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1—3824.201 1.02.019 高亮度LED驱动芯片概述 洪峰,满瑞 (重庆邮电大学光纤通信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65) 摘 要:介绍了高亮度LED的特点和优势,以及LED驱动电路在LED照明系统中的重要性,阐述了LED驱动芯片 的要求和功能模块的构成,分析了驱动芯片中几种典型电路,讨论了3种主要系列LED驱动芯片的优缺点以及高 亮度LED驱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亮度LED;LED驱动芯片;典型电路 0 引 言 发光二极管(1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电致发 高以及维护成本也较高的场合。 高亮度LED不但色彩饱和,而且设计灵活,颇 受设计人员青睐。迄今为止,绝大多数高亮度LED 照明应用都是彩色的。红、绿、黄高亮度LED的组 合使色彩及灰度(1670万色)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 活性。此外,与传统白光源相比,高亮度LED节能 80%~90%,并且光束不产生热量。 光的光电配件,它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 料,当两端加上正向电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发生复 合,放出过剩的能量引起光子发射产生可见光。 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光源中,高亮度LED(发光 二极管)以节能和寿命长的优势增长势头良好,开 始替代白炽灯、卤素灯、荧光灯、HID氙气灯等其它 种类的光源。特别是近年来,高亮度LED(HBLED) 在建筑照明、装饰照明以及标识牌照明等方面的应 用,为LED驱动芯片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 景。要体现其节能和寿命长的优势特点,LED显示 及驱动电路的设计和配置至关重要,所以在设计 LED灯时,需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LED驱动系统, 在白光应用中,高亮度LED的发光效率是白炽 灯及卤素灯的2倍以上,并且最好的白色高亮度 LED比标准60~100 W白炽灯(171 H w)的效率 要高出许多。目前,在实验室中演示的白色高亮度 LED的发光效率已接近荧光灯(80 lm/w) 。 1.2高亮度LED照明系统中的LED驱动构成 在LED照明系统中LED驱动芯片只占成本的 很小部分,但它关系到整个系统性能的可靠性。因 为大功率LED在寿命上具有很大优势,所以其发展 以及LED作为负载采用的串并联方式,合理的搭配 设计,才能保证LED正常工作。本文主要研究高亮 度LED驱动芯片的设计要求,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组 成电路,并对几种主要的高亮度LED驱动系列芯片 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 。 前景非常广阔,其中最被看好的照明应用是汽车、 医疗设备和仪器仪表及其它特种照明环境,但这些 1 高亮度LED简介 1.1高亮度LED的特点与优势 应用也对LED驱动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 亮度LED照明系统中的驱动构成如图1所示 。 1.3高亮度LED驱动芯片设计要求 为了提高LED最大电流利用空问和可靠性, 与传统照明光源相比,高亮度LED寿命长,这 是其应用被看好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可靠性要求 收稿日期:20104)9—21 LED推荐工作在额定电流的70%~80%,并且使用 恒流驱动。在使用恒流驱动或者PWM脉冲电流调 一71— | 。 . —』L 源R交流,直流适配 的1 2/24、'直流输入 图1 LED照明系统驱动构成框图 光的应用中,电流最大值不宜超过最小值的3倍,否 则冲击电流会大大减少LED的使用寿命。必须降 低LED的工作温度以提高使用寿命,在LED驱动 电路的设计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设计指标。 1)提高转换效率,减少功耗,特别是在电池和 电瓶供电的场合,这样不但可以延长一次充电的使 用时问,而且可以减少系统的发热量,降低工作 温度。 2)提高电路的可靠性,电路必须有过压、欠压 和过流等保护电路,不能因为电路故障而造成LED 损坏。 3)必须尽量减小变换器体积,降低成本。LED 驱动器在各种应用场合中还有各自的要求。例如, 电池供电的LED驱动器需有升压功能,并要求工作 到电池放电终止。在显示屏背光照明中要求LED 亮度均匀,并可多级调节亮度。汽车照明的LED驱 动器必须能够适应条件相当苛刻的汽车电源 总线 。。 LED驱动电路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LED驱动电路结构框图 72一DIGfTAL COMMUNICATION/201 1.2 2 高亮度U 驱动芯片常用电路简介 在设计LED灯时,通常我们需要考虑选用什么 样的LED驱动系统电路,因此LED驱动芯片中的 电路模块的配合设汁必须合理可行,才能保证其正 常工作,下面介绍几种高亮度LED驱动 片中的常 用电路。 2.1带隙基准电压源 稳定的基准电压源是模拟集成电路和混合集 成电路中的重要模块,应用于诸如高精度比较器、 数据转换器、集成稳压器、射频电路等。带隙基准 因其良好的输出精度及稳定的温度特性被认为是 性能最佳也是应用范围最为普遍的基准源。 基准电压源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中(如:线性稳压器、A/D转换器、D/A转换器、 DRAM和FLASH存储器等),它的精度和稳定性直 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精度和性能。因此,在现实应 用中,为了提高整个LED驱动芯片的精确度、可靠 度等特性,常常需要1个不因电源电压和温度的变 化而产生太大变化的参考电压源。电压基准源有 基于正向VBE的电压基准、基于齐纳二极管反向击 穿特性的电压基准、带隙电压基准等多种。其中, 带隙电压基准具有低温度系数、高电源抑制比、长 期稳定性并且可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等优点¨ 。 2.2误差放大器 DC—DC变换器是通信设备和便携式设备中应 用最多的功能电路之一。因为其体积小、转换效率 高、外围电路简单和噪声低等优点,在移动电话、掌 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中及医疗、测试仪器等 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DC—DC转换也是 LED驱动芯片设计中常采用的设计方式。 误差放大器是DC—DC变换器中关键电路模 块,它通过放大输出电压分压后的反馈电压信号V0 和基准电压VREF的差值来控制变换器的占空比: 当输出电压升高时,VFB也增大,大于VREF,从而 误差放大器输出减小,占空比减小,开关管的导通 时问变短,导致输出电压减小;当输出电压降低时, VFB减小,小于VREF,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增大,占 空比增大,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变长,导致输出电压 增大。由此可知,误差放大器的性能直接决定着变 换器的稳定性和输出电压纹波的大小¨ 。 2.3振荡器 振荡器是一种基本的波形发生电路,在很多领 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PWM控制电路、LED驱动 电路和DC.DC转换器。振荡器电路要求稳定性好、 振荡频率精度高、振荡频率可调范围广、波形好。 LED驱动电路要求输入电压在一定的范围内, 电路能正常工作。由于电路的输入电压也是控制 芯片的电源电压,这就对LED控制芯片内部的振荡 器提出了要求: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应在输入电压的 正常工作范围内,对电源电压变化不敏感,同时根 据不同的PWM控制模式,一般要求振荡器能产生 波形好的锯齿波或周期脉冲控制信号。 由于LED驱动芯片的振荡频率要求不高,所以 环路振荡器可适用于LED驱动芯片,然而传统的环 路振荡器频率随着电源电压的变化波动较大,因此 选用一种适用LED驱动芯片的CMOS振荡器,在环 路振荡器的基础上加入恒流源,稳定振荡频率,提 高电源抑制比是非常必要的 。 3 几种主要高亮度U 驱动芯片对比 应用到实际中的LED驱动电路总的分起来有2 个方向,隔离型和非隔离型。非隔离型是指整流后 的电压直接驱动负载LED,而隔离型是指整流后的 电压先经过一次变压器绕组的变换,利用其次级绕 组来驱动负载LED,两种驱动方案的设计分别适合 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目前,普遍使用的市电供电(220 V,110 V交流 供电)的LED驱动方法有2种,一是用RC降压的 方式,这种方式的电源驱动效率和功率因素都很 低,不仅对电网的污染很大,而且还会严重地缩短 LED的寿命;另一种方法是利用LED专用控制芯片 HV9910/QX9910或开关电源通用控制芯片来驱 动LED。 3.1 HV9910与QX9910芯片 HV9910芯片有功耗低、效率较高、输入电压范 围较大等优点。由于其对驱动电流的选择范围比 较广,所以可调光的亮度范围也更大。该芯片的最 大优势和特色在于它的内部限流设计,也就是调光 方式。芯片可以有2种调光,其一是通过改变比较 器的比较区间来改变导通时间达到目的,其二是通 过改变Rosc的振荡频率来完成。前者是通过调整 LD端的电压阈值获得,后者是改变Rosc的外接电 阻获得。巧妙的是HV9910芯片将这2种调整方法 结合在一起,只利用了1个简单的RS触发器实现。 缺点在于过高的电压在没有及时反馈的情况下, MOS管容易被击穿,LED会过流损坏,没采用抖频 设计方式,使得EMI的调试很不方便。 QX9910芯片的优点在于其设计思路和HV9910很 像,但电路的结构有所不同,其最大的不同在于, Qx9910引入了1个off-time即关断时间装置实现了 关断时间固定,在恒流的过程当中,导通时间在变 化,开关频率在抖动,让其EMI(电磁干扰)设计变 得容易。其缺点是如果输入电压过低,这个振荡频 率会落入音频范围之内,从而产生令人烦恼的电源 噪音;同时,芯片没有过压和过流保护电路,容易过 流损坏。 3.2 Top/Tny/Link Switch通用控制芯片 利用Top/Tny/Link Switch通用控制芯片设计 的LED驱动芯片的优点是输入电压范围宽(达到最 大占空比DC…后内置MOS管自动关断)、EMI设计 简单(开关频率是抖频的)并具有欠压和过热保护 功能。在增加输出功率的同时,降低了芯片的功 耗,使电源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缺点是由于, i 是由芯片的内部结构决定 的,这样就会导致驱动LED的并联支路数Ⅳ也是固 定的(N=ILimit/,D, 是流过LED的额定电流),给 具体的设计应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另外此类通用 控制芯片主要通过内部的MOSFET开关来进行开 关频率的控制,有较大的开关损耗。以上几种主要 的LED驱动芯片的优缺点对照如表1所示。 表1几种主要LED驱动芯片的优缺点对照 73— 4 结 论 LED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光源,具有照明效果 [5] 吴霆.LED显示与驱动方法综述[J].广东海洋大学学 报,2007,27(4):104—108. [6] 张赛,李冬梅.一种高效率白光LED驱动器的设计 [J].微电子学,2007,37(3):428431. [7] QINGCONG H.REGAN z.LED Driver Circuit with Se— ties・-Input・・Connected Converter Cells Operating in Contin— 好、能耗低、寿命长、响应时间短、效率高的优点。 随着LED产业的技术进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 及人们对环保、安全、节能及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 高,LED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规模将不断扩大,它在 nOUS Conduction Mode『J].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 ics,2010,25(3):574—582. 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要想把其作为稳定的发光用具,最大的一个问题就 是要解决其恒流驱动的问题,而LED光源驱动电路 复杂,使得LED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要 真正实现用LED代替传统光源还有很多技术难题 需要解决。 [8] WU Chi—hao,CHEN Lin.High—Efifciency Current—Regu— lated Charge Pump for a White LED Driver[J].IEEE Trans Circ and Syst II:Express Briefs,2009,56(10): 763—767. [9] WANG Bei~bei,RUAN Xin—bo,YAO Ming—kai.A Meth- 0d of Reducing the Peak—to—Average Ratio of LED Current LED未来驱动方式的发展趋势是:先恒压,再线 or Elfectrolytic Capacitor LeSS AC—DC Drivers f J 1. 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cis,2010,25(3):592-601. 性恒流整合方式。电压保证在一定范围内适应负载 需要,按LED有不同的V 值3~3.6 V之间,按LED 实际数量乘以3 V计算出最低值,再按3.6 V电压乘 以数量计算出最大可能电压值,最终确定电源部分需 要调整的电压范围。再线性恒流源后端恒流,可以多 [10] 江金光,王耀南.高精度带隙基准电压源的实现[J]. 半导体学报,2004,25(7):852—856. [11] 邹连英,郑朝霞,肖靖帆.一种用于DC—DC转换器的 误差放大器[J].舰船电子工程,2009(3):179—182. [12] 陈国安,夏晓娟.一款用于LED驱动芯片的CMOS 振荡器[J].电子器件,2007,30(3):890—893. [1 3]TAGUCHI T.Developing white LED lighting systems and its technological roadmap in Japan[J].Journal of light and visual environment,2007,30(3):177-182. 路恒流源并联使用,也可以单路多个恒流源增加电流 使用。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的日常生活 会因LED而变得多姿多彩 13-15]。 参考文献: 方佩敏.LED的发展概况[J].今日电子,2006(8): 3741. [14] 韩霜.LED照明多领域渗透高效节能带来光明前案 [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9(12):65-66. [15] 茅于海.LED供电到底是采用恒压电源还是恒流电 [2] 李强.超高亮度LED技术及其应用的概述[J].连云港 源[JI.中国照明,2009(12):54—58. 作者简介: 洪峰(】987一),男,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3—95. [3] 平立.白光LED驱动综述[J].现代显示,2006(6): 4449. 究方向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满 瑞(1986一),男,湖北恩 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4] 黎平,周雒维.高亮度LED驱动器概述[J].电气应用, 2007,26(6):6—10. 更正启事 因排版错误,本刊201 1年第1期文章<<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器的最tb ̄-乘拟合原理综述》的作者信息应为“蔡天净 王武蕾。,唐瀚“’,特此更正。 ——74——DIGITAL COMMUNICATION/20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