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者分析
《师说》是刚刚升入高一的新生要面对的继《劝学》之后的第二篇文言文,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起点要低一些,在充分解决“言”之后,再培养学生对此文本“文”的鉴赏,因为无言难成文,无文难有魂。在教学中把对“言”的把握主要放于课前预习,将预习题目预先设计出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作来解决文本的结构和主旨,最后通过拓展提高来鉴赏“文”的问题。
二、学习需要分析
《师说》在必修之“获得教养的途径”板块的第二课,短小精悍,语言文字的难度也不是太大。它是一篇典范的文言论说文,其尊师重道的观点在现实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正反论证,用对比方法透辟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内容分析
1、了解柳宗元的基本情况和他在古文上提倡的思想。 2、了解和把握“说”这一种文体。
3、听文言文的朗读,把握文言文的节奏感。 4、理解课本,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和虚词。
四、学习目标的阐明
1、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文中重要知识点。 2、学习文本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鉴赏韩愈在文本中提出的观点,培养尊师重教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4、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文中重要知识点,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难点:学习文本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五、教学方法
1、从图片着手,以介绍作者导题;
2、教学中插入课文的声频朗读,提高学生的兴趣;
3、逐段分析,从字、词、短语开始了解文段,再给出整段文言文的意思; 4、选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作讲解,如“师”、“之” 5、布置课后习题。
六、教学过程(课件ppt的教学过程)
师说 韩愈
制作人 :李世雄 作者介绍 题 解 课文朗诵 课文翻译 重点字词
课后作业
•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
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 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
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
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翻译
•第一段 •段第二 •第三段 •第四段
一、同现在的“所以”。
•
介词,相当于“于”, 此处翻译为“在”。
B、以......为师。意动用法。
•
也,与“亦”相同,
此处不翻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C、学习,动词。
无,无论。连词。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意动用法:以‥‥‥为耻辱,觉得‥‥‥是可耻的。
大概,表示推测语气。
代词,有的,此指“句读之不知”。
竟然,副词。
固定的,形容词。
意动用法,以...为师
不一定。
状语后置,比弟子贤能。
状语后置,“不被世俗限制”
状语后置,“向我学习”
古人从师之道,名词。
以:连词,表目的 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