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校教研工作总结范文最新

来源:伴沃教育

  一个学期来,数学教研组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课题实验与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专业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一期来我教研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挖掘校本资源,发挥学校骨干教师作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1、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本》以及县编的《数学教学目标及质量监测要求》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更新观念,探讨新策略,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2、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教研组利用每个星期三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与培训,学习各年段的教材介绍和优秀课改案例,了解教研课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及教学案例。一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有2篇论文获省二等奖、三篇省三等奖。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一期来教研组按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模式,开展“一条龙”教研活动,将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说课者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面面俱到,只要突出设计意图和匠心独运的教学环节即可;评课者不要泛泛而谈,要围绕研究主题谈真知灼见,既要谈出教研课的闪光点,又要能切中要害,指出不足。总之,评课要体现出评课者的理论水平、看课水平和表达水平,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力量,以传帮带的形式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

  1、教研组以反思为切入点,每位数学教师做到重视反思、及时反思和善于反思,并结合省课题《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促进师生主动发展》进行课后交流及反思,以案例为载体,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五个一”及材料的装袋工作。

  2、认真组织参加县有效性课堂教学优质课竟赛和“深化发展性教学研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子课题”评选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学校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并指导部分数学老师参加县教师基本功赛。通过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提高教研活动效益。3、以县局、中心校的教学常规为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常规检查、评比等教学管理活动,配合教务处做好教师教学档案管理。

  4、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数学教研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教研组加强常态课教学的管理,采取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听课,领导推门听课等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三、健全教研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本期,教研组都能在每月设定一个检查重点,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开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教研工作做细、做实,继续坚持每月的考核检查制度。

  2、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管理,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数学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作业的批改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一部分老师并能及时分析反思,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

  3、改革教案编写做到“四有”:即走进教室“有目标”;讲起课来“有步骤”;导起学生“有层次”;上完课后“有反思”。打破了以往备课即写教案,为写教案而搬、抄教案集,教师通过分工协作,达到资源共享,即能减少教师编写教案的负担,并能保证教师有足够时间进行备课与做好课前准备。

  4、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学校通过对毕业班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校树立正确人才观、质量观,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的同时,抓好教学质量。毕业班工作重点通过培优补差,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抓好课题实验,促进学校发展。

  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课改之东风,我校承担了省实验课题“深化发展性教学研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子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并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了《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促进师生主动发展》实验课题。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完成课题申报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并完成了第一实验阶段的基本工作。

  五、努力方向

  1、随着新教材的实施部分教师对于教材把握得不够透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虽然教育观念转变了,更新了,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好。2、我校的教研活动尽量围绕实验课题开展,但个别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课题策略的理解、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方法有时过于死板,面对学生“生成性问题”考虑不充分,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