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船双层底结构优化设计 符白瑞 (广船国际技术中心)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船内底结构优化设计及优化后取得的效益。 关键词:双层底结构优化设计 1 前言 2)舷侧普通肋骨在内底边板处的连接 某船船体结构是按 ̄flccs船级社的《钢 采用T型肘板搭接形式,具体见图2所示;舷 侧强肋骨在内底边板处的连接采用T型材复 质海船人级与建造规范2001》设计的,我们 板根部放大,面板放大顶死形式,具体见图 在生产设计中,对结构构件的连接形式作了 3所示。 优化。 2结构特点 2.1舷侧结构特点 本船舷侧为横骨架式,每档设置实肋 板。机舱区域每2至3档肋骨设置强肋骨,船 体中部舷侧设两道舷侧纵桁。油舱区域每 2至3档肋骨间距设置强肋骨。强肋骨都是 T型材,与内底连接是用T型材根部放大型; 普通肋骨都是球扁钢,与内底连接是用T型 肘板。 2.2底部结构特点 尾#46为横骨架式单底。每档设置实肋 区城 h 肋骨 I舭肘板 0 板。#46~#158为纵骨架式双底,其高度为 #46~#86 1 900 HP22O×{o 400 上 1.5 m;在#46~#67主机座区域每档设置实肋 #86 #1 1 9 2250 HP240X1 0 440 l f1  ̄250 J.{2×120 板;#86~#158每2至3档肋位设置实肋板。 #1 1 9 #1 58 2250 HP24OX10 440 l 11 J.12x120 #158 ̄首为横骨架式单底,每档设置实肋 板,首部肋板和中内龙骨逐档升高。 图2 内底边板与舷侧普通肋骨的连接形式 2.3原设计内底与舷侧的连接形式及特点 1)详细设计时内底边板是采用倾斜 型,并且加厚1 mm作为防止积水腐蚀,如 图1所示。 I f I l 1 f f } } f I I } 。I I 区域 h l I I I I #46 fl86 1900 lf86~#11 9 2250 #1 1 9~#1 58 2250 图3内底边板与舷侧强肋骨的连接形式 8 图l内底平面(P) 符白瑞:某船双层底结构优化设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内底边板与内底板外板的连接形式 及坡口具体见图4所示。 区域 h 肋骨 I 舭肘板 f46 ff86 1900 HP2 20X10 400 上, #86 #119 2250 Hp240 ̄1 0 440 上 图4内底边板与内底板外板的连接形式 #1 1 9 #158 2250 HP240X1 0 440 上, 4)折边内底与外板形成一个沟槽,容 图6内底边板与舷侧普通肋骨的连接形式 易积水,对外板和内底边板造成腐蚀。 2.4优化后内底与舷侧的连接形式及特点 1)经过优化后,内底边板改为平直 型,板厚由原来的13/rl/I1改为12/rl/I1,内底 h1=f1.5 ̄2)h 纵骨到外板间距大的区域增加1根纵骨,具 0=2O。一30。 体见图5。 图7内底边板与舷侧强肋骨的连接形式 图5内底平面(P) 2)舷侧普通肋骨在内底边板处的连接 采用T型肘板对接形式,就是舷侧普通肋骨 图8内底边板与外板的连接形式 下端顶到内底边板,根部处再加一个T型肘 2.5优化后的结构计算 板,具体见图6;舷侧强肋骨在内底边板处 对优化后的双层底进行结构计算并与规 的连接采用T型材腹板根部放大,面板端部 范的要求进行比较: 削斜离空,具体见图7。 1)规范要求,内底纵骨的最大间距应 3)内底边板与外板的连接形式及坡口 不大于1 m。优化后内底边板直接水平伸至 具体见图8。 外板,导致间距超过1 m,要在L12处增加 4)平边内底与外板没有形成沟槽,不 1根内底纵骨,规格同其它内底纵骨,达到 会产生积水,对外板和内底边板起到保护作 了规范要求,具体见图5,此船纵骨间距为 用。 650mm。 广船科技 2007年第3期(总第97期)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规范要求,舭肘板的厚度与实肋板 厚度相同,自由边缘面板的厚度一般不小于 肘板厚度以及宽度一般取其厚度的1嘴。根 据图6的数据得知,满足了规范要求。 3)规范要求,连接次要构件的舭肘板 的高度为内底板至最近一层甲板的之间高度 的10%或肋骨腹板高度的2.2倍,取较大者。 根据图6,内底距基线高度为1 500 mm,离 内底板最近的一层甲板距基线高度为4 000 mm,两者距离为4000—1500=2500(mm), 以上优化方案满足了船级社的要求,强 度等方面也达到了规范的要求,更好的是避 免了折边内底形式对设计和施工带来的困难 以及容易积水的弊端。 3效益实现 改成平边内底后,内底边板处与外板肋 骨的连接不存在搭接现象,理论线也变成一 致了,给建模和出图都带来了方便,设计也 不容易出错,而且内底胎架图也简易了。在 2500×10%=250(mm),220×2.2=484(mm), 设计阶段缩短了设计周期,同时也提高了设 240×2.2=528(mm),取较大者484 mm或528 计质量。 mm,舭肘板的实取高度为h一1500,分别计 底部分段中合拢是采用倒装法,内底不 算得知,只有#46~#86区域达不到规范要 存在折边,内底胎架制作简易了。内底与舷 求,但舭肘板厚度改为1 1 mm,比原来的10 侧连接不存在搭接和理论线错开,底部分段 mm厚了1 mm,舭肘板的高度可以小一点, 与舷侧分段合拢就容易了很多。这样,施工 达到了规范的要求。舭肘板的宽度应等于高 阶段节省了不少工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同 度,但为了布置需要,高度增高点,宽度变 时也加快了建造进度。 小点,两者等效。 内底边板优化前是为了防止腐蚀而加厚 4)规范要求,连接主要构件的舭肘板 了1mm,优化后是平的,不会积水,为此内 的高度为强肋骨腹板高度的1.65倍,舭肘板 底边板不必要加厚,由原来的13mm改为 的高度和宽度相同,舭肘板的趾端在双层底 12mm,为材料方面节省了一点资金。 内应设置垂直加强筋,厚度与肋板相同,宽 度为肋板高度的1/10。根据图7,舭肘板的 4结束语 高度h1=(1.5~2)h,宽度为2h,在舭肘板的 某船双层底结构的优化设计已经完成, 趾端处设置了一120×1 1的垂直加强筋,达到 船体结构也已合拢完毕。从实船可以看出, 规范要求。 内底优化取得了可喜成果,为公司提高了经 5)舷侧肋骨的规格、内底边板的厚度 济效益。 和内底纵骨的规格不改变,按照此船详细设 (交稿日期:2007—04—25) 计的数据,这里不再计算。 10 符白瑞:某船双层底结构优化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