坚持按岗选人,严格合同管理,全面落实以岗定责,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制度。

二是,通过分类聘用、转变考评导向和强化考评联动等三项措施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具体做到三分类、三转向、三联动。实行按岗位性质分类、按学科特点分类,按校院两级任务分类。实行过度的量化评价转向代表性成果评价,奖惩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个体评价转向团队贡献率评价。实行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相关联,单位任务和个人任务相关联,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关联。

三是,深化绩效工资改革。首先做到同步推进激励和约束两方面机制建设,一方面创新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强化日常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实在做到扩大二级单位绩效分配自主权,明确校院两级权责,加强对学院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及时做到以师资分类发展改革,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为契机,优化绩效分配方式。

考核评价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指挥棒”,是高校教师选聘、任用、薪酬、奖惩等人事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对高校推动新时期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正确科研导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开展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影响,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激发高校人才内生动力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李军.高等教育研究.2007(01).

(上接第2页)

也陆续出现了新冠肺炎的病毒感染,我们国家第一时间给予了防治方法的指导以及防疫物资的捐献,和全世界人民一起共同抗击疫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设计意图】英国诗人约翰·当恩曾在诗中写到: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在这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世界,没人能脱离群体,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疫情无国界,战胜病毒不仅是中国的目标,更是全世界的目标。在这个环节中,师生着重探讨了我国和世界各国携手战“疫”的情况,旨在让学生体会到“环球同此凉热”、“正是共担风雨时”。天下一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一直在努力。26

活动三、深化主题,总结全课。

师:习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把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2020的这场蔓延全球的肺炎疫情中,武汉封城,为守护全国的安危筑起了一道防线;而我们14亿中国人也用有史以来最严格有力的防控措施,为世界筑起了第一道防线,给“命运共同体”做了最好的诠释。不仅如此,当世界上其他国家发生灾难、出现突发情况,我们中国也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同样我们需要帮助时,也会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和协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让未来世界会更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